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青衫是什么意思(琵琶行的詞類活用)
1、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夜,時間名詞做狀語:在夜里)2、 遂命酒.(名詞"酒"受助動詞"命"修飾,作動詞:擺酒席.)3、 商人重利輕離別.(形容詞"重""輕"均帶賓語,作動詞為:看重,輕視.)4.潯陽江頭夜送客 (名詞“夜”作狀語,在夜晚;)5.夢啼妝淚紅闌干 (名詞“夢”作動詞,做夢)6.歌以贈之 (名詞“歌”作動詞,唱歌)7.鈿頭銀篦擊節碎 (形容詞“碎”作動詞,敲碎)8.江州司馬青衫濕 (形容詞“濕”作動詞沾濕)
2021-09-26
1、出處:白居易《琵琶行》詩:“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司馬青衫后來用以形容形容極度悲傷。 2、白居易任江州司馬,在送客上船時,偶然聽得琵琶聲,于是邀請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對話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覺得他們兩人命運相同,寫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驚人句,并為之淚濕青衫。 3、青衫,是白居易司馬身份的標志。 4、司馬青衫表達的是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意思。因此,古代詩人常用此典故來表示由于內心痛苦而傷心流淚。
“綠帽子”這個詞不用我多解釋,估計親們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妻子紅杏出墻,不守婦道和第三者,妻子的這種行為就是給丈夫戴了一頂綠帽子。“綠帽子”這個詞是隨歷史慢慢演變過來的,至少有上千年。在古代,綠色和青色被人們視為賤色,我猜想這和種莊稼的人身份低微有關。官宦之家的人不穿這兩種顏色的衣服,只有低微的人或者戲子、開的老鴇、仆人等穿綠色或青色的衣服。如果不穿這樣的衣服,但必須頭裹綠頭巾,以示區別。順帶一提,關羽的綠帽子是個例外。關羽戴綠帽大概起自宋末元初。宋朝民間說書唱戲的很興盛,戲子們本來從事的是賤業,平常頭裹綠頭巾。有一次飾演關羽的沒解下綠頭巾,結果演出效果很好,戲臺下的觀眾說:“關羽紅臉配綠帽,在遠處看得清清楚楚,十分英俊威武,以后就這樣裝扮吧。”從此關羽的服飾就定為了綠袍綠帽。(回到主題)有關“綠頭巾”的人和事:比如漢朝漢武帝劉徹的姑姑長公主劉嫖,在丈夫死后,她和英俊的小伙子董偃相好,二人上演了一場曠世“姐弟戀”。劉嫖身份很高,是當今皇帝漢武帝劉徹的姑姑,后來還成了劉徹的丈母娘。劉嫖即便也找個門戶相當的吧,可是董偃的身份很低微,估計就是個“午夜牛郎”的角色。董偃的頭上就裹著綠頭巾,劉嫖并不嫌棄,常帶著他出入各種場合。有人考證說“綠帽子”這個詞是唐朝一個叫李封的縣官發明的,據說他在延陵任縣官時,規定若官吏有罪,可不加杖罰,但必須頭裹綠頭巾以示羞辱,期滿后才能解下。 到了元代,《元典章》(元朝官修書籍)規定:娼妓之家長和親屬男子必須頭裹青頭巾,以示賤業。從這時起,“青頭巾”和娼妓、男性有了聯系。由于青色和綠色很接近,后來人們習慣說“綠頭巾”。到了明、清兩朝,“綠帽子”這個詞成了專用詞,指出軌妻子送給丈夫的“禮物”,一直流傳到現在。有關綠帽子的傳說很多。比如有一對賣布夫婦,妻子和隔壁老王有了。有一次,丈夫說是出去旅游,妻子很高興,于是邀請老王來家中玩,誰知丈夫沒趕上車次,半后晌回來了,嚇得老王躲在床底下過了一夜。妻子到后來想了個辦法,他用綠布給丈夫做了一頂綠帽子,丈夫戴上正合適,妻子在旁邊還一個勁地夸英俊。妻子對丈夫說,帽子省著戴吧,出去上貨就戴上,平時就收起來。丈夫說“行”,在家邋遢點沒關系。其實這是妻子的陰謀,他告訴隔壁的老王,只要看到她老公戴著綠帽子出去,就說明我老公出去上貨了,你就趕緊過來。自從有了綠帽以后,奸夫如魚得水,三人相安無事。文/秉燭讀春秋
青衫有讀書人的意思.古代的學子都是穿青色的服裝,類似于我們現在的校服.就是說,生下來的孩子天生是讀書的材料,將來的學問會很好.青衫還有一層意思是當官的意思.唐白居易《琵琶引》:“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里的青衫就是江州司馬的官服.生下來的小孩子很好讀書,將來會有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