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亞馬遜(xch亞馬遜)
今天給各位分享chatgpt亞馬遜的知識,其中也會對xch亞馬遜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亞馬遜云科技技術有運用到AIGC上嗎?
- 2、人工智能編程會代替程序員嗎?
- 3、有哪些適合大學生的創業項目?
- 4、Chatbots有多火?
- 5、人工智能會代替人類嗎?
- 6、百度文心一言是什么?你對文心一言有什么期待?
亞馬遜云科技技術有運用到AIGC上嗎?
近日ChatGPT的火爆出圈,再次引發了全球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廣泛關注。AIGC等AI服務能擾衫力強大的背后,離不開預訓練大模型的支持,大模型就意味著更高慶李攔計算資源以及高效的平臺進行訓練和推理。作為全球最大的公有云供應商,亞馬遜云科技于2017年在re:Invent全球大會上推出了全球首個用于機器學習的集成開發環境(IDE)Amazon SageMaker。近日,亞馬遜云科技宣布與美國明星AI創企Hugging Face擴大合作,以加速構建生成式AI應用的大型譽胡語言模型和大型視覺模型的訓練、微調和部署。
人工智能編程會代替程序員嗎?
這個當然不會取代底層的程序員。
ChatGPT 是一個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可以生成文本、回答問題等,但它不能完全取代程序員。程序員在軟件開發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需要深入理解業物陸務需求,并通過編寫代碼來實現拿裂解決方案。ChatGPT 可以輔助程序員工作,但不能完全取代他們。
ChatGPT作為一款AI新秀,能在編程領域名聲大噪,重要原因在于其所有者OpenAI十分看重其編程能力的提升。Semafor的一份報告顯示,OpenAI過去六個月在全球范圍內聘請了上千名承包商來培訓其 AI 學習軟件工程。
培訓也是卓有成效。據 Insider報道,一些亞馬遜員工已經開始使用 ChatGPT 來幫助編碼。
與此同時,一些“程序員要被取代了”的言論甚囂日上,其實這并不令人意外,過去幾十年來,云服務、無服務器計算、低代碼和無代碼......每個技術浪潮的到來,都會有這樣的言論出現。
毫無疑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軟件開發越來越智能化,今年一月份ACM 通訊發表的《編程的終結》就對人工智能編程進行了預測,其作者Matt Welsh 是 Fixie.AI?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他曾是哈佛大學計算機科學教罩敏頃授、谷歌工程總監、蘋果工程主管。他在文章中表示,“‘編寫程序’的傳統想法正在走向滅絕,事實上,除了非常專業的應用程序之外,我們所知道的大多數軟件將被經過訓練而不是編程的人工智能系統所取代。”
但就目前而言,ChatGPT取代程序員是不大可能的,畢竟它還處于被訓練的階段。
而且,就算人工智能擁有嫻熟的編程能力,這也不意味著程序員就會完全被取代,畢竟AI寫代碼也得先了解需求,而這就需要由程序員來完成,所以以后程序員工作應該是更多地轉移到需求分析和架構設計上,而不會因為不用寫代碼就消失。
以SoFlu軟件機器人為例,作為一款在2019年就推出的覆蓋軟件開發全流程的自動化工具,它通過內置一系列基于AI的開發、測試、產品質量分析和安全審核的功能,可在整個應用程序開發生命周期提供“專家級”幫助,并在人的協助下自動完成軟件開發的后端開發、前端開發、測試和運維。
以后端開發為例,開發者只需要在可視化界面通過拖拽組件輸入流程圖和配置參數,SoFlu軟件機器人就能實現等同于編寫復雜代碼的業務邏輯,在設計業務邏輯時就完成了微服務應用開發,做到“業務即圖,圖即代碼”,實現軟件開發,十倍提效。
SoFlu軟件機器人的總設計師飛算云智總裁陳定瑋表示,“SoFlu軟件機器人的宗旨是幫助開發者更高效、更高質量地完成軟件開發,讓‘人人都能成為軟件工程師’,而不是要取代誰。”
說到底,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軟件機器人,對于人來說,其實都是工具,工具的作用始終在于服務人類,而從來不是取代人類。
有哪些適合大學生的創業項目?
