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5f1t"><meter id="v5f1t"><dfn id="v5f1t"></dfn></meter></address>

<nobr id="v5f1t"><i id="v5f1t"><em id="v5f1t"></em></i></nobr>
      <font id="v5f1t"></font>

    <font id="v5f1t"><ruby id="v5f1t"></ruby></font>

      <listing id="v5f1t"></listing>

        <dfn id="v5f1t"><ruby id="v5f1t"><form id="v5f1t"></form></ruby></dfn>

            <dfn id="v5f1t"></dfn>

            <progress id="v5f1t"><b id="v5f1t"><strike id="v5f1t"></strike></b></progress>

              <font id="v5f1t"></font>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與罰》小說

                      導讀“讀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件終生大事。”諾獎作家紀德如是說。為了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紀德專門寫了一本書,做了一系列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講座,在紀德看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響力堪比尼采和易卜生,是一座比托爾

                      “讀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件終生大事。”

                      諾獎作家紀德如是說。

                      為了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紀德專門寫了一本書,做了一系列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講座,在紀德看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響力堪比尼采和易卜生,是一座比托爾斯泰更高的山。

                      魯迅足夠深刻,用筆拷問著靈魂,可是談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卻不得不佩服:

                      &34;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類靈魂的偉大審問者,他把小說中的男男女女,放在萬難忍受的境遇里,來試煉他們,不但剝去表面的潔白,拷問出藏在底下的罪惡,而且還要拷問出藏在那罪惡之下的真正潔白來。而且還不肯爽快地處死,竭力要放他們活得長久。&34;

                      可我更喜歡史鐵生的描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發現了苦難的意義,并肯定了苦難的價值。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充滿苦難,被貧窮、疾病折磨著,但他的靈魂在種種洗煉之中,越發深刻。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受的苦難!

                      我們看他的一生,就會發現,他沒有辜負他所受的那些苦,他給世人留下的是一個飽滿的靈魂。

                      01

                      182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莫斯科的一個普通家庭里。

                      他的父親,是貧民醫院的醫生,事兒多,錢兒少,拼了命工作,依舊不能讓一大家子住進寬敞的屋子,只能擠在狹窄的房間里。

                      家里連一件像樣的東西都沒有,最貴重的東西就是一個五斗櫥,一個書架。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哥哥住只能在一間沒有窗戶,漆黑陰暗的房間里。

                      因為父親是醫生,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能聽見窮人因為疾病折磨發出的絕望的呻吟,那聲音讓這人間不像是人住的。

                      后來,父親憑自己的努力獲得了貴族稱號,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下子成了貴族子弟,但他家估計是最窮的貴族,因為平時吃飯都成問題,處處透著窮酸。

                      成為貴族后,父親想辦法搞到一塊鄉下的地,建了一些住處,每年春天和秋天,他們就能到鄉下去居住。

                      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高興的時刻,因為他總算能從城市逼仄的住處,逃到鄉下廣闊的天地里去。

                      在大自然里,他們可以盡情撒歡,在鄉間追逐打鬧,玩泥巴,進行各種游戲。

                      總的來說,這個家庭,表面上有著貴族的地位,可實際上,只有一個空架子而已。

                      父親為了維持一家生活,連回鄉下度假的時間都沒有,即便如此,孩子上中學,還要靠別人資助,不然連學費都出不起。

                      陀思妥耶夫斯基兄弟上中學后,學費的一半都是靠外人資助。

                      人活著,很多煩惱都是因為沒錢。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里,很多時間,都被錢折磨著,但一個人最終能活成什么樣,不是看他有沒有錢。

                      02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家里,信仰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因為家里人都有著虔誠的信仰,所以識字后,陀思妥耶夫斯基讀的第一本書,就是《圣經故事》。

                      除此之外,父母還都喜歡讀書。

                      每天晚上,父母就帶著孩子們一起讀書,父親和母親輪流朗讀,讀累了,就讓陀思妥耶夫斯基兄弟接著朗讀。

                      越長大,陀思妥耶夫斯基就越喜歡文學。

                      1837年,詩人普希金在決斗中重傷,不治身亡。

                      普希金是無數熱愛文學的年輕人的偶像,他去世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很想去參加他的葬禮,可是他的母親,卻去世了,他只能留在家里,為母親服喪。

                      中學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來想學文學。他對生活充滿希望,向往著一切美好和崇高的事物,一心想成為作家,寫一部小說。

