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升級進行時:當小企業遇到大數據
這些天,一季度的經濟數據正陸續發布,平穩增長的背后,中國經濟正試圖尋找著創新和改革的升級路徑。為了捕捉中國經濟升級的新動向,《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道《升級進行時》,今天播出“當小企業遇到了大數據”。
金國南是一家服裝小企業的老板,一季度的銷售情況讓他有些吃驚,對國外市場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了70%。可是記者問他貨賣到哪去了,他卻一頭霧水。
雪宇騰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國南:“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市場)在哪,反正收錢吧。”
而在幾十公里之外的北京中關村的一家大數據企業,項目負責人王濤的心里卻是一清二楚。
記者:“(企業)賣得最多的是哪幾個國家?”
北京億贊普科技公司項目負責人王濤:“最多的還是西語系國家,像厄瓜多爾、像西班牙。”
一個服裝批發市場里的小企業的帳,中關村的高科技企業卻算的門兒清,這又是為什么呢?
北京億贊普商業平臺公司CEO 乙壤月:“我們以前對于很多小作坊來講,(會說是)前店后廠。我們可以認為我們現在的制造業是后廠,但是這個前店已經改為我們利用大數據平臺所建立起來的全互聯網式的交易模式。”
大數據,是眼下互聯網科技最前沿的一個領域,它是人們在工作生活中使用計算機時產生的海量數據,這些數據看似平常而又瑣碎,但是通過先進技術對他們進行整理分析后,原本不可思議的人類行為變得有規律可循。
在億贊普搭建的全球主要區域的大數據平臺上,全球8億多的網民,按照他們的行為特點,被分成了十幾萬個興趣組,有旅游的、讀書的、年輕女性的、幼兒的等等,針對這些人群的不同興趣,億贊普的大數據平臺將小企業的商品進行有指向性營銷和交易。
北京億贊普商業平臺公司CEO 乙壤月:“比如說我們要站在一個高樓上面,我們想撒一把豆子,但是我們這把豆子想撒在18到25歲之間年輕女性的身上,那可以想象這個豆子落在我們這個有效人群上的概率就很低,但是如果我們把這群人集中起來或者撒在一個比較集中的地方,好比說大學的女生宿舍,那撒在她身上的概率就非常高了。”
而過去小企業要把商品賣到國外,要經過國內出口商、國外進口商、批發商、商場,最終才能到達用戶手中,而現在通過大數據平臺,可以直接從工廠送達到用戶手中,交易成本只是過去的十分之一。
而大數據給小企業帶來的不僅是市場,還有資金,做網上汽車用品生意的小企業主于永福當著記者面,輕點鼠標就從遠在杭州的阿里小微金融貸到了款。
淘寶網商 于永福:“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貸到了20萬塊錢。”
沒有任何抵押,就這么輕松的貸到款,阿里小微金融不怕風險嗎?
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創新事業群總監王方:“基于他們在互聯網上面這些大數據量的分析,所以說我們能夠提前對于他們的信用我們進行一定的評估。”
小企業在網上積累的信用和訂單成為了貸款的依據,阿里小微金融最多可以給小企業200萬的貸款額度,而且隨借隨還,利息也是按天計算。
商務部電子商務司副司長聶林海:“通過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運用,中小企業過去貸款難的問題、市場難以開拓的問題,都能得到很好地解決,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夠快速地成長,成為我們經濟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