大學生如果想要創業,以下是一些建議。
1.自由撰稿或平面設計:如果這位學生有很強的寫作或平面設計技能,他可以以自由撰稿的形式向客戶提供服務。他可以創建一個作品集,并通過社交媒體和在線平臺來推廣自己的服務。
2.輔導或教學:如果學生在某個特定的科目或技能上熟練掌握,他可以向其他學生或社區中的個人提供輔導或教學服務。他可以通過在線分類廣告、社交媒體和口碑來宣傳自己的服務。
3.網店:學生可以開設一個在線商店,銷售與他們的興趣或愛好相關的產品。他們可以創建電子商務網站,利用社交媒體來推廣他們的產品,并利用亞馬遜或Etsy等在線市場來擴大影響范圍。
5.清潔或園藝服務:如果學生身體健康并喜歡戶外工作,他可以向當地的個人或企業提供清潔或園藝服務。
6.活動策劃:如果學生組織能力強,喜歡策劃活動,他可以開辦活動策劃業務。他可以向個人或企業提供服務,并通過社交媒體、在線分類廣告和口碑來推廣自己。
還有其他一些適合大學生創業的領域,其中自媒體也是一個很受歡迎的選擇。
自媒體是指個人或小團隊通過社交媒體、博客、短視頻等平臺,創作、發布并傳播自己的內容,以實現知名度和收益的方式。
以下是一些適合大學生從事自媒體的理由:
1.低成本創業:自媒體創業的碧啟成本較低,只需要一個智能手機和一些基本的拍攝、剪輯等技能,就可以輕松開始。此外,社交媒體和其他平臺也提供了許多免費或低成本的工具和資源,幫助創作者打造優質內容。
2.輕松地展示自己的才華:自媒體可以讓大學悔森如生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技能,包括攝影、寫作、演講、音樂等。這也有助于在社交媒體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粉絲和關注者。
3.靈活的工作時間:自媒體工作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來進行,大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周末和假期等空閑時間里投入創作。這也允許他們更好地平衡學業和事業,避免過度壓力。
4.可以獲得收益:自媒體也可以是一種賺錢的方式。通過吸引更多的粉絲和關注者,可以獲得廣告收益、合作推廣、贊助和禮物等多種收入來源。
5.建立社交網絡:自媒體也為大學生提供了建立廣泛社交網絡的機會。通過與其他創作者、媒體機構、品牌和粉絲互動,可以建立有益的人春汪際關系,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基礎。
總之,自媒體是一個很好的創業選擇,適合那些有創意、有才華、有時間和有耐心的大學生。同時,也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創作能力,與其他創作者競爭,并保持創新和獨特性。
自媒體結合最近很火的chatgpt ,可以快速幫你實現零成本創業。鄙人正在用Ai+自媒體創業中……
Chatbots有多火?
ChatGPT有多火?2022年11月30日推出,到現在不過兩個多月,用戶量已經破億,是史上最快破億的互聯網產品。
但是,由于不對中國用戶開放,對ChatGPT的討論還只是停留在科技圈、投資圈,目前電商圈對這個產品的討論還停留在調侃階段:看看ChatGPT給出的各種啼笑皆非、瞠目結舌又或者是答非所問的回答。
一方面是科技圈投資圈把ChatGPT說成神話,是個革命性的顛覆性的產品,甚至要讓20多個工種失業;另一方面,圈外人看到ChatGPT給出的生硬回答,難免會覺得,“就這玩意要顛覆我?我怎么不相信呢!”
其實,大家又不是第一次聽科技圈“聽風就是雨”動輒顛覆革命的報道,上一次說AI要讓人類下崗還是2016年,阿爾法狗打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并且隨之而來的三年AI投資熱門期,直到后來直播賽道崛起,AI之風才逐漸平靜,沒想到疫情剛剛過去,又一波AI熱來襲。
這一波AI熱潮在國內有著良好的土壤,《流浪地球2》和《三體》兩個科幻影視作品的大熱,讓不少人熱衷討論未來科技;在國際上,去年底硅谷巨頭谷歌、亞馬遜、微軟、Mate等開啟了互聯網史上最大槐并派規模的裁員,裁員就是因為看衰未來,如今,微軟投資的openAI開發的ChatGPT,在web3.0和鉛賀元宇宙熄火之后,成了硅谷寒冬里的一把火,而且是僅剩的火苗。
國內跟風的百度,在推出類似ChatGPT的計劃之后,股價一度暴漲17%,阿里、騰訊、網易有道等先后透露正在內測類似產品,即將推出。
但是,ChatGPT到底能干什么?為什么大家對它的評價差異巨大?它真的會讓很多人失業嗎?
