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自流井區:“大數據監督”織密基層監督網絡
隨即,區紀委監委將該問題反饋給相關業務主管部門。經主管部門核查,發現此問題系該村經辦人未及時上報死亡信息導致,并立即將曾某春多領取的110元補貼全額追回。違規發放的補貼能夠被迅速追回,得益于自流井區紀委監委搭建起的民生資金大數據監督平臺對異常數據的及時預警。
為織密基層監督網絡,自流井區紀委監委堅持科技賦能,探索建立起民生資金大數據監督平臺,聚焦產業項目發展、集體“三資”管理、惠農惠民政策落實等方面,持續推動“大數據監督”和專項監督檢查深度融合,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監督體系,嚴肅整治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以精準有力監督護航鄉村振興。
“民生資金大數據監督平臺運行前,各種民生資金的發放雖然有主管部門進行前置審批,但在操作層面上,由于信息共享不夠、監督檢查弱化等原因,類似‘去世后仍繼續享受補貼’的情況偶有發生。”該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陳才勇介紹,“平臺運行后,我們能夠在海量信息中迅速精準捕捉異常數據,并對發現的問題開展精準監督執紀問責,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降低人力成本,此次的案例就是利用大數據開展監督的生動實踐。”
以“算力”補強“人力”是大數據賦能鄉村振興領域監督的顯著優勢。該區紀委監委牽頭,全面梳理鄉村振興領域各項補貼資金發放條件,在構建農村低保、耕地補貼、危改資金等9項惠民惠農補貼資金比對模型的基礎上,對相關部門定期錄入的各項發放數據進行精準分析計算,對存在風險的數據進行及時自動預警,并由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根據預警情況,調動“室組地”力量聯動開展精準監督檢查,斬斷伸向鄉村振興“奶酪”的黑手。
自平臺建立以來,共采集來自該區農業農村局、民政局、醫保局、人社局等15個主管單位近394.4余萬條民生資金發放數據,收集并反饋風險預警1696條,清理挽回國有資金400余萬元,補發“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36人,立案查處2人。
此外,該區紀委監委還注重以信息技術破解“公開”難題。依托民生資金大數據監督平臺,持續健全涵蓋15個部門75個行政事項的公開公示欄目,并將全區56個村(社區)資金收支、民生項目、小微權力、經營性資產資源等信息進行實時公開,并同步到“清風自流井”微信公眾號“民生查詢”欄目,真正把群眾關心的事情從“幕后”搬到“臺前”,實現公開更及時、查詢更便捷、監督更高效。今年以來,平臺的訪問量已突破6萬人次。
“現在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手機查自己關心的問題,特別是補貼到賬情況,是對我們自己利益的有效監督,讓人覺得很透明、很放心。”榮邊鎮尖山村村民王大哥滿意地說。
“提升監督治理效能,最根本是要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談及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意義,該區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我們將始終聚焦民生領域,堅持問題導向,巧借大數據之力,以案件線索開道,嚴肅查處影響鄉村振興政策落實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