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論之父”維納:現代計算機的先驅,主流人工智能的叛徒?
導讀2018年6月中旬,我應邀赴斯德哥爾摩參加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一次博士論文答辯。答辯開始之前,我問參會的教授們“維納死在哪里?”沒想到,來自歐美五國的五位同事和當地的教授不但不知道,有的還反問“Wh

2018年6月中旬,我應邀赴斯德哥爾摩參加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一次博士論文答辯。答辯開始之前,我問參會的教授們:“維納死在哪里?”沒想到,來自歐美五國的五位同事和當地的教授不但不知道,有的還反問:“Who is Norbert Wiener?”
原來,這里沒人知道鼎鼎大名的控制論之父,更不知道他就死在大家的身邊。
次日,順利完成答辯的新科博士幫我找到了維納的去世地點——1964年3月18日下午,“就在那長長的臺階之上,他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呼吸也隨之停止。”
我正詫異,這臺階分明只是寬而已,其實一點也不長,難道是后來改建了?疑惑之際,藍天白云之下,忽然一陣大風襲來,我急忙轉身并扣住帽子,結果動作太急、墨鏡落地。待我站穩睜開眼睛,卻直覺得一團烈火撲來,原來是辦公樓前的簇簇紅花。
這一切,來得如此急促,讓我一時頭暈目眩、不知所措,腦中竟奇怪地閃現出維納生前的自我評價——
他就是盜火給人類而犧牲了自己的普羅米修斯,把智能機器的“自動智能”新技術帶給了人類,卻擔心人類屈從于機器、放棄選擇和控制的權利,內心總是充滿了一種即將來臨的“悲劇感”,“覺得自己是一個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的先知”。
2018年6月,由金峻臣博士抓拍于維納猝死之地。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何楠”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