第一個,為什么ChatGPT的回答很扯淡?
跟很多人一樣,當初我試用幾次ChatGPT之后,覺得這回答的都是什么玩意?還有人說它會寫詩,可是寫出來的詩完全沒有可讀性。
但是,我們可能忽略了一個問題,ChatGPT不是一個成品,而是一個半成品,雖然它經過七八年時間,在3000億單詞的語料基礎上,訓練出了1700多億個模型,但是,它仍然是一個半成品,一方面需要蔽笑openAI繼續開發,另一方面,也需要使用者不斷訓練它,它就跟剛會走的小狗一樣,要經過主人訓練,才會更懂你。
ChatGPT作為一個聊天機器人,并不是一開始就很懂你,何況,大家目前使用的ChatGPT并不是直接的機器人,而是經過了國內的中介,中介把你的問題給到國外的ChatGPT,得到回答之后再轉給你,這中間最大的問題就是,ChatGPT對回答者并沒有精準的區分,只是中介一個或者多個ID在和機器人對話。
真正使用好ChatGPT是需要一對一的磨合,才能不斷得到高端AI對你的服務升級,否則,永遠嘗不到AI的“甜”。
不過就算經常使用ChatGPT,也還是很難解決大家的實際問題,需要根據使用場景二次開發,微軟就把ChatGPT與自己的搜索引擎Bing結合起來做了New Bing,這樣一來,就比單獨的搜索引擎更好用,能夠得到更智能的答案,還能減少搜索引擎的廣告問題(想想百度的廣告,你就知道這個產品的好處了)。
第二個,ChatGPT不是什么吊炸天的技術。
在ChatGPT之前,對話機器人早就普遍存在,比如微軟小冰,還有各種智能音箱,甚至大家網上購物找客服時,得到的第一個回答,一定是機器人,機器人無法回答,人工客服再介入。
ChatGPT比他們先進的地方在于大語言模型,也就是學習了互聯網上的各種資料,建立各種模型,但是,以前的聊天機器人側重于文字語音理解,然后通過設計無數的固定對話來響應,所以,以前的聊天機器人是解決固定的某些問題,比如退換貨啊,促銷政策,天氣情況,操作指令等,不是開放性的自己組織語言。
ChatGPT是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可以自己理解、自己思考、自己組織語言、自己調整應答語氣和策略的機器人,這是很厲害的。
不過,ChatGPT并非獨一份,國際上至少有近十個公司在做這種模型產品,國內互聯網巨頭要開發相應的產品,也已經有了基礎。有媒體報道說,國內跟ChatGPT的差距也就一年多而已,國內巨頭們對AI的重視,從未放松過。
只不過,做大語言模型的訓練,成本太高,訓練一次需要上千萬美元。關于訓練模式,大家可以參考秦朔老師寫的介紹:
人工智能會代替人類嗎?
自去年11月發布以來,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推出的ChatGPT已被人們用來撰寫求職信、制作兒童讀物,甚至還有學生用它來作弊。
這款聊天機器人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強大。谷歌發現,理論上,如果ChatGPT參加該公司面試的話,它將會被聘用為入門級程序員。
測試簡消春過ChatGPT的亞馬遜員工也表示,它在回答客戶支持問題方面做得“非常好”,在制作培訓文檔方面“相當棒”,并且在回答有關公司戰略的問題上“很強大”。
但ChatGPT用戶也發現,這款機器人依然會生成錯誤信息,錯誤地回答編程問題,并犯一些基礎性的數學錯誤。
雖然牛津大學早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認為,在未來20年內,美國47%的工作崗位可能會被人工智能或自動化淘汰,但現在看來這一預測似乎并不正確。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合伙人Anu Madgavkar表示,這是因為需要將人類的判斷應用于這些技術,才能避免錯誤和偏見。“我們必須將這些東西視為提高生產力的工具,而不是完全替代我們的工作。”
專業人士認為,程序員、媒體工橋雹作者、財務分析師等職位,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風險最高。
技術工作(計算機程序員、軟件工程師、數據分析師)
編碼和計算機編程是目前非常受歡迎的技能,但ChatGPT和類似的人工智能工具有可能在不久后的將來填補其中的一些空白。
Madgavkar指出,軟件和網絡開發人員、計算機程序員和數據科學家等技術工作“非常適合”人工智能技術“取代他們更多的工作”,因為像ChatGPT這樣的人工智能擅長以相對準確的方式處理數字。
