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真實歷史
前言:
我國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國人民覺醒的歷史,也是一部被烙上屈辱的歷史。鴉片戰爭以來,西方侵略者用先進的火炮轟擊長期封閉的國家,盡管武器裝備的先進水平是影響軍隊戰斗力的重要因素。
然而,清軍后來的失敗,不能完全歸咎于武器裝備的差距。而是在受到敵人先進武器的重創后,立即向清政府要錢購買一批外國武器和大炮。是什么原因導致八國聯軍麾下數萬清軍慘敗?
清軍火器裝備等級
事實上,早在鴉片戰爭爆發之前,志士就已經開始在幅員遼闊的中國研究西方的火炮和火槍。丁拱辰有很多詳細介紹西方武器的著作。
火炮插圖
和《演炮圖說》、《西洋軍火》等圖文作品一樣,晚清的人們并不像影視劇中那樣愚昧無知。相反,儒家階層中的許多人熱衷于西方的武器和道具,并將其引入中國。
王牌
早在康熙執政時期,八旗軍就已經組建了槍械營。不僅火炮數量充足,而且火炮種類齊全,可以應對不同的戰場情況。乾隆時代,漢軍八旗已擁有銅鐵火炮六百多門。而這還只是軍隊攜帶的火炮數量。北京城內有許多防御門樓。這些門樓戰時用作堡壘,平時則儲存火炮和彈藥。分布合理,方便部隊隨時攜帶武器。
清代經典
如果火炮只是作為攻城武器,很難在應對敵人的入侵時發揮作用,那么你真的應該看看清軍從美國收到的“加特林機槍”,但這種機槍不是電影《第一滴血》它不是電影中那種威力強大的便攜式機槍,而是一個由6到10個槍管組成的軍械庫。
然后兩側有兩個輪子,方便移動。這種類型的槍支并不簡單。一分鐘內可以發射200多發子彈。而且,當時的清軍已經掌握了這種高度復雜機槍的制造技術。但由于當時的技術限制,一年只能生產十幾輛。
清朝紋章
天津機械局雖然不能生產很多自己制造的武器,但當時該類武器的彈藥產量每年已達到140萬發以上,可以說是不愁出去的。彈藥和食物。左宗棠收復新疆時就使用了這件武器,效果非常好。
然而清軍使用這種武器后,在對付西方八國聯軍時節節敗退。八國聯軍一舉在天津繳獲了數百挺“加特林機槍”,讓洋鬼子笑得合不攏嘴,因為他們的部隊都沒有這么強大的火力和這么廣泛的裝備。事已至此,如果要歸咎于武器裝備,你不覺得太牽強了嗎?
“向蠻族學習技能,制御蠻族”
早在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前,早在1861年,清政府的洋務派就已經開始投資先進水平的武器和機器生產。從此八國聯軍侵華四十年。當時,在李鴻章、左宗棠的主持下,江南機械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械局都在很短的時間內相繼出現。當時清政府的工業水平并不弱。
這一時期,連農民起義軍、義和團等救國組織也裝備了大量的洋槍炮。太平軍名將李秀成在圍攻金陵時,使用洋炮對曾國藩的湘軍構成了巨大的威脅。隨后的炮火襲擊,直接促使曾國荃寫信抱怨:“盜賊的槍械非比尋常,比我的威力強數百倍……”
以我拙見,太平軍所使用的武器,能夠讓“曾鐵童”如此夸耀,并不比從事洋務運動的“曾鐵童”之父先進。相比于太平軍,清政府所擁有的財富肯定是數倍,甚至數百倍,其控制的產業自然更是數不勝數。這時,曾國荃說,太平軍的武器裝備是“我的數百倍”。這不合理嗎?
當然,李秀成率領十三萬大軍與曾國荃對峙,軍事實力并不弱。由此分析,清軍不僅擁有數倍于列強的軍事實力,而且擁有更為先進的武器裝備。曾國荃的抱怨并無不妥,但當所有責任都推卸到敵人的武器裝備上時,就不難看出為什么清軍在與侵略者的斗爭中節節敗退了。
為什么脆弱?
1899-1895年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后,西方列強立即開始瘋狂瓜分中國。1900年,在列強的不斷挑釁下,清朝與列強的摩擦加劇。
同年6月,慈禧代表清政府向“他們(八國)”宣戰。這時,慈禧意識到義和團的威脅遠遠小于列強的威脅,于是她試圖聯合義和團共同抗擊洋人,但決心不夠堅定。
六月下旬,八國聯軍包圍天津。天津軍民拼命抵抗,恢復困難重重。次月十四日下午,攻克天津。此時的慈禧再也坐不住了,于是她迅速停止了在北京的軍事行動。為了讓自己安心,慈禧瘋狂致信李鴻章,命令他立即率軍回敬欽王。發生了什么?