                      可是,在父親的安排下,他去了工程學校。

                      這是一位父親為自己的兒子做出的職業選擇,但是他并不知道,兒子會在多年之后,走上另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大作家。

                      他還太年輕,有些事情依舊無力自己決定,盡管對工程學校完全沒興趣,他還是去了。

                      在學校里,陀思妥耶夫斯基雖然成績優異,卻沒法得到國家獎學金,因為他沒錢給考官送禮。

                      當然,他也不愿意這樣去做。

                      我們沒有錢能拿給別人,就算有,我們也不會這樣干,因為用錢代替行動去獲取特權,是違背良知和令人恥辱的。

                      可是,良知多少錢一斤?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良知,讓他的日子越來越艱難,他只能找各種理由向父親要錢。

                      時間長了,父親心里的火氣就越來越大,因為父親也沒錢了,1839年5月,在給陀思妥耶夫斯基寄錢時,他告誡兒子:

                      你要省著花錢,我沒有能力很快再寄錢給你了。

                      家里越來越窮,給陀思妥耶夫斯基寄錢之后,他的心情越來越糟糕,對農奴的壓迫就越來越嚴重,有一次,他趁著酒勁,將幾位農奴劈頭蓋臉臭罵了一頓。

                      他的行為,徹底惹惱了農奴,最終農奴群起而攻,將他打死了。

                      父親的死,強烈地刺激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讓他產生了強烈的負罪感,覺得是自己逼死了父親,這讓他的心靈,遭受了巨大的折磨,并導致癲癇的發作。

                      這個疾病,伴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

                      03

                      在工程學校,管理嚴格,考試不及格,周日就不能離開學校,違反校規,還要被關緊閉。

                      學校有大量的軍事科目需要學習,比如體操、擊劍、隊列,這些科目備受重視。

                      然而,這些科目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弱項,他又極其討厭,因此,心理備受煎熬。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這里高年級學生會欺壓低年級學生,美其名曰幫助他們更快適應未來艱苦的軍人生活。

                      這讓陀思妥耶夫斯基深惡痛絕。

                      學校里又大多都是有富家子弟,陀思妥耶夫斯基雖然盡力不讓自己像個窮人,但他本就是窮人,所以總是被嘲笑的對象。

                      他盡量躲著這些人,活得像個局外人,性格孤僻,與周圍格格不入,是別人眼中的怪人,總是躲在某個角落,安安靜靜地看書。

                      他堅信,只有文學才能幫助人類擺脫平庸的日常生活,從而獲得自由。

                      1841年8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學完了基礎課,被晉升為少尉,而后成了一名繪制地圖的士兵,每天早上到下午四點工作。

                      成了軍官,他可以到校外居住,他的軍人生涯,也這樣開始了,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心里明白,他要走文學這條路。

                      然而,把文學當成事業,這是一條充滿風險的未知之路,因為那時候文學不是一種職業,只是一種業余的消遣。

                      但陀思妥耶夫斯基決心已定,他給哥哥算了一筆賬:

                      如果把席勒的作品《唐·卡洛斯》翻譯出版,只要賣出去一百本,就能保本,要是賣出去一千本,就能大賺一筆。

                      這段時間,工作讓陀思妥耶夫斯基痛苦,他就尋找各種消遣,因此總是入不敷出。

                      有錢的時候,他就大吃大喝,沒錢的時候,就四處借錢。

                      他抱怨道:

                      如果整日這樣虛度光陰,我一輩子都不會開心的。

                      04

                      一個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就知道了自己該做什么。

                      1844年10月,陀思妥耶夫斯基離開軍隊,成了一名自由職業者,沒有固定工作,沒有固定收入。

                      他自由了,自由寫作,前途未卜。

                      自由寫作一段時間后,他把朋友叫到房間,將自己的新小說讀給朋友聽。

                      聽了幾頁,朋友就知道,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得最好的作品。

                      后來,陀思妥耶夫斯基將稿子投給雜志。

                      1845年四五月的一個早晨,詩人涅克拉索夫拿著一疊稿子,敲開了著名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的大門。

                      別林斯基打開門,只見涅克拉索夫一臉急切,又氣喘吁吁的,顯然是來得很急。

                      別林斯基問:

                      是有什么急事嗎?

                      涅克拉索夫興奮地說:

                      新的果戈里出現了!

