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新聞大數據 網易新聞客戶端解碼廣州城市態度
一座城市里的人,他們每天的工作生活、飲食起居有怎樣的習慣;他們更樂于如何獲取收入,又喜歡如何將收入花掉;他們如何審視自己所在的城市,對周遭的一切又抱有怎樣的看法……
如果說以往的新聞數據分析揭示的是用戶行為的“表面”,那么一座城市由于其獨特的歷史、地理、人文特點,則會形成專屬于這座城市用戶的態度“標簽”。這些標簽依托一座城市用戶的整體畫像,揭示了城市內在的“本質”。
即將在9月1日舉辦的網易“解碼城市態度”廣州站,就是通過對網易新聞客戶端新聞大數據的解讀,去洞察一座城市獨一無二的“態度標簽”,并通過不同角度的數據分析,來探究這種獨一無二城市態度的成因。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將會明白,為什么一座城市會呈現出它現在的獨特面貌,以及為什么這座城市中的個體,會有著趨同的行為習慣。
提起廣州人,大多數國人的第一印象當屬“廣州人什么都敢吃”,作為“解碼城市態度”系列活動的首發站,網易也將帶領全國用戶展開一場廣州的“尋味之旅”。廣州城市的味道、時代的味道、商業的味道、文化的味道和生活的味道,將在此次“解碼”中得到一一解讀。
廣州的商業繁榮舉國矚目,那么到底每天關注了什么樣的新聞資訊,才讓這里的人如此有經濟頭腦?另外,錢袋子鼓起來之后,他們又是如何消費的呢?
在近代,講究自由的廣州多次成為中國社會歷史變革的源起之地。中外文化在此風云際會,讓廣州城格外“洋氣”。那么廣州人民是否更喜歡外來文化,在廣州是否還能覓到“獅王”黃飛鴻的蹤跡?
或許廣州人確實什么都敢吃。不過什么都吃可不等于什么都愛吃。在聽到種種外界傳聞之后,到底廣州人最愛吃、最愛喝的是什么?
關于這些問題,新聞背后的數據能否帶來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答案,值得我們期待。
對于一個新聞平臺而言,智能推薦不是簡單的通過引擎來“計算”。閱讀是一件復雜的文化事。滿足不同地區用戶對內容的特定需求,解碼一座城市的“態度”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方法。把握一地用戶關注什么,了解用戶想看什么,探索用戶為什么想看,分析內容偏好與一地用戶的性格、生活環境、歷史文化是有怎樣的內在聯系,才能為特定群體的用戶創造有深度、多角度、有態度的內容,讓PGC、UGC與大數據分析形成三位一體相互支撐的良性循環。
同時,通過新聞大數據對特定用戶群體的解讀,也對新聞資訊與商業的結合擁有重大意義——當新聞資訊平臺更懂得自己的用戶,商業機會自然也會紛至沓來。
廣州只是“解碼城市態度”的一個開始,系列活動還將先后前往青島、成都、長沙、上海、北京,依次公布這些城市的態度標簽,以新聞大數據詮釋出它們各自與眾不同的城市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