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送是什么意思 抄送人是自己還是別人
一、“爆發”和“暴發”
兩個詞都有突然發生的意思,主要是搭配對象不同。比如,“爆發”用于“爆發戰爭”“火山爆發”,“暴發”用于“山洪暴發”“傳染病暴發”“暴發戶”。
二、“摒棄”和“擯棄”
意思基本相同,都指拋棄。但“摒棄”側重于舍去,“擯棄”側重于扔掉。
三、“秉承”和“秉持”
“秉承”側重于“承接”,指承接先輩或領導的某種思想、意旨等。“秉持”側重于“持有”“握持”。
四、“部署”和“布署”
一般寫“部署”,不寫“布署”。
五、“抄報”和“抄送”
“抄報”指將副本送給上級有關部門,“抄送”指將副本送給跟事情有關的部門。
六、“串聯”和“串連”
這兩個詞讀音和意思都相同,是異形詞關系,“串聯”是工具書推薦的詞形,最好寫“串聯”不寫“串連”。
七、“處分……決定”和“處理……決定”
對人可用“處分”,對事可用“處理”。
八、“的”“地”和“得”
在書面上,“的”是定語的標志,“地”是狀語的標志,“得”則是補語的標志。例如:(1)這是老王的皮包。(2)小李愉快地接受了任務。(3)他把問題說得一清二楚。
九、“度”和“渡”
“度”主要用于時間方面,如用“度過假期”“歡度春節”。
“渡”用于空間方面,主要指從水面上經過,如“渡過長江”“渡過湖面”“遠渡重洋”。
需要記住,“渡過難關”是比喻性說法,是個特例,其中要用“渡”,但是這一說法不宜類推,例如“度過艱苦歲月”中要用“度”。
十、“督查”和“督辦”
“督查”側重于監督檢查,“督辦”側重于督促辦理。
十一、“法治”和“法制”
敘述中跟“人治”對應時,用“法治”。側重于“法律制度”時用“法制”。
十二、“國是”和“國事”
“國是”指國家大政方針,或者說國家大計。每年全國兩會期間常在媒體上看到“代表們共商國是”的說法。
“國事”指國家大事或國家之間的事物,例如,國家元首“進行國事訪問”。
十三、“主管”和“分管”
從表達來說,語義側重點或者說強調點不同。“分管”是“分工管理”的意思。說“分管”時,側重于在領導班子中的“分工”。“主管”是“負主要責任管理”的意思,側重于某領導所擔負的主要責任。
十四、“匯合”和“會和”
“匯合”多用于水流、氣流,“會和”用于水流、氣流之外的事物。
十五、“基于”和“鑒于”
“基于”是“根據”的意思,如“基于以上理由,我們決定……”。
“鑒于”側重于以某種情況為前提(怎么看或怎么做),如“鑒于以上情況,我們決定……”。
十六、“截止”和“截至”
“截至”可帶賓語,可以說“截至九月十日”。“截止”不能帶賓語,不宜說“截止九月十日”。“截止”常出現在偏正結構中,例如“截止日期”“截止時間”,也可以說“九月十日截止”。
十七、“撿”和“揀”
一般用“撿”表“拾起”,而用“揀”表“挑選”。例如:(1)他從地上撿起飲料罐扔進垃圾箱。(2)小劉從一堆石頭里揀出兩個顏色鮮艷的放進兜兒里。
十八、“精減”和“精簡”
“精減”與“精簡”意思差不多,“精減”側重于去掉不必要的,如精減人員,“精簡”側重于去掉不必要的后,更精干,如精簡機構。
十九、“開具”和“開據”
表示“開出單據或證明”的意思,一般用“開具”,建議使用“開具”。
二十、“磨練”和“磨煉”
應當寫“磨煉”。技巧:詞典中解釋是“磨練”同“磨煉”,推薦使用“同”后面的那個詞。
二十一、“擬定”和“擬訂”
“擬定”多用于已經和將要擬制,“擬訂”多用于正在擬制。
二十二、“其間”和“期間”
“其間”是“那中間”的意思,“期間”一般做偏正結構的中心語,如“暑假期間”“學習期間”“抗日戰爭期間”。“期間”不宜用于句子或分句的開頭。
二十三、“啟示”和“啟事”
“啟示”指對人有什么啟發,“啟事”則是貼在墻上或登在媒體上的說明等。
二十四、“兼任”和“擔任”
“兼任”指同時擔任幾個職務,“擔任”指擔當某種職務或工作。
二十五、“燃燒”和“焚燒”
“燃燒”指物質劇烈氧化而發光發熱的現象,常有比喻用法,如激情燃燒等。“焚燒”現在多用于指人燒掉什么,如“焚燒垃圾”。
二十六、“實驗”和“試驗”
在行文中,這兩個詞往往都可以用,但語義側重點有所不同。“實驗”指為了驗證等進行的實際的操作;“試驗”側重于試一試,看看行不行等。
二十七、“申明”和“聲明”