研究人工智能對美國勞動力影響的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穆羅(Mark Muro)表示,像ChatGPT這樣的先進技術可以比人類更快地生成代碼,這意味著只需更少的員工就能完成工作,“之前需要一個軟件開發團隊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可能只需要其中一部分人就能實現。”
不過,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Oded Netzer認為,人工智能將幫助程序員而非取代他們。“就工作而言,我認為這主要是一種增強,而不是全面取代工作。編碼和編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實際上可以很好地編寫代碼。”
媒體工作(廣告、內容創作、技術寫作、新聞)
Madgavkar認為,所有媒體工作,包括廣告、技術寫作、新聞報道和任何涉及內容創作的角色,都可能受到ChatGPT和類似形式的人工智能的影響,因為人工智能能夠很好地讀取、寫入和理解基于文本的數據。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攔耐則在《紐約時報》的一篇專欄文章中表示,ChatGPT可能能夠“比人類更有效地”完成報告和寫作等任務。
美國媒體行業早在多年前就開始嘗試用人工智能生產內容。科技新聞網站CNET使用類似ChatGPT的人工智能工具撰寫了數十篇文章,盡管出版方不得不在之后發布一些更正。BuzzFeed則宣布它將使用ChatGPT制造商的技術來生產新形式的內容。
但Madgavkar表示,內容創作者完成的大部分工作都無法自動化,“這些職業中,每一個職業都涉及大量的人類判斷。”
財務崗位(財務分析師、個人財務顧問)
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穆羅認為,與市場研究分析師、金融分析師、個人理財顧問和其他需要處理大量數字數據的個人理財工作一樣,人工智能也會影響到這些工作。
“人工智能可以識別市場趨勢,找出投資組合中哪些投資表現更好或更差,并使用各種其他形式的數據,”穆羅說道,這些分析師賺了很多錢,但他們的部分工作可以自動化。
其它有可能被類似ChatGPT的人工智能工具取代的職位還包括:律師助理、市場研究分析師、教師、交易員、平面設計師、會計師和客服代理等。
百度文心一言是什么?你對文心一言有什么期待?
百度文心一言是每日更新的一句古詩詞,旨在激發讀者的思考,增強文人文魂。我期待文心一言能夠帶給我更多美好的文學體驗,更深刻的文化意境,以及更多有趣的歷史故事。
進入3月中旬,全球科技巨頭再次競相亮相大語言模型賽道。
一周之內,開發出ChatGPT的美國初創公司OpenAI,對OpenAI投入巨資的科技巨頭微軟,以及中國互聯網龍頭企業百度,相繼發布了在大語言模型(LLM)領域的最新動態。這也再次引發了全球對該領域的關注。
當地時間3月14日,OpenAI公布了其大型語言模型的最新版本——GPT-4,它比GPT-3.5的問答質量和技術都有明顯提升。
3月16日下午,百度開啟新一代大語言模型、生成式AI產品文心一言測試,從而成為第一家加入該賽道競爭的中國企業。
在發布會現場,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通過問答的形式,展示了文心一言在文學創作、商業文案創作、數理推算、中文理解、多模態生成等五個使用場景。幾個小時后,微軟宣布,將把GPT-4接入Office全家桶,新名為“Microsoft 365 Copilot”。
正如財經E法在2月17日發布的文章(OpenAI獨家回應|ChatGPT為何不向所有中國用戶開放注冊?)所述,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手機號均無法注冊ChatGPT賬號。此外,雖然OpenAI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已向161個國家和地區開放,但不包括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
一方面,業界普遍關注,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勢不可擋的科技浪潮中,誰將成為下一個弄潮兒?另一方面,在中美科技競合的敏感期,各方亦頗為關注百度邁出的第一步帶來的漣漪,以及中國企業該如何應對。
01“真的ready了嗎?”
3月16日,李彥宏身著白襯衫和運動鞋演講。開場就直面疑問,“最近一段時間,很多朋友問我,為什么是今天,你們真的ready了嗎”?
