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集字古詩(諸遂良)
1、褚遂良(596~659),字登善。
2、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3、博涉經史,工于隸楷。
4、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嘆息:“虞世南沒后,無人可與論書者矣!”魏征就推薦褚遂良,并說:“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
5、”太宗寶愛王羲之書法,以金帛懸賞征購。
6、一時天下王書爭送至京,難辨真偽。
7、惟遂良能品評鑒別,并編目藏入內府。
8、其書法繼承王羲之傳統,外柔內剛,筆致圓通,見重于世,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家”。
9、傳世墨跡有《倪寬贊》、《陰符經》,碑刻有《雁塔圣教序》、《伊闕佛龕碑》、《房玄齡碑》等。
10、 《帝京篇》 貞觀十九年(645)八月,五十歲時書,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行書,載于《金石錄》。
11、 2、《太宗哀冊》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十四歲時書。
12、褚遂良撰并楷書,載于《金石萃編》。
13、 3、《潭府帖》 刻入《淳化閣帖》、《東書堂集古法帖》、《寶賢堂集古法帖》、《潑墨齋法書》《契蘭堂法帖》。
14、黃伯思《東觀余論》認為是偽作。
15、《淳化閣帖》中另有《山河帖》,黃伯思認為是從《枯樹賦》中抄出。
16、 4、《褚遂良書》 刻入《大觀帖》。
17、 5、《賜觀帖》 刻入《汝帖》。
18、 6《六月八日帖》 同上。
19、 7、《草書陰符經》 刻入《博古堂帖》、《停云館帖》。
20、 8、《度人帖》 刻入《博古堂帖》、《停云館帖》、《玉煙堂帖》、《清鑒堂帖》、《餐霞閣法帖》、《澄觀閣摹古帖》。
21、 9、《褚中令》 刻入《群玉堂帖》。
22、 10、《樂志論》 刻入《戲鴻堂法書》。
23、 1《枯樹賦》 刻入《戲鴻堂法書》、《玉煙堂帖》、《潑墨齋法書》、《藏真帖》、《玉虹鑒真續帖》。
24、 12、《清娛墓志銘》 刻入《郁岡齋墨妙》、《潑墨齋法書》、《翰香館法書》。
25、有人斷為偽作。
26、 13、《老子西行經》 刻入《玉煙堂帖》、《藏真樓帖》、《秀餐軒帖》、《懋勤殿法帖》。
27、 14、《千字文》 刻入《渤海藏真帖》、《澹慮堂墨刻》、《蓮池書院法帖》。
28、 15、《霜寒帖》 刻入《式古堂法書》。
29、 16、《群真百寶經》 刻入《懋勤殿法帖》。
30、 17、《貝苓者傳》 刻入《懋勤殿法帖》。
31、 18、《臨王獻之字學表》 刻人《懋勤殿法帖》、《墨妙軒法帖》。
32、 19、《戰國策一則》 刻入《古寶賢堂法書》。
33、 2O、《樂毅論》 刻入《滋蕙堂墨寶》。
34、 2《黃庭經》 刻入《契蘭堂法帖》 22、《美人賦》 同上。
35、 在唐初書家四巨頭中,褚遂良算是晚輩了,其書體學的是王羲之、虞世南、歐陽詢諸家,且能登堂入室,自成體系。
36、其特色是善把虞、歐筆法融為一體,方圓兼備,波勢自如,比前輩更顯舒展,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賞識。
37、李世民曾以內府所藏王羲之墨跡示褚,讓他鑒別真偽,他無一誤斷,足見他對王的書法研習之精熟。
38、 由于繼傳統而能創格,《唐人書評》中把褚遂良的字譽為“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連宋代不以唐書為然的大書畫家米芾也用最美的詞句稱頌他:“九奏萬舞,鶴鷺充庭,鏘玉鳴珰,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體結構有著強烈的個性魅力。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