側重點不同。“申明”指鄭重說明,“聲明”指公開表明。
二十八、“通知”“通報”和“通告”
“通知”側重于告知事情,“通報”側重于把情況告訴下級機關,“通告”側重于普遍通知事情。
二十九、“像”和“象”
做動詞,表示兩種有某種類似之處,用“像”,如他像他哥哥。“象”指“大象”,也常用于“象棋”“象牙”“象形”等名詞中。
三十、“詳實”和“翔實”
這兩個詞都可以用,意思、讀音相同。現在,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推薦的詞形是“翔實”,因此主流媒體多采用“翔實”。建議采用“翔實”。
三十一、“須”和“需”
“須”是說必須,一定要。而“需”是說需要。
三十二、“學歷”和“學力”
“學歷”指學習的經歷,包括在哪所學校上過學等;“學力”指實際達到的文化程度。
三十三、“巡查”和“巡察”
都是在各處邊走邊看,但“巡查”側重于“檢查”,而“巡察”側重于考察。
三十四、“優勝”和“優秀”
“優勝”指成績非常好,勝過別人。“優秀”則指某方面非常好。
三十五、“賬”和“帳”
“賬”用于“賬目”一類意思,“帳”用于“帳子”一類意思。
三十六、“制定”和“制訂”
如果是將要或已經進行,宜用“制定”。如果是正在進行,宜用“制訂”。例如:(1)去年制定了三個方案。(2)明年將制定有關規定。(3)他們正在制訂相關措施。
三十七、“制定”和“編制”
“制定”有“定出”的意思,適用范圍廣。“編制”是“根據資料做出”的意思,適用于“根據資料來做出規程”等,比“制定”適用范圍小。有時二者都可用,但表達的側重點不同,用“制定”側重于“定出來”,而用“編制”側重于“使用資料來做出”。
三十八、“遵照”和“參照”
“遵照”側重于“依照”某文件等,“參照”側重于參考并仿照某方法或經驗。
三十九、“做”和“作”
如果后面的詞語是名詞,用“做”。如“做秘書”“做粉條”“做椅子”。如果后面的詞語是動詞,用“作”。如“作調查”“作處理”“作分析”“作總結”。但“做工作”中一般習慣用“做”。
四十、“斥責”和“叱責”
這兩個詞都含有“用嚴厲的語言指責別人的錯誤或罪行”的意思,但兩個詞的意義側重點有所不同。
“斥責”偏重于嚴辭指責。例如:“這種不文明行為,應該受到嚴厲的斥責。”“這孩子受到了父母太多的斥責,以至于完全不敢在人面前講話了。”
“叱責”偏重于大聲喝叱,強調聲音大。例如“你對他要有點耐心,不要總是大聲叱責。”“即使他做錯了,也不應該那樣高聲叱責,那太傷人了。
四十一、“涵義”和“含義”
“涵義”跟“含義”是一組異形詞(意思、讀音相同只是寫法不同的詞),現在一般寫成“含義”。例如:有關人員要熟悉指標含義、口徑和計算方法。
四十二、“詳實”和“翔實”
兩者是一組異形詞,現在一般寫成“翔實”。例如:形成內容翔實、觀點鮮明、建議明確的年度工作報告。
四十三、“當家作主”和“當家做主”
“當家做主”是規范的寫法。
四十四、“其它”和“其他”
雖然“其它”跟“其他”在指事物時是異形詞的關系,但是不論指人還是指物,現在一般都用“其他”而不用“其它”,這也是主流媒體的共識。例如:要按時參加常委會組織的集中視察活動和其他重要活動。
四十五、“指手劃腳”和“指手畫腳”
“指手畫腳”跟“指手劃腳”是一組異形詞,在2001年頒布的《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中,推薦使用的是“指手畫腳”,現在的工具書一般都采用“指手畫腳”的寫法。
四十六、“精練”和“精煉”
“精煉”雖然跟“精練”在表示“語言簡明扼要”時是異形詞關系,但是現在一般用“精練”表示“語言簡明扼要”,如:公文篇幅盡量簡短,文字也應力求精練;用“精煉”表示“提煉精華,除去雜質”。如:原油送到煉油廠去精煉。
四十七、“篡改”和“竄改”
“竄改”表改動、刪改,其對象一般是文字、詞語、成語、文件、古籍、賬目等,多是具體的書面材料里的字句等。例如:必須懲治偽造或竄改環境監測數據等違法行為。 “篡改”多指精神實質方面的改動。“篡改”的對象一般是歷史、理論、經典著作精神、學說、政策、指示等。例如:南京大屠殺是鐵證如山的史實,歷史是任何人也篡改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