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研究院最新觀點剖析:物聯網缺少類似微信的大平臺
物聯網是把人、物和環境連在一起,通過數據分析來優化生產線、提高產品區分度與品質等。舉例來說,像微信就是把人與人,以及用戶、商家與應用連接在一起的大平臺。然而,現在的物聯網和工業4.0中還沒有一個像微信這樣的平臺。
2015鳳凰link+大會近日在中國電影導演中心舉行。大會以 重塑連接 為主題,探討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作用與反作用。在 連接重塑工業 板塊,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峰表示,物聯網是把人、物和環境連在一起,通過數據分析來優化生產線、提高產品區分度與品質等。
物聯網缺乏像微信一樣的平臺
趙峰指出,物聯網是把人、物和環境連在一起,通過數據分析來優化生產線、提高產品區分度與品質等。他舉例稱,像微信就是把人與人,以及用戶、商家與應用連接在一起的大平臺。然而,現在的物聯網和工業4.0中還沒有一個像微信這樣的平臺。
他表示,現在行業所說的是非常底層的一些傳感器的連接、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各領域、企業等都是有各自的單獨平臺,沒有一個真正像微信一樣的、全體互聯的平臺。 我們離物聯網、工業4.0、智慧制造時代,實際上相差的距離還是很遠。 他說。
連接時代更重要的是帶來價值互通
在分享對于物聯網發展的看法時,趙峰以德國最大的電梯制造商ThyssenKrupp為例,介紹其如何確保產品和服務的可靠性與安全性。ThyssenKrupp通過與微軟的合作,將所有正在運營的電梯數據連接至云,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預測性維護,比如說電梯何時會發生故障,故障原因是什么。在他看來,ThyssenKrupp通過這樣的數據服務,由靠銷售獲取收入的設備制造商,已經轉型成為了服務提供商。
連接時代帶來的是把設備、數據互聯,更重要的價值是可以互通。 他強調。
具體來說,對于電梯設備,將設備與數據連網的接口安全性、不同設備與系統協議間的兼容性等都是重要因素。趙峰認為,在行業當中,尤其是做得好的設備制造商,就是能夠通過在銷售設備的時候把設備作為服務。其中,連接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接下來才能通過感知進行分析、預測,然后優化不同的產品線。
此外,趙峰表示,大數據平臺還提供了使共享經濟、個性化定制成為可能的機會,通過把各種各樣的信息實時收集起來,通過分析、處理最后給出非常及時的解決方案。
物聯網面對的 三座大山
談及物聯網的發展歷程,趙峰稱,自己在五年前認為,物聯網的發展應該翻過三座大山,即硬件、互聯、及大數據;現在,物聯網已經走過了一半路程,但前面的路還非常長。
他指出,目前,硬件制造還沒有實現模塊化,比如像軟件領域提到的模塊化與接口(API),可以進行互相交換;在連接方面,工業4.0中一個很大的挑戰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在其中很重要的安全可靠性概念中,就有非常多的研發空間;關于大數據,將來需要把制造、物流、商務、用戶等各個平臺全部進行連接和補充,成為一個可以分享的平臺。
物聯網也會有 操作系統
在硬件系統越來越模塊化的發展中,趙峰表示,物聯網也會像軟件設計一樣,出現 操作系統 的概念,包括兩部分,一個為端操作系統,一個為云操作系統。
他指出,在物聯網操作系統的平臺產生后,工業設計會發生很大變化,比如,不再需要銼刀等物理工具,通過全息成像技術,像微軟HoloLens這樣的全息眼鏡,就可以進行設計、調整、以及模擬等,然后通過3D打印機或生產線制造出來。
以下為趙峰演講實錄:
我想微軟作為一個全球性的IT公司,今天來分享一下我們是怎么看工業4.0和物聯網,我先講一下什么是物聯網呢?是把人和物連接在一起。通過數據的分析怎么來優化生產線、提高產品的區分度、品質等等。微信把人與人聯結在一起,大家在微信平臺上可以分享很多消息。另外是用戶和商家以及應用可以連在一起,大家都已經把這個平臺作為非常習慣的工具了,可以在上面講話、買東西、也可以做很多東西。
我們來看物聯網、工業4.0,現在在物聯網和工業4.0當中還沒有這樣一個平臺,我們大家在說的是非常下面的一些數據的傳感器的連接、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剛才好幾位嘉賓講的是單獨的平臺,沒有一個真正像微信一樣的。換句話說,是不是所謂的物應該有一個微信賬號可以把東西傳上去連在一起。我們離開物聯網、工業4.0、智慧制造時代,實際上相差的距離還是很遠。我今天非常高興鳳凰網今天有這個機會能夠組織大家在一起,來探討一下我們到底應該怎么走。
