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克等于多少斤 重量單位換算
誠誠,11歲,體重高達128斤,是班上的“第一重量級選手”,體育成績常年“吊車尾”;
可可,14歲,因為過度肥胖而體弱多病,經常感冒,動不動就肺炎,是醫院的常客;
萌萌,17歲,從小胖到大,因為體型常常被同學嘲笑,導致自卑厭學;
.........
“我要減肥!”帶著同一個信念,今年暑假,一群平均體重超過140斤的孩子走進了由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浙江省新華醫院)生活方式醫學團隊舉辦的第一屆兒童青少年減重夏令營,他們中年齡最小的只有6歲,最大的18歲。
轉眼30天過去了,“小胖紙”們減肥情況怎樣?都瘦下來了嗎?開學能驚艷老師同學嗎?
“老年病”、心理問題盯上肥胖孩子
30天減掉的不止是體重
孩子們在入營前的體檢情況并不樂觀,并不只是“胖一點”的問題。
浙江省新華醫院營養科陳秋霞副主任營養師提到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數據:在12個孩子中,有7人出現了高胰島素血癥(也稱為胰島素抵抗),6人顯示肝酶異常,另外還有5人高血脂、4人高尿酸、1人高血糖;不少孩子存在多項異常指標。“這些通常被歸類為中老年病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肥胖癥孩子身上。”
肥胖給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孩子們普遍有過因為肥胖而遭受同學的嘲笑和歧視的經歷,12人中有3人存在明顯的精神心理異常,并在臨床心理科治療中。
所幸,在醫生、臨床營養師的科學指導和家長、孩子的不懈堅持下,一個月后,小營員們都交出了可喜的“成績單”——
12個孩子平均減重率4.8%,平均體重下降6.6斤,內臟脂肪下降率10.4%。且每下降1公斤體重,脂肪占比約87.2%,也就說,掉下來的“肉”里,有87.2%是實打實的脂肪。
與此同時,孩子們的高胰島素血癥、高血糖和高血脂全部恢復正常,異常的肝酶和高尿酸等檢驗指標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在結營儀式上,浙江省新華醫院生活方式醫學團隊還特別表彰了那些在減重過程中取得顯著成效的小營員們,并為他們頒發了榮譽證書。
“我瘦了20.4斤!”11歲男孩誠誠勇奪“減重冠軍”。入營時,身高173.5的他體重達到了218斤,BMI值36.2,屬于重度肥胖,還有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肝酶異常增高等健康問題。經過30天的努力,誠誠脂肪減少24斤,其中肌肉增長3.6斤,最后成功減重20.4斤,減重率9.4%,減脂率24.7%,,除尿酸外其他各項指標都已恢復到正常值。
誠誠的減脂成效圖 醫院供圖
不挨餓 輕運動 安全有效
專業陪“吃”模式下的減肥沒有那么難
不同于成人,肥胖兒童和青少年在減重的同時,還要保障其正常生長發育,減肥藥、高強度運動、節食等極端的減重方式對孩子顯然不適用。那么,省新華醫院生活方式醫學團隊是如何幫助這群小胖孩開掛的?
陳秋霞副主任營養師介紹,其實,關鍵在于“學會吃飯”。學會了哪些先吃、哪些后吃,理解了如何吃得好、吃得飽,才能把“吃出來的毛病重新吃回去”。
臨床營養師在全面掌握小朋友身體狀況的基礎上,一對一制定個性化的營養干預方案,手把手指導一日三餐,教會家長們科學搭配,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營養減肥餐。
在團隊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科醫生、兒科醫生、臨床營養師與小患者、患兒家長共同組建的微信群中,家長們每餐上傳“飲食打卡圖片”,而每次“打卡”,陳秋霞和她的同事們都會給予相應的指導與建議。
小朋友每周要到醫院“報到”一次,以便臨床營養師實時跟蹤減重情況,隨時科學調整飲食方案,量身打造個體化的膳食干預計劃。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團隊還對孩子們的運動、釋放壓力、改善睡眠及生活作息等多個方面進行指導與監督,幫助大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減重的最大難點在于“堅持”,減重亞軍樂樂的媽媽卻說孩子執行起來還挺輕松的,“管牢”了嘴巴,挑食的毛病也改了不少:“之前也采用過少吃或不吃晚飯減肥,經常晚上餓的睡不著覺,體重也不見得下降;這次減肥除了一日三餐葷素搭配之外,點心還有酸奶水果,沒感覺過餓肚子,運動量也不大,但體重下降得很好,特別是肚子減小得最明顯,身高也長了2cm。”
“不少孩子在夏令營期間非常配合,瘦身效果也較理想,開了學更需要繼續堅持。”在結營儀式的最后,陳秋霞還特地上了一堂《如何高效管理兒童肥胖癥》的科普課,指導小朋友們如何自主選擇食物,以確保他們在學校就餐時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
歡迎加入“減肥-浙醫在線病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