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促阿里巴巴牽手新浪微博 大交易還需大整合
4月29日晚間公布的一則消息擾亂了“五一”小長假的平靜:新浪子公司微博公司與阿里巴巴集團的子公司阿里巴巴(中國)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阿里巴巴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公司發行的優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全稀釋攤薄后總股份的約18%。根據協議雙方將在用戶賬戶互通、數據交換、在線支付、網絡營銷等領域進行深入合作,并探索基于數億的微博用戶與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臺的數億消費者有效互動的社會化電子商務模式。這項合作將給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的新浪微博帶來贏利可能,同樣也給正在積極拓展移動互聯網的阿里巴巴帶來了“移動互聯”加速器,對于雙方都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新浪微博
“脫貧”
毫無疑問,這一合作拯救了困局中的新浪微博,進一步釋放了微博作為社交媒體的商業價值。一直以來新浪微博都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2009年8月28日新浪微博正式上線,到2012年12月,新浪微博用戶數突破5億,但龐大的用戶數并沒有給新浪帶來可觀的收益,2012年新浪微博總收入僅為6600萬美元,支出卻高達1.6億美元,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的新浪微博,一直苦苦尋求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除了可持續贏利的商業模式困局,新浪微博最近同樣還遭遇了新競爭對手的沖擊,騰訊微信在短短兩年間用戶數突破4億,更好的用戶體驗、更多互動分享方式正全面沖擊新浪微博。在這樣的背景下,與阿里巴巴的合作無疑給新浪微博帶來了更多的收益想象和更大的發展空間。雖然雙方并沒有給即將進行的社會化的電子商務合作做更多的透露,但以馬云的“電子商務”頭腦讓新浪微博3年帶來3.8億美元的收益,似乎不是難事。
阿里巴巴
“入社”
而這一合作對于阿里巴巴的“平臺夢”與“數據夢”來說則是如虎添翼。從淘寶、支付寶到阿里云到阿里金融、阿里數據,阿里巴巴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個平臺和數據公司,靠數據來賺錢。在這樣的目標下,整合的信息越多,阿里巴巴的數據就越精確,其數據就越智能,其數據的含金量就越高。過去阿里巴巴有大量的交易數據但是缺乏社交的數據,有了微博的加入,阿里巴巴就把從交易到支付再到交流各個維度的數據都整合在了一起。試想,如此多維度的數據整合在一起,你只要動動念頭只是發個微博,商家就能夠抓到你想法,給你推送你想要的東西,你只要確認,貨物就可以送到你家,這樣的便利,有無限的商業空間可以想象。馬云說過,未來電子商務的發展目標是滲透社會、生產的各個維度,并參與到各個流程中去,成為流程中的一部分,到那時電子商務將真正改變社會。與新浪微博的合作,讓馬云的夢更近了一步,而眼下,也為阿里巴巴的整體上市帶來了更大的溢價空間。
未來難點
整合
在移動、社交、大數據的推動下,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真正的數據時代,越來越多的公司看到數據背后蘊含的巨大價值。打通孤島、整合信息、整合數據,讓數據流動起來,才能有效地盤活數據資產,才能帶來更多的商業利益,越來越多有數據意識的公司洞察到了這一趨勢。也正是因為洞察到這樣趨勢,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了聯合。今年以來,在移動互聯、在社交、在搜索、在電子商務等領域產生了很多的跨界合作,其實目標和宗旨是一樣的:整合資源、整合數據,創造更多個性化和人性化的產品與服務,獲得更好的商業利益。
但從目前來看,中國的數據整合才剛剛開始,僅僅是局部數據整合、局部數據聯姻,離我們期望的大數據完全流動起來,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要想實現更大維度的交易,要想從大數據中賺大錢,必須要有更大維度的整合。新浪微博與阿里巴巴的聯姻,僅僅是中國大數據整合的一個開始,好戲還在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