接下來十分鐘、十五分鐘的時間跟大家分享一下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我想給大家具體舉幾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我要舉的是ThyssenKrupp是德國最大、最著名的電梯公司,在全世界有好幾百萬臺電梯在運行。大家都知道電梯的安全、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像電梯非常關鍵的設備制造商來說,不愿意因為什么原因出了很大的故障而上報紙的頭版頭條。對于他們來說可靠性、安全性非常重要的KPI。他們和微軟在一起,把他們全世界各地正在運營的電梯全部連在網上放到云上,這里面做的是什么呢?監測的電動機的溫度,運營時間長之后溫度會提高。以及電梯的速度、門開關的狀態、電梯井的垂直度是不是符合標準,所以這些數據全部都收集起來。
數據收集起來通過大數據分析就可以做預測性的維護,可以告訴你什么時候電梯會發生故障,發生故障的時候大概是什么原因。技術人員在維修的時候都知道應該換哪些部件,大概的宕機時間有多長。設備商以前大多數是靠賣設備來增加收入,但是現在像ThyssenKrupp通過售后服務使電梯從賣出去到用戶一生當中所使用的所有服務,全部都可以幫你包了。實際上他們是非常成功的從一個純粹的設備制造商變成了服務提供商,這就是成功轉型的例子。
連接時代帶來的是把設備、數據互聯,更重要的價值是可以互通。這里面有幾個很重要的問題,第一,剛才電梯的設備,怎么能夠把這些設備非常安全地全部連在網上,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你解決了物理世界當中的安全,但是在網絡上的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接入入口要非常安全。我有這么多設備,不同的設備在不同的網上,就像在微信上和我弟弟通話都是中文,也非常容易。如果我和另外一個講西班牙語的人溝通,語言就不通。在物聯網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協議的兼容,什么意思呢?不同的網講的語言、要表達的模式是不一樣的。比如在智能家居領域有很多不同的協議,比如蘋果有蘋果的協議,Google推出了一個協議。大家也知道在中國很多同行推出了一個協議,我上次數了一下,用一只手不夠,大概需要兩個手來數這些協議。
大家能夠在一起能夠互聯互通的話協議要能夠兼容,數據能夠從一個系統傳到另外一個系統。這中間有非常多的事情,這些事情大家都需要花時間需想明白。
在行業當中,特別是設備制造商當中做得比較好的,就是能夠通過在賣設備的時候把設備作為服務,所以連接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感知,有了感知之后就可以做分析,可以做預測,然后來優化你不同的產業線。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是第一,所以你的用戶一定要覺得你的產品是有很多區分性的,你可以給用戶一些新的體驗,這是其他競爭者都不能達到的。設備作為服務是非常嶄新的概念。
舉一個例子,Autolib是巴黎市政府和周邊63個小鎮聯合在一起,在2011年推出的電動智能小車的分享服務。目的很簡單,大家知道巴黎是一個好多人都要去旅游的地方,巴黎也有很多居民,那邊交通的堵塞情況很嚴重。Autolib的目標很清晰,就是想通過分享型的車的服務來減少大家自己擁有車的比例,然后來減少交通堵塞,最后是污染、噪音的大大減少。他們和微軟在一起通過云平臺,他們在巴黎整個大區和周邊六十幾個小鎮,有八百多個租車點,你自己不用買車,到就近的地方去拿一輛車然后去上班,在就近就把車還掉,下班的時候同樣做這樣的事情。
有800多個租車點,在這個地區當中有4300多個充電站,還有兩三千輛車,這些全部連在一起,把這些車全部收集起來,這里面有很多東西可以做。比如可以分析用戶行為,用戶用車的習慣來大大提高用車的效率,這樣車的閑置率就更低。你也知道什么地方大家取車的可能性更高,什么時候把車還回去的可能性大,這些都是數據。他們用這個來吸引新的用戶。
而有一點非常有意思,因為知道你的行為,你下一次租車的時候就可以告訴你,你還沒有進車之前先把你喜歡的溫度設定好了,以及你喜歡聽的音樂頻道都聽好了。這些都是通過數據的分析,通過預測來幫助你做到個性化服務。
Autolib有幾點,一個是用大數據為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第二個點是因為是電動車,大家知道電動車和平時汽油為主的小汽車不一樣,電動車更加模塊化,汽油發動機有很大的引擎和傳動軸。電動機可以換電動機、電池,其余的東西都已經是模塊化了。這是非常有意思的設計、制造和最后使用的新的商品。
另外是上一個環節的時候李豐先生說到,現在大家有一個新的概念叫共享型經濟。共享型經濟是指什么呢?你對一些經常使用的大宗商品部需要去擁有,但是可以有使用權,這是非常重要的,UBER就是這個概念。這么大一個商品,你平時只用1%時間的話,那是有很大浪費的。但是如果能夠分享的話就非常重要了。
我問大家一個事情,以后制造這些設備是模塊化的,包括電動車這種類型的商品。又有大數據平臺,同時有共享型的經濟平臺,這對制造業的影響是會怎么樣?大家就想一下是不是以后用戶和汽車制造商能夠直接對接,那還需要不需要4S店?制造商在生產模塊的時候需要怎么來設計、生產?因為每一個模塊都是可以個性化變的,比如這個星期開的車是省油的,這個周末天氣比較好需要到草原去,是不是需要換一個跑車型的?以后在新的商業模式下面會對制造業產生什么要求呢?制造業具體怎么來升級轉型來擁抱機會呢?
