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務器運維服務之保護數據安全,讓服務器固若金湯
數據備份是容災的基礎,可以降低因系統故障、操作失誤以及安全問題而導致數據丟失的風險。通過ECS自帶的快照功能或其他容災備份工具,定期進行數據備份,建議每日創建一次自動快照,每次快照至少保留7天,核心重要數據在異地備份庫進行備份,保障數據萬無一失。
基于VPC專有網絡,構建自定義專屬網絡,隔離企業內部不同安全級別的服務器,避免互通網絡環境下受其他服務器影響。
例如創建一個專有網絡,選擇自有 IP 地址范圍、劃分網段、配置路由表和網關等。然后將重要的數據存儲在一個跟互聯網網絡完全隔離的內網環境,日常可以用彈性IP(EIP)或者跳板機的方式對數據進行管理。
安全組是重要的網絡安全隔離手段,用于設置單臺或多臺云服務器的網絡訪問控制。通過設置安全組規則,可以在網絡層過濾服務器的主動/被動訪問行為,限定服務器對外/對內的端口訪問,授權訪問地址,從而減少攻擊面,保護服務器的安全。
例如:Linux系統默認遠程管理端口22,不建議直接向外網開放,可以通過配置ECS公網訪問控制,只授權本地固定IP對服務器進行訪問。如果您對訪問控制有更高要求,可以使用第三方VPN產品對登錄行為進行數據加密。
弱口令容易導致數據泄露,因為弱口令是最容易出現和最容易被利用的漏洞之一。因此建議服務器的登錄口令至少設置8位以上,從字符種類上增加口令復雜度,如包含大小寫字母、數字和特殊字符等,并且要不定時更新口令,定期進行弱口令安全掃描,發現安全隱患。
服務器給互聯網提供服務的同時會暴露對應的服務端口。從安全管理的角度來說,開啟的服務端口越多,越不安全。建議只對外提供必要的服務端口,并修改常見端口為高端口(30000以后),再對提供服務的端口做訪問控制。
例如:數據庫服務盡量在內網環境使用,避免暴露在公網。如果必須要在公網訪問,則需要修改默認連接端口3306為高端口,并根據業務授權可訪問的客戶端地址。
系統漏洞問題是長期存在的安全風險,及時通過系統補丁程序,或者阿里云的云安全中心補丁修復。Windows系統開啟補丁更新,Linux系統設置定期任務,通過執行yum update -y來更新系統軟件包及內核。
通過使用阿里云的云安全中心可以及時發現并防御非法破解密碼行為,降低被黑客入侵的風險。針對服務器應用軟件安全方面提供配置檢測和修復方案,提高服務器安全強度。
應用漏洞是指針對Web應用、緩存、數據庫、存儲等服務,通過利用滲透攻擊而非法獲取數據的一種安全缺陷。常見應用漏洞包括:SQL注入、XSS跨站、Webshell上傳、后門隔離保護、命令注入、非法HTTP協議請求、常見Web服務器漏洞攻擊、核心文件非授權訪問、路徑穿越等。應用漏洞不同于系統漏洞,修復難度很大,需要在設計應用前就充分考慮應用安全基線問題。如果云上應用安全要求較高,建議通過接入Web應用防火墻(Web Application Firewall,簡稱 WAF),來輕松應對各類Web應用攻擊,確保網站的Web安全與可用性。合理部署并配置WAF,并對WAF的監測情況進行日常監控,可聯系云技術在線工程師。
在互聯網安全領域,安全工程師和黑客比拼的就是時間,經常關注行業各安全公司發布的漏洞公告,及時做好修補和防御。對可能引發網絡安全威脅的要素進行全面、快速和準確地捕獲和分析,然后將客戶當前遇到的安全威脅與過去的威脅進行關聯、回溯和分析,最終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威脅安全的風險事件,并提供一個體系化的安全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