                      別林斯基不以為然。

                      但涅克拉索夫遞過去稿子:

                      你看完就明白了。

                      別林斯基接過稿子,但心中還是不信,果戈里是誰?那是大師,哪能像長蘑菇一樣容易長出來?但他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打算先看看稿子再說。

                      這天下午,涅克拉索夫再次來到別林斯基家,看完稿子的別林斯基,激動不已,他告訴涅克拉索夫:

                      “我承認你說得對,新的果戈里出現了,他叫什么,書稿沒有寫名字。”

                      這本書,就是《窮人》。

                      他的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自己的作品得到肯定,陀思妥耶夫斯基激動不已,《窮人》火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出名了。

                      作品成功,帶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不僅是榮譽,還有金錢。

                      此后,他的作品不斷出版,但大多都反響平平,始終沒能超越《窮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甚至覺得,自己盛名不再,他努力想挽回自己失去的名聲。

                      然而,等待他的,卻是更大的災難。

                      05

                      作為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關心現實,想要為人生,為社會尋找一條出路。

                      別林斯基給果戈里的一封信里,提到廢除農奴制,陀思妥耶夫斯基對此大加贊賞,在大街上當眾朗讀,因此進了政府的黑名單。

                      再加上他和一些革命者牽扯不清,成了危險人物。

                      1849年4月,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捕了,理由是參與反叛活動,他被關在“秘密囚樓”,成了一名政治犯。

                      被捕后,他身上僅有的六十戈比錢和一把梳子被沒收了,家人給他送來的衣物,也被交由監獄保管。

                      在監獄里,什么也不能做,陀思妥耶夫斯基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他發現,自己浪費了太多的時間。

                      經過數月的審判,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判處死刑。

                      1849年12月22日,凌晨,不到六點,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帶出監獄,帶往刑場,準備執行槍決。

                      神父來了,他把十字架遞到每個犯人的嘴邊,然后為犯人們禱告,犯人3人一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第二組。

                      他被要求穿上白色的喪服,周圍站滿荷槍實彈的士兵。

                      死亡即將來臨,每個犯人心中都充滿恐懼,陀思妥耶夫斯基覺得,自己就要死了。

                      可是,在死亡到來的前一刻,特赦的命令也到了。

                      死刑改為流放,服4年苦役,之后還要在西伯利亞軍營無限期服役。

                      突如其來的幸福,讓他覺得,生命是一次饋贈。

                      “活著是福,每一分鐘都能成為幸福的永恒,如果年輕時就有經驗,那該多好。”

                      他活下來了。

                      他從死神的手里掙脫出來了。

                      隨后,政治犯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押往西伯利亞,要用艱苦的勞動將他改造成對國家有用的人。

                      06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押到西伯利亞,開始了苦役生活。

                      和死刑相比,苦役是對肉體和心靈雙重的折磨,苦役犯沒有自由,被剝奪了一切權利,他跟殺人犯、強盜擠在一起,有繁重的活要干,還要面臨犯人之間的欺壓。

                      他睡在跳蚤、虱子和臭蟲之間,吃漂著蟑螂的稀湯寡水的白菜湯。

                      最讓他痛苦的是,他沒有一分鐘時間能夠獨處。

                      沒有獨立空間,要保護自己的人格不受損害,那是一件特別艱難的事情。

                      陀思妥耶夫斯基哀嚎著:

                      這種漫長單調的生活,對人的生理和道德都是一種摧殘,它把我整個人都壓垮了。

                      服苦役4年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告別了苦役營,成了一名大頭兵,后來,恢復貴族身份后,他才可以自己租一個屋子,有自己的獨立空間。

                      黑夜才重新屬于他一個人,由他自由支配。

                      沒多久,他就愛上了一個寡婦。

                      1857年1月底,陀思妥耶夫斯基請了兩個星期的假,借了一筆錢,結了婚。

                      他的貴族身份恢復后,獲得了發表作品的權利,從此,他就開始了預支稿費過日子的生活。

                      他自己也感嘆:

                      為了錢去寫作,大概就是我的命。

                      他甚至在信中傾吐衷腸:

                      我是個靠勞動維生的人,這項勞作很辛苦,它就是文學。

                      文學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謀生的手段,從最終的結果來看,他沒有辜負文學,寫出了大量精彩絕倫的作品,文學也不曾辜負他,讓他在此登上了人生的巔峰。

                      《被侮辱和被損害的人》出版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用實際行動宣布自己重返文壇,他用這本小說證明了自己并非江郎才盡,而是在多年沉淀之后,有了長足的長進。