大數據平臺為我們提供的是使得共享型經濟、個性化定制市場成為一種可能,通過把各種各樣的信息實時收集起來,通過分析、處理最后給出非常及時的解決方案。
在五年之前,我在一個記者采訪時提到一點,當時物聯網剛剛出來記者問我你覺得物聯網在今后會怎么樣?我當時說的三點,物聯網更加需要翻過三座山,第一是硬件,第二是網絡技術挑戰,第三個是大數據,我覺得現在已經過了一半。
從硬件來說,現在極客硬件已經非常便宜了,非常多種多類了。現在無處不在的無線、射頻連接已經非常多了,有很多不兼容,協議上無法很暢通地來交流。第三個,現在也有云計算平臺,也有大數據,但是我覺得前面的路還非常長。現在的硬件制造還沒有模塊化,什么叫模塊化呢?你有一個大眾商品,在制造的時候要分成很多部件,在軟件里面一直這樣用,這個叫模塊化、接口、互相交換的,也就是定義你的API來交界,但是硬件當中還沒有,所以需要在這方面花很多時間。
另外在連接當中,工業4.0當中有一個很大的挑戰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統,這是一個很大的應用領域。在這個領域當中我做研究有二十多年時間,這里面很重要的一個概念是安全可靠性非常重要。因為在軟件當中寫錯一行代碼的話,最多是這個屏幕是藍顏色的宕機了。如果這行程序是用來控制一個鍋爐、火車,如果出錯的話帶來的后果非常大。所以安全性、可靠性是多方面,這里面有非常多的空間做研發,最終推向市常
第三個是大數據,現在大數據平臺基本上還是每個行業、每個產業、每個供應商、每個制造商自己的平臺。但是以后需要的是把制造、物流、商務、用戶全部補充。這個數據是不是很敏感?是不是需要來分享?大家想到如果數據部分相的話價值就只有一點,如果能夠分享的話是一個N平方次的感覺。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想到大數據是可以分享的平臺,而不是放起來讓其他人看不到,這樣價值就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硬件系統現在越來越模塊化,是不是應該像設計軟件一樣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在軟件系統當中有一個很核心的概念,什么概念?叫操作系統。什么是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是管理系統當中的輸出輸入,比如打印機、不同的資源(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在上面還有一個接口叫API,上面可以設置開發很多應用,所以這是軟件的概念。物聯網、工業4.0需要有操作系統的概念,換句話說物聯網的操作系統包括兩部分,一個叫端操作系統,一個叫云操作系統。
有了這個平臺之后我在想以前去的工業設計的課程可能會非常不一樣了,我記得我在讀書的時候,我們有一個銼刀環節,之前跟交大老師們交談起來說學生不知道什么是銼刀了。
大家都聽說過一個叫全息成像,在前不久發布的產品叫全息眼鏡。這個眼鏡是所謂的攝像、麥克風、計算處理、網絡全部在集成,你戴上之后像圖片上的摩托就可以在不同角度去看它。這樣就不會像以前學習銼刀,你可以利用這個工具做設計、模擬。因為你有大量的數據,這個數據不只是你的生產線的,還有大家的。然后通過3D打印機或生產線就自動出來了。
這個是應用的場景,場景是通過全息成像就可以用非常自如的方法來操控、控制、調整關鍵部件的尺寸、位置,比如說在摩托車前面的布置應該如何放置。
最后想分享給大家的,工業4.0或工業物聯網或者剛才一直在講的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但是這個時代也需要很長的時間讓我們非常努力地去做。我記得有句經典名言,大多數人往往會高估在一年之內人們能做的事情,但是大多數人們會低估在十年之內達到的目的。我對物聯網和工業4.0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但是我們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努力才能達到這樣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