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培養不能光靠大學
導讀這兩年隨著人們對于人工智能技術認識的逐漸深刻,越來越多的人也了解到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未來潛力,也因此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日前,記者從同濟大學舉行的人工智能專業人才貫通式培養研討會上獲悉,同濟第一附屬中學啟動了“人工智能創新實驗班”。值得注意的是,該班由同濟大學與同濟第一附屬中學共同組建,著力探索青少年創新素養培育。
同濟大學牽頭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專家表示,目前我國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為應對國家對人工智能人才巨大且緊迫的需求,該科學中心已于去年開啟建設“智能科學與技術”高峰學科,面向全球招聘人工智能方面的杰出學者和專家,首批將培養118名人工智能博士生,其中部分博士生已經在張江人工智能島開展科研工作。
然而,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不能光靠大學。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認為,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為“國家急需”,這批人的培養僅僅依靠高等教育是無法實現的。同濟大學之所以與中學聯合培養人才,最終目的是為了探索“AI人才從哪里來、在校如何培養、未來到哪里去”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全過程,“希望能通過大學教育資源向中學前移,為國家緊缺人才打造蓄水池,從而構建具有同濟特色的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相銜接貫通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鏈條。”
同濟第一附屬中學“人工智能創新實驗班”將為具有人工智能創新潛質的高中生,提供由同濟大學組建的專家團隊為該班量身定制的一組AI基礎課程,并實踐探索小班化分組教學,提供自主智能、人機交互、大數據等多個方向供學生自主發展,每個培養方向均以“大學導師+基礎教育專家”雙導師模式進行項目式專題學習。同時,同濟大學也將從課程建設、師資配備和資源保障等方面對這一創新實驗班培養項目予以全力支持。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金龍”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