                      隨后,他根據自己的苦役經歷,創作了《死屋手記》,再次轟動文壇。

                      他歷經苦難,卻堅定地告訴所有人,只有當精神戰勝肉體時,人才能夠稱為人。

                      苦難折磨著的肉體,但并沒有壓倒他的精神。

                      他在苦難之中,看到了苦難的意義,也看到了真正的人。

                      07

                      1864年,對陀思妥耶夫斯基來說,是充滿災難的一年。

                      這年4月,他的妻子在與疾病掙扎許久之后,去世了。

                      妻子的去世,在作家心里留下了長長的陰影。

                      7月,他的兄長又去世了。

                      在精神上鼓勵他,在物質上支持他的兄長,走了,留給他的,是兩萬五千盧布巨額債務。

                      除此之外,他還要照顧兄長的家人,這個擔子也很重,幸好,名聲大震之后,他的稿費直線上升,每年都有八千到一萬的收入。

                      在巨大的壓力和深重的苦難的壓迫下,他完成了他前半生最重要的作品《地下室手記》。

                      這是他文學生涯的轉折點。

                      1865年2月,《地下室手記》最后一張發表時,陀思妥耶夫斯基卻無暇關注外界的評論,因為他正面臨著一堆麻煩。

                      那時候,為了還債,他已經花光了所有的錢,只能三天兩頭往當鋪跑,把家里值錢的東西拿去換錢。

                      沒辦法,他只能采取老辦法,向出版商出賣作品,得到預付稿酬。

                      而陀思妥耶夫斯基計劃中的作品,就是《罪與罰》,出版商剛讀了頭幾章,立刻就意識到這將是一部震撼文壇的巨作。

                      事實確實如此。

                      陀思妥耶夫斯基將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到《罪與罰》的寫作之中,然而,他和出版商簽訂的另一本小說的交稿期限快到了。

                      有人建議他,找個速記員,通過口述,讓對方記下來。

                      陀思妥耶夫斯基采用了這個建議。

                      他找來自己的學生安娜擔任速記員,他口述作品,從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四點,三個多星期后,書稿徹底完工了。

                      這部作品,就是《賭徒》。

                      《賭徒》這部作品,不止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牢獄之災,更是成就了他和安娜的姻緣。

                      08

                      186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安娜結婚,

                      此后,在安娜的照顧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才穩定下來,他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專心寫作。

                      此前,他嗜賭成癮,有錢就去賭,賭輸了就到處借錢,最后欠了一身債。

                      債主們逼他還債,甚至要查抄他的家,逮捕他進入監獄,沒辦法,他只能把作品賣給出版商,以取得預付稿費。

                      他就這樣活著,被債務逼著去做事,被生活逼著去做事。

                      如此反復,但歐洲旅行之后,他治愈了自己的賭癮,但他的生活短時間內并沒有變好。

                      1871年,在歐洲流亡長達四年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回到了自己的祖國,離開之前,他將自己的一堆手稿付之一炬,其中就有《白癡》。

                      他雖然不再賭錢,但他依舊沒錢,很多時候,總是靠賒賬過日子,他們總是和當鋪打交道,有大的開銷,還要借高利貸。

                      為了掙錢養家, 他不得不更加拼命工作,他抱怨:

                      天,我已經累得半死,隨時都會暈倒。

                      我坐在這里,滿心絕望,可還得撐著把稿子寫完。

                      《作家日記》發表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聲譽再上層樓,他的名字變得家喻戶曉,還給他帶來大量的收入,讓他告別了入不敷出的日子。

                      他雖然依舊過得不富裕,但最起碼不必因為沒錢而把作品賣給出版商了。

                      但妻子安娜也很煩惱,因為陀思妥耶夫斯基太慷慨,動不動就拿錢周濟別人,盡管自己已經捉襟見肘。

                      1877年12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宣布,暫停《作家日記》的寫作,要將全部精力投身于一項文學創作活動。

                      他說的創作活動,就是寫作《卡拉馬佐夫兄弟》。

                      他對未來充滿希望,他計劃在完成《卡拉馬佐夫兄弟》之后,繼續寫《作家日記》,用獲得的稿酬置辦一處莊園。

                      生命很多時候并沒有善待他,但是他從不曾因此怨恨這個世界。

                      09

                      生活上是比較安穩了,可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難并沒有結束。

                      1878年5月,他年僅兩歲的幼子不幸夭折,死于癲癇。

                      這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打擊極大,這是他格外疼愛的孩子,他活潑,聰明,卻遺傳了父親的疾病。

                      他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已經構思完成,而且自從《作家日記》大獲成功以來,他的稿費已經水漲船高,《卡拉馬佐夫兄弟》的稿費,也遠超從前。