李彥宏的回答是,雖然百度已投入AI研究十多年,為發布文心一言做了充分準備,但“不能說完全ready了”,因為文心一言對標ChatGPT、甚至是GPT-4,門檻很高,還“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他強調“一旦有了真實的人類反饋,文心一言的進步速度會非常快”。
李彥宏解釋,之所以選擇當天發布,是因為市場有需求:客戶和合作伙伴都希望能早一點用上最新最先進的大語言模型。
如何理解李彥宏所言的“對標GPT-4的門檻很高”?
當地時間3月14日,OpenAI公布了其大型語言模型的最森衫新版本——GPT-4。值得注意的是,GPT-4是大型的多模態模型,即能夠接受圖像和文本類型的輸入。而GPT-3.5只能接受文本輸入。
在演示視頻中,OpenAI總裁兼聯合創始人格雷格·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用筆和紙畫了一幅網站草圖,并將圖片輸入GPT-4。僅1到2秒后,GPT-4就生成了網頁代碼,制作出了與草圖高度相似的網站。根據OpenAI發布的實驗數據, GPT-4模型相較前一代GPT-3.5已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許多專業測試中表現出超過絕大多數人類的水平。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認為,文心一言未來還有待全亮拿面開放來獲得用戶檢驗。無論是通過B端API還是直接向C端用戶開放,用戶體驗口碑都是硬道理。當前ChatGPT沒對中國用戶開放,在國內市場,百度將獲得先發優勢。
對OpenAI和百度的產品均做過測評的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GPT系列大模型,包括GPT-4與文心一言本質上都是同一類產品,只是它們各自的數據覆蓋范疇和數據模型的積累長短不一。從短期看,OpenAI的產品準備時間相對更加充足,智能程度暫時領先一些。但是對文心一言而言,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訓練出這樣的一個產品,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同時,張毅也對百度做出更好產品更有信心,他的理由是,從人工智能、大數據、大模型的人才儲備來看,中國會更有優勢。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則認為,與海外競爭對手相比,百度最大的優勢是立足本土,構建了語言和文化層面此鍵腔理解的護城河。
作為中國公司研發的大語言模型產品,文心一言的中文理解能力備受關注。重要原因是,此前很多評論人士認為,ChatGPT的中文問答能力不如英文問答能力強。
李彥宏表示,作為扎根于中國市場的大語言模型,文心一言具備中文領域最先進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在現場展示中,文心一言正確解釋了成語“洛陽紙貴”的含義、“洛陽紙貴”對應的經濟學理論,還用“洛陽紙貴”創作了一首藏頭詩。
李彥宏稱,文心一言的訓練數據包括:萬億級網頁數據,數十億的搜索數據和圖片數據,百億級的語音日均調用數據,以及5500億事實的知識圖譜等,這讓百度在中文語言的處理上能夠獨一無二。
受訪專家也指出,由于漢語的特殊性,中國企業在研發大模型時面臨的難度更大,但若突破了,也會在提供本土服務時,具備更大的優勢。
法國里昂商學院人工智能與商業分析教授丁文璿日前對媒體指出,語言對話模型訓練,需要讓機器對文字產生理解,英語比中文稍微容易一些。丁文璿解釋,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所處理的中文語言,大多都是象形詞,而英文是解釋性的,相較而言詞語也并非特別豐富。
此外,上海交通大學約翰·霍普克羅夫特計算機科學中心助理教授林洲漢認為,未來大語言模型大概率會往多模態、交互式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將視覺、語音、強化學習等領域的技術綜合進來。李彥宏也表示:“多模態是生成式AI一個明確的發展趨勢。未來,隨著百度多模態統一大模型的能力增強,文心一言的多模態生成能力也會不斷提升。”
在多模態生成方面,李彥宏展示了文心一言生成文本、圖片、音頻和視頻的能力。文心一言在現場用四川話朗讀了一段內容,并根據文本生成了一段視頻。但李彥宏透露,文心一言的視頻生成成本較高,現階段還未對所有用戶開放,未來會逐步接入。
李彥宏稱,文心一言的訓練數據包括:萬億級網頁數據,數十億的搜索數據和圖片數據,百億級的語音日均調用數據,以及5500億事實的知識圖譜等,這讓百度在中文語言的處理上能夠獨一無二。
受訪專家也指出,由于漢語的特殊性,中國企業在研發大模型時面臨的難度更大,但若突破了,也會在提供本土服務時,具備更大的優勢。
