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c的成語 愛屋及烏
導讀愛不忍釋成語“愛不忍釋”源于《左傳》,原指孔子對春秋五霸之一的魯大夫田常之父感激涕零、淚流滿面,發自真心地說出了“求援之言”而不能加以滿足,感到無法釋懷的心情。如今,“愛不忍釋”這個成語已經不再局限于
愛不忍釋
成語“愛不忍釋”源于《左傳》,原指孔子對春秋五霸之一的魯大夫田常之父感激涕零、淚流滿面,發自真心地說出了“求援之言”而不能加以滿足,感到無法釋懷的心情。
如今,“愛不忍釋”這個成語已經不再局限于原來的含義,更多的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對自己深愛的事物不能舍棄的心態。
例如,有些人可能會對自己的手機或電腦念念不忘,一旦離開了就會感到非常不安;還有些人可能會為了自己的工作或夢想不惜付出一切,即使面對疲憊、困難和挫折,也心甘情愿。
愛屋及烏
成語“愛屋及烏”最初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故事背景是屈原的好友賈生來到屈原的家中,他一口氣煮了三鍋湯,其中只有一鍋煮得好喝,但屈原卻和賈生一樣將其他兩鍋湯都一飲而盡了,表達了對賈生的感激之情。
如今,“愛屋及烏”已經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個事物或某個人采取全然肯定和積極的態度,不僅僅是因為本身的價值,更因為其周邊的環境、情境和人物的存在而產生的影響。
例如,一個人可能不僅僅是看重自己的工作,還因為和同事深厚的友誼和溫暖的工作環境而樂在其中;一個人可能會對某個人的優點和特長都十分欣賞,認為整個人都很值得愛。
阿貓阿狗
成語“阿貓阿狗”指的是平淡無奇、毫無價值、沒有辦法區分的東西或人。這個成語最初出自于《朱子家言》:“必正言而可以厲邪,非阿貓阿狗之所及。”可見,《朱子家言》的作者朱熹對阿貓阿狗的評價也是非常低的。
如今,“阿貓阿狗”這個成語已經不再那么貶義了,常用來形容交往不深、未建立感情基礎或不太熟悉的人或事物。
例如,某個人可能會對自己的同事、偶遇的路人或其他人不太發生交流,沒有獨特的情感體驗;某個事物可能對他人并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也沒有適合的價值。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劉同”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