李鴻章
李鴻章回答說:“這是亂令,廣東不會遵旨”,大概意思是:“現在的局勢太亂了,誰知道你的詔書是真是假?我不答應!”你看,這就是李鴻章的做法。事實上,即使北京的局勢逐漸惡化,慈禧也已經向李鴻章求救了。發生了什么?李鴻章道:“遵命,即刻北上。”一方面,我在廣東坐得很舒服。
這次他們直接公開反對圣旨,結果是兩江、湖廣總督等大臣得知李鴻章的態度后,“索性直接一起反對圣旨,互相保護東南”。
這些“禍國殃民”的“天之良仆”,只是袖手旁觀。當然,僅僅袖手旁觀還不夠,他們還繼續給慈禧寫信,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能講和,不能講和,就投降!
最近,很多關于李鴻章的營銷號都被炸了,筆者也來炸一下。天津失守后,李鴻章也十分震驚,當即決定“北上侍王”。然而,這位77歲的老兵剛剛上船,就在上海下船了。怎么突然就停了?原因很簡單。一方面,他害怕慈禧來惹他,但更重要的是,慈禧向列強發出和談請求后,列強并沒有回應。我心里想了想,靈機一動:站住!
盜賊無窮無盡
7月下旬,慈禧見李鴻章遲到,便召見了李秉衡。這李秉恒真是一個好官。當慈禧問他對當前形勢的看法時,他想:“事已發展,不得安寧”。
因為早年他曾組織軍民勇敢抵抗上岸的列強軍隊。但由于朝廷軟弱,他不僅敞開大門讓列強進來,還罷免了李秉衡的官員。此時生死存亡,慈禧又想重用這位老臣。
李秉衡
在李秉衡的支持下,慈禧再次將炮口瞄準了東交民巷,任命他為長江巡海軍大臣,負責抵御天津郊外的威脅勢力。李秉恒無愧“清官”稱號。他不僅受到鄰近地區人民的愛戴,也深得軍中將士的心,而且他的部隊也驍勇善戰。他率部在武清縣與侵略者激戰了一天一夜,仍將各大國聯軍擋在陣前。
然而此時,朝廷卻秘密命令董福祥率領援軍回京。此時,李秉衡已淪為孤軍,侵略者從四面八方涌來。李秉衡見軍隊幾??乎全軍覆沒,便退守北京通州,直到八國聯軍占領北京通州的前一天晚上,李秉衡服藥自殺,壯烈犧牲。這樣一位“欲殺敵”的將領被朝廷拋棄,最后“無力”投河自盡,何其悲哀!
還值得一提的是楊村阻擊戰中的玉律將軍。在英美兩軍的猛烈炮火下,清軍損失慘重,僅用了90分鐘,防線就崩潰??了。面對失敗,玉露開槍自殺。第二天,慈禧任命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而我們對李鴻章負責此案后贊揚的第一句話就是:自首。
8月7日,李鴻章立即、立即、迅速地向列強發電報議和。然而,就在這危機關頭,駐守通州的李秉衡仍然率部出城迎擊入侵者。這支軍隊在尚未筑壘之前就面對了列強聯軍。他服藥自殺。
李鴻章發出的和平電報自然不會被列強忽視。他們知道,只要打開清政府宮殿的大門,剎那間就會看到取之不盡的繁華財富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的所有寶藏。
8月16日晚,清軍與聯軍展開巷戰,以大國勝利告終。北京失陷宣告,侵略者在城內到處打砸搶燒、奸淫搶劫……聯軍甚至公開允許軍隊搶劫三天,但這種搶劫,算是“合法”,持續至少8天。
結論:火槍再硬,也難以支撐清廷的腐敗
通過對清軍武器裝備的分析,不難看出,清軍在戰斗中的失敗絕對不是武器裝備落后造成的。從以慈禧為代表的清政府態度轉變,到李鴻章等大臣的刻意避免戰爭,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完全是一場人為災難,與武器和武器無關。設備。
清政府的腐敗蔓延到整個朝廷,甚至包括新進口的武器裝備。整個過程腐敗而且極其腐敗!而這些大臣們則用慣用的伎倆,露出私囊,冒充公職人員,而洋人則在朝堂上被贊為“神仙下凡”。
只能繼續從腐朽的清朝榨取軍費。最后,當北京城被毀的時候,我們哭了:“唉!”我們重讀這段歷史的人只能為那些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感嘆:“可恨!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