法國里昂商學院人工智能與商業分析教授丁文璿日前對媒體指出,語言對話模型訓練,需要讓機器對文字產生理解,英語比中文稍微容易一些。丁文璿解釋,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所處理的中文語言,大多都是象形詞,而英文是解釋性的,相較而言詞語也并非特別豐富。
此外,上海交通大學約翰·霍普克羅夫特計算機科學中心助理教授林洲漢認為,未來大語言模型大概率會往多模態、交互式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將視覺、語音、強化學習等領域的技術綜合進來。李彥宏也表示:“多模態是生成式AI一個明確的發展趨勢。未來,隨著百度多模態統一大模型的能力增強,文心一言的多模態生成能力也會不斷提升。”
在多模態生成方面,李彥宏展示了文心一言生成文本、圖片、音頻和視頻的能力。文心一言在現場用四川話朗讀了一段內容,并根據文本生成了一段視頻。但李彥宏透露,文心一言的視頻生成成本較高,現階段還未對所有用戶開放,未來會逐步接入。
發布會前后,百度的股價經歷了大落大起。3月16日,港股百度盤中股價跌幅一度擴大超10%,報120.1港元。截至收盤,百度股價跌幅為6.36%,報125.1港元。但百度股價在美股勢頭強勁,當日百度美股開盤低開高走,振幅超7%。截至收盤,報138.16美元,漲幅為3.8%。3月17日,百度港股表現強勢,盤中一度大漲超15%。截至當日收盤,百度港股漲幅為13.67%,報142.2港元。
文心一言宣布開啟邀請測試一小時內,排隊申請文心一言企業版API調用服務測試的企業用戶已達3萬多家,申請產品測試網頁多次被擠爆,百度智能云官網流量飆升百倍。
文心一言的市場熱度持續飆升,資本市場也給予了價值重估。張毅認為,這也代表了公眾對大語言模型/生成式AI “既期待,又擔憂,然后是希望”的心情。
02誰都不能錯過的科技革命
事實上,“真的ready了嗎?”并不僅針對百度,也是伴隨此輪“ChatGPT”熱潮以來,公眾普遍的疑問。
李彥宏觀察到,從2021年開始,人工智能技術開始從“判別式”向“生成式”轉變。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3月14日在一場趨勢分享會上表示,AI 2.0時代的第一個現象級應用,就是以GPT-4為代表的AIGC,又稱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李開復表示,AI2.0 是絕對不能錯過的一次革命,它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平臺性機會,這個機會將比移動互聯網大十倍。他還表示,AI 2.0也是中國在AI領域的第一次平臺角逐機會。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此前全世界的AI企業都遇到了一個極大的問題:即使技術儲備十分豐富,AI應用并沒有給它們帶來豐厚的收益。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AI產品的應用主要集中在B端(企業用戶)和G端(政府用戶),AI產品在進入企業或機構時往往流程復雜,這在某種程度上會限制AI產品在市場上的快速擴張。
因此,張毅認為,AIGC的產品應用方向在C端更有可能產生巨大的商業機會。他分析說,在美國市場,此前C端市場被谷歌、亞馬遜、meta等企業搶占,讓微軟壓力非常大,更需要一款產品來扳回一局。在中國市場,百度的優勢和谷歌一樣,都有強大的搜索引擎對數據的抓取能力,以及儲存、整理、分析能力的基礎。中國本身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巨大市場,百度完全可以做得很優秀。
“百度和微軟、谷歌本質上是兩個不同市場的競爭,所以我相信文心一言以及系列產品也一定會跑出來。”張毅說。
李彥宏堅稱,文心一言不是“中美科技對抗的工具”。但他也承認,ChatGPT 的成功,加快了百度推出該產品的進度。
百度CTO王海峰表示,人類進入AI時代,IT技術的技術棧可以分為四層:芯片層、框架層、模型層和應用層。百度是全球為數不多、在這四層進行全棧布局的人工智能公司,在各個層面都有領先業界的自研技術。例如,高端芯片昆侖芯、飛槳深度學習框架、文心預訓練大模型以及搜索、智能云、自動駕駛、小度等應用。王海峰認為,百度全棧布局的優勢在于,可以在技術棧的四層架構中,實現端到端優化,大幅提升效率。
文心一言與ChatGPT一樣,都使用了SFT(模型微調)、RLHF(從人類反饋中進行強化學習)以及prompt(提示)作為底層技術。此外,文心一言還采用了知識增強、檢索增強和對話增強技術。王海峰表示,這三項是百度已有技術優勢的再創新。
陳端認為,在當前技術創新的集成性越來越高的當下,全棧式布局的單一公司在內部技術研發統籌能力和后期商業化進行中的協同能力上具有比較優勢。
信心很重要,但差距無法忽視。
在本月初的兩會期間,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回應ChatGPT相關的問題時,用足球打比方,指出中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踢足球都是盤帶、射門,但是要做到梅西(足壇巨星利昂內爾·梅西)那么好也不容易。”