                      但想到托爾斯泰的小說,稿費差不多是自己的兩倍,他心里還是不舒服。

                      《卡拉馬佐夫兄弟》第一部出版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位已經達到了頂峰,但他卻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恐怕快要結束了,雖然癲癇在發作時有所減輕,但他的肺氣腫越來越嚴重了。

                      他打算休息一段時間,再寫第二部,但他擔心自己力不從心。

                      “普希金在年富力強,才華鼎盛的時候死去了。”

                      59歲生日時,他告訴弟弟,自己恐怕命不久矣。

                      早在創作《卡拉馬佐夫兄弟》時,他的身體已經出了很大的問題,但他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卡拉馬佐夫兄弟》寫完。

                      他的代價,就是犧牲健康。

                      1881年初,某個深夜,陀思妥耶夫斯基伏案寫作,鋼筆掉在地上,他彎腰去撿,突然之間,他開始流鼻血,血流如注。

                      但他怕驚擾熟睡的安娜,就沒有叫她,第二天早上,安娜嚇壞了,趕緊叫來醫生。

                      醫生到來的時候,陀思妥耶夫斯基正和另一人爭論得臉紅脖子粗,安娜勸阻無效。

                      隨后,血從他口里流出來,順著胡子往下掉。

                      恢復知覺后,他告訴妻子,趕緊將神父找來,他要懺悔,領取臨終圣餐。

                      第二天早上,他早早就醒了,等到安娜醒來時,他說:

                      我左思右想,到現在才清楚地意識到,我今天就要死了。

                      安娜安慰他,他卻堅持說:

                      不,我知道,我今天一定會死,點上蠟燭,把《福音書》拿給我。

                      那本《福音書》,是多年前他服苦役時,一位堅強的女性送給他的。

                      他讓安娜讀給他聽。

                      臨終前,他又讓妻子給他讀《圣經》里面那篇關于浪子的寓言:

                      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

                      他父親就出來勸他。

                      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并沒有給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

                      父親對他說,兒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的消息傳出去后,政府打算風光大葬,給了安娜一筆喪葬費,但她拒絕了。

                      因為她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會喜歡這樣的安排,他一輩子都在維護自己自由獨立的形象。

                      出殯那天,無數人自發為作家送行。

                      他一生的苦難,就此結束。

                      而他,也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

                      10

                      在俄國作家里,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構成了兩座高峰。

                      托爾斯泰是貴族,家里很有錢,他從小就錦衣玉食,即便是他進行各種嘗試,也有豐厚的家產打底。

                      有段時間,托爾斯泰感覺不到生命的意義,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沒意義,他甚至想要自殺,但懦弱拯救了他,他在思索當中,也看到了生命的意義。

                      和托爾斯泰不一樣,陀思妥耶夫斯基從小就飽受貧窮的折磨,他拼命寫作,其中有一個動力就是為了錢。

                      他被錢追著去寫作。

                      他進過監獄,險些被槍決,經歷了無數苦難,一輩子被癲癇折磨,二十年里發作了120多次,每次發作,都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

                      他生活在底層,所以他更明白,人性、善惡、好壞,都不是絕對的。

                      但活著是絕對的,所以他說:

                      即使我不再相信生活,即使我對珍愛的女人失去信心,對常理失去信心,相反,甚至確信一切都是混亂、可惡乃至被魔鬼操縱的一團糟,即使一個人絕望時的種種恐怖統統臨到我頭上——我還是要活下去,一旦從杯中抿了一口,便再也不愿舍棄它,直到把酒喝干為止!

                      人生有很多苦難,人很多時候,只能忍受。

                      正因如此,才要努力變好,不然,怎么對得起受苦受難的自己。

                      來源:每日輕讀書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張夕”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
                      <address id="v5f1t"><meter id="v5f1t"><dfn id="v5f1t"></dfn></meter></address>

                      <nobr id="v5f1t"><i id="v5f1t"><em id="v5f1t"></em></i></nobr>
                          <font id="v5f1t"></font>

                        <font id="v5f1t"><ruby id="v5f1t"></ruby></font>

                          <listing id="v5f1t"></listing>

                            <dfn id="v5f1t"><ruby id="v5f1t"><form id="v5f1t"></form></ruby></dfn>

                                <dfn id="v5f1t"></dfn>

                                <progress id="v5f1t"><b id="v5f1t"><strike id="v5f1t"></strike></b></progress>

                                  <font id="v5f1t"></font>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