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背竹的培育方法(龜背竹的繁殖方法圖)
1、龜背竹繁殖太容易了,只要將生長較長的龜背竹莖,截成段后扦插于砂質土中即可成活。
2、一般于4-9月間皆可進行。
3、注意,截時要在節間截,不是在節部截,節部是生根生芽的部位。
4、繁殖步驟如下:選取莖充實、生長健壯的當年生側枝,長度在20~25厘米。
5、剪掉多余的葉子保留最上部分的葉子。
6、有利于吸收水分,促進發根。
7、2、扦插時可以用家用的土或者些糞有機肥料、腐葉或者專用的土壤混合也可。
8、3、將枝條插進土中,控制溫度在25~27℃和較高的空氣濕度,在家里插的時候可以用薄膜覆蓋增加濕度保暖,在插后1個月就能生根。
9、4、在生根后,莖節上長出嫩芽,這時候要加強養護。
10、為促進幼苗生長,保持室溫在10℃,加強水肥管理,或者買專門的營養液都可以。
11、擴展資料:攀援灌木。
12、莖綠色,粗壯,有蒼白色的半月形葉跡,周延為環狀,余光滑,長3-6米,粗6厘米,節間長6-7厘米,具氣生根。
13、葉柄綠色,長常達1米,腹面扁平,寬4-5厘米,背面鈍圓,粗糙,邊緣銳尖,基部甚寬,對折抱莖,排列為覆瓦狀,形如鳶尾。
14、兩側葉鞘寬,向上漸狹,脫落后葉柄邊緣成縐波狀;葉片大,輪廓心狀卵形,寬40-60厘米,厚革質,表面發亮,淡綠色,背面綠白色,邊緣羽狀分裂,側脈間有1-2個較大的空洞,靠近中肋者多為橫圓形,寬1.5-4厘米,向外的為橫橢圓形,寬5-6厘米、中肋及側脈表面綠色,背面綠白色,兩面均隆起;I次側脈8-10對,基部的相互靠近,向上漸遠離,II、III、IV級葉脈網狀,不明顯。
15、花序柄長15-30厘米,粗1-3厘米,綠色,粗糙。
16、佛焰苞厚革質,寬卵形,舟狀,近直立,先端具喙,長20-25厘米,人為展平寬15-17.5厘米,蒼白帶黃色。
17、肉穗花序近圓柱形,長17.5-20厘米,粗4-5厘米,淡黃色。
18、雄蕊花絲線形,花粉黃白色。
19、雌蕊陀螺狀,長7-8毫米,柱頭小,線形,縱向,黃色,稍凸起。
20、漿果淡黃色,柱頭周圍有青紫色斑點,長1厘米,粗7.5毫米。
21、花期8-9月,果于異年花期之后成熟。
22、?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形態特征。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