王志剛指出,中國在這方面也作了很多布局,在該領域的研究也進行了很多年,并且有一些
成果,“但目前要達到像 OpenAI 的效果可能還要拭目以待”他補充道。
王志剛說,ChatGPT出來以后,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實際從技術本身源頭來講,它叫做NLP、NLU,也就是自然語言處理和自然語言理解。ChatGPT之所以引起關注,在于它作為一個大模型,有效結合了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計算方法有進步。同樣一種原理,做得有區別。比如大家都能做出發動機,但質量是有不同的。
然而,無論是ChatGPT還是文心一言,其背后的大語言模型是核心競爭力。北京大學王選計算機研究所研究員趙東巖告訴財經E法,國內大模型在數據、訓練方法和費用投入方面和OpenAI還有一定差距。
一位科技系統人士則對財經E法指出,客觀而言,中美目前在該領域的基礎研究成果差距較大。這些基礎研究成果包含自然語言處理(NLP)、數據庫、GPU產品,“美國切斷GPU芯片(的供應),(中國的)算力就跟不上”。
大型算力的核心在于高性能GPU芯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件學院助理教授周號益告訴財經E法,在GPU芯片等計算硬件上,中國與國際的差距在十年左右,硬件水平會嚴重制約大語言模型以及科學計算類模型的發展。
周號益認為,在技術和模型上,中國的科技公司與OpenAI并沒有代差,差距僅在五年以內,在一些較小的技術領域差距只有2-3年。在數據采集方面,以GPT-3大模型為例,其訓練的語料中中文只占5%,中國科技企業對中文語料的積累具有一定優勢,因此極有可能在中文領域實現突破。
03巨頭下一步:構建生態
對于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語言模型賽道如何實現盈利,是各方公認的難題(ChatGPT爆火的冷思考:盈利難題與治理挑戰)。
開發出ChatGPT的OpenAI仍是一家虧損中的創業公司。而2023年1月,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一份分析報告稱,ChatGPT的一次回復成本大約是谷歌搜索查詢平均成本的6倍-28倍。
但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曹建峰和經緯創投前副總裁莊明浩都認為,ChatGPT能帶來多少盈利,并不是OpenAI關注的重點,重點是基于它的模型能長出什么樣的服務和應用,從而構建起一個生態系統。“ChatGPT的發展需要一個產業生態,比如它和微軟相關應用的融合就是很好的思路。”曹建峰說。
當地時間3月15日,微軟副總裁兼消費者首席營銷官余瑟夫·梅迪發文表示,新版必應搜索引擎已經在 GPT-4 上運行。另據OpenAI披露,GPT-4是在微軟Azure AI 超級計算機上進行訓練的,并將基于Azure 的AI基礎架構向世界各地的用戶提供 GPT-4服務。
谷歌則宣布開放其大語言模型PaLM的API接口,并推出面向開發者的工具MakerSuite。通過PaLM API 接口,開發者們可以將PaLM用于各種應用程序的開發。MakerSuite則可以讓開發者快速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原型設計,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工具將具有用于快速工程、合成數據生成和自定義模型調整的功能。
微軟迅速跟進。當地時間3月16日,微軟宣布將把GPT-4接入Office全家桶。新功能名為“Microsoft 365 Copilot”。
李彥宏則在發布會上表示,文心一言定位于人工智能基座型的賦能平臺,將助力金融、能源、媒體、政務等千行百業的智能化變革。
根據文心一言的邀請測試方案,3月16日起,首批用戶可通過邀請測試碼,在文心一言官網體驗產品,后續將陸續開放給更多用戶。此外,百度智能云即將面向企業客戶開放文心一言API接口調用服務。該服務于3月16日起開放預約。
截至3月18日早11點,排隊申請百度智能云文心一言企業版API調用服務器測試的企業用戶增加到9萬家,百度收到關于文心一言合作的咨詢 6588條。
陳端認為,這一輪的競爭,不僅是商業主體的競爭,實際上也是關乎下一輪國家數字競爭力的競爭。所以,百度的當務之急不完全是技術層面的研發,也需要引領更多初創型企業、生態合作伙伴加盟生態陣營。
在陳端看來,中國在構建生態系統上具有優勢。陳端指出,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經過多年發展,應用層生態化的配套創新已經非常成熟。應用層的很多中小微創業團隊,在過去配合移動互聯生態做了大量的局部、垂類場景端的創新,把過去的這種模式以及底層基礎設施從移動互聯遷移到大模型領域依然適用。
04中小企業還有機會嗎?
