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推動大數據應用 政府應做好自身定位
2012年,業界對大數據的討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熱度。有關大數據的應用需求凸顯,廠商也調整策略紛紛推出自己的產品迎合這種趨勢。不可否認,數據中著實蘊含價值,但是究竟政府行業的哪些數據價值可以挖掘出來?用什么方式來挖掘?就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Gartner數據中心首席分析師張瑾。
大數據技術還需錘煉
對于大數據的定義,業內有很多種說法,各種說法都著重對數據的量級和數據結構的變化給予了關注。張瑾告訴記者:"簡單地說,用現有傳統方法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大數據。換句話說,原來的存儲系統、網絡系統及服務器系統,當數據量達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它們能承受的極限時,這種情況就是大數據。" 張瑾解釋道,大數據不完全是因為數據量增長的問題,實際上是因為基于新業務產生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往往是無法通過傳統方法來解決的。
從全球的發展方向來看,政府應該是一個公開透明、為公眾服務的平臺,這就要求政府的信息開放,不只是政府可以用到這些數據,社會和企業也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幫助其發展。對政府行業來說,有大量的社會運行數據廣泛分布在各個地方、各個級別的政府部門之中,但這些數據只是原始數據,并沒有集中到一起而形成數據池充分共享以發揮它的價值。而大數據的出現,將能夠把這些數據集中到一起共享,可以分析并加以利用,為政府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張瑾表示,當前大數據技術仍在發展的過程中,商業化程度還較差,面向應用的完整的解決方案還很少,因此,現階段大數據的真正有效應用還很有限。
政府重在采購服務
從政府作為決策者的角度來說,應該堅持一切決策都必須有科學依據的觀念,而這個基于事實的依據,就是從大數據中分析得來的。"我認為在大數據上政府應該做兩件事,第一是合理地利用現有數據并實現共享,現在的一些政策和決策制定過程缺少真實客觀的數據作為支撐,相關部門之間也缺少數據共享和驗證,從而導致偏差;第二,就是提供數據服務,也就是依法實現信息公開和面向公眾的數據服務,這不單單是大數據或者IT要解決的問題,更是政府職能轉變的問題。"張瑾總結道。
張瑾不鼓勵政府盲目地大規模投資大數據的基礎設施建設,而應該去對產業做好引導工作,他認為商業價值是靠應用來體現的,而不是大規模采購設備。"大數據項目應該首先制定一個具體的短期目標,要把相關部門的相關數據共享出來,建立一個面向實際具體應用的數學模型,以一個具體的問題或者應用開始小規模地實施。" 張瑾建議:"政府部門可以依托第三方力量的支持,做開發、集成大數據項目,或者購買第三方的服務,當然前提仍然是有一個可衡量的目標。另外一個建議,政府應多支持國內廠商,在大數據上,國內的廠商和互聯網公司在很多方面并不弱于國外廠商,要多給國內廠商一些機會。"
張瑾最后表示,大數據的價值是很明顯的,但目前還缺少可以借鑒的案例。目前大數據最大的問題是缺少開發商、集成商和服務提供商,缺少中間環節。2013年,大數據生態系統會有些改變,比如在技術和應用結合、分析技術和思維方法等方面,今年應該會有實質性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