面對大語言模型的浪潮,中國企業該如何抓住機遇,避免風險?
在中國,布局ChatGPT的企業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傳統的互聯網大公司,第二種是一些初創企業。
陳端認為,目前市場上的初創公司已經錯過了布局大模型的初始創業階段。陳端分析說,
重新打造生成式AI企業,跟時機、底層的生態支撐度,還有創始人自身的閱歷、經驗、視野、個人IP的自然調動能力都是息息相關的。此外,大模型在前期的投入,不管是算力還是其他的成本,以及時間窗口都很重要。
陳端表示,目前,百度有能力把自己的其他的產品與文心一言協同,就像微軟把Office與GPT-4協同推出Copilot,而“創業者單純去拼大模型卻沒有配套生態,這是很成問題的”。
張毅也認為,對于能夠有資金、實力支撐的企業來講,單獨構建大模型產品可能會更受資本和創業者的青睞。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講,依托文心一言的開放平臺去嫁接自己在細分領域的應用,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要做出大語言模型,需要長時間,以及巨額資金的投入。
OpenAI成功的背后,是微軟多年來的巨額投入。美國時間2023年1月23日,微軟宣布將對OpenAI進行為期數年、價值數以十億計美元的投資。在2019年和2021年,微軟曾向OpenAI兩次投資。2019年的投資為10億美元,而2021年的投資未公開金額。
AI公司“彩云科技”的創始人袁行遠在接受36氪采訪時指出,要想跑通一次100億以上參數量的模型,至少要做到“千卡/月”這個級別,即:用1000張GPU卡,然后訓練一個月。即使不用最先進的英偉達A100,按照一張GPU五萬元的均價計算,1000張GPU意味著單月5000萬的算力成本,這還沒算上算法工程師的工資。
“無論是哪家公司,都不可能靠突擊幾個月就能做出這樣的大語言模型。”李彥宏在發布會上表示,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需要多年的堅持和積累,沒法速成。大模型訓練堪稱暴力美學,需要有大算力、大數據和大模型,每一次訓練任務都耗資巨大。
百度提供的數據顯示,百度近十年累計研發投入超過 1000 億元。2022 年百度核心研發費用 214.16 億元,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達到 22.4%。但百度并未透露大模型研發在核心研發費用中的占比。
李彥宏在發布會上表示,百度對文心一言的定位,是一個通用的賦能平臺,金融、能源、媒體、政務等千行百業,都可以基于這個平臺來實現智能化變革,實現效率提升,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李彥宏認為,大模型時代將產生三大產業機會,分別為新型云計算公司、進行行業模型精調的公司和基于大模型底座進行應用開發的公司,即應用服務提供商。
李彥宏斷言,對于大部分創業者和企業來說,真正的機會并不是從頭開始做ChatGPT和文心一言這樣的基礎大模型,這很不現實,也不經濟。基于通用大語言模型搶先開發重要的應用服務,這可能才是真正的機會。目前,基于文本生成、圖像生成、音頻生成、視頻生成、數字人、3D等場景,已經涌現出很多創業明星公司,可能就是未來的新巨頭。
“大模型、生成式AI最終的產品形態還不得而知,所以這條路注定是長跑,需要整個科技界在資本、研發、模式創新上密切、持續地跟跑。”張毅說。
李開復認為,AI2.0會最先應用在能容錯的領域,而毫無疑問最大的應用領域現在是內容創造。每個領域都可以把原有的App重寫一次,創造出更賺錢的商業模式,最終AI2.0的生成能力會把成本降的幾乎到0。
chatgpt亞馬遜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xch亞馬遜、chatgpt亞馬遜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