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顧問: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分析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將重塑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催生新業務、新模式和新產品。在此次全民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以云計算、數據智能、智聯網和移動協同技術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我國當前人工智能行業的基礎條件下,隨著相關政策的加速落地,人工智能將不斷向日常生活滲透,產業規模將大幅提升。作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應用市場,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有望為中國高端制造提供換道超車的機會,并推動數萬億數字經濟產業轉型升級。
一、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環境分析
(一)政策環境
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都在紛紛加大對人工智能的關注、支持和投入,這反映出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已成為普遍共識。我國對人工智能的重視程度也在持續增加,自2015年國家產業政策正式提及人工智能以來,相關政策已經歷了4個階段的發展升級。如今人工智能更成為“新基建”政策的一部分,這為我國進一步加快推進“泛在智能”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和機遇。
圖1:人工智能政策推進階段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需求環境
在過去5-10年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隨著時間推移,技術漸漸為大眾所知,摩爾定律的節奏逐漸放慢,人工智能商業化應用成為關注焦點。醫療、金融、工業、交通、零售等,無不在經歷智慧化的變革。而在眾多產業轉型、商業升級的故事背后,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驅動力量。
表1:人工智能技術推動產業升級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技術環境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人工智能產品在各應用場景的落地速度。但除了市場需求外,資金、技術同樣是制約著人工智能落地的關鍵因素。
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排行世界第一。從地域來看,對比全球各國人工智能專利數量,中國、美國和日本位列前三,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人工智能領域專利申請量最高的國家。截至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累計44萬余件。
表2:中國人工智能技術與全球領先地區的對比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分析
(一)整體市場規模
2019年,人工智能企業開始加快落地應用探索,基礎層、技術層企業開始向應用層下游滲透,人工智能相關應用產品更加豐富,對于不同應用場景,人工智能企業能夠提供更全面的綜合智能化解決方案。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489.3億元,增長率27.5%。根據中投顧問預測,2022年后,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元。
圖2:2018-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及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二)軟件及應用市場規模
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軟件及應用市場規模達28.9億美元,包括硬件在內,整體市場規模約達到60億美元。到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軟件及應用市場規模將達到127.5億美金,2018-2024年復合增長率達39.0%。
表3:中國人工智能軟件及應用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國際數據公司(IDC)
(三)基礎架構市場規模
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基礎架構市場規模達到20.9億美元,同比增長58.7%。其中GPU服務器占據96.1%的市場份額。到2024年中國GPU服務器市場規模將達到64億美元。
圖3:2019年中國加速服務器廠商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國際數據公司(IDC)
三、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區域布局
隨著我國人工智能市場快速發展,各地積極進行產業布局。從全國總體分布來看,人工智能企業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以及中南地區,北京、上海、廣東、浙江集中了全國7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業。
圖4: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區域銷售情況及占比
資料來源:賽迪顧問
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與企業所處地區保持一致,主要分布在華東、華北和中南地區。華東、華北和中南地區是中國消費市場的重點地區,集中了大量重點一線和二線城市,具有較強的高端消費能力。政府人工智能相關投入方面,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90個重點園區中,華東、華北和中南地區的智慧城市試點區域分別有32個、16個和20個。社會的龐大消費能力和國家智慧城市大力建設推動華東、華北、中南三個區域成為中國人工智能三大主力市常
四、中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領域
當前的人工智能主要應用場景包括智能醫療、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能家居、智慧零售和智能制造等。2019年AI+安防占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的50%以上,其次是AI+金融和AI+營銷。由于新冠疫情的爆發,無接觸式的人工智能產品以及醫療人工智能的需求大大增加,未來人工智能也將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得到應用落地。
圖5: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各產業份額占比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一)AI+醫療
國內醫療人工智能公司雖然起步比較晚,但增長迅速。目前我們共有114家醫療智慧公司,以初步形成以北京、長三角、廣州智慧醫療集結群,廣泛分布于疾病的篩查和預測,醫療影像診斷,病例與文獻分析,新藥發現等細分領域。
人工智能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引來了資本的青睞,截至2020年3月底,我國醫療人工智能行業共獲得融資204筆,融資金額超過210億元。從領域分布來看,主要分布在AI醫學影像領域,其次是AI輔助診斷;從投資輪次上看,主要是早期階段,A輪及之前輪次融資事件數量占比高達71%。
圖6:AI醫療產業各融資領域融資事件數量及占比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整理(截至2020年3月底)
由于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紅外測溫儀、機器人外呼篩查、接觸者追蹤等應用已經較為完善,大幅提高了疾病的早期篩查效率。而影像輔助診斷、無人配送車等醫療/無人駕駛相關應用,由于涉及安全、數據所有權、隱私等問題,過去發展一直較為緩慢,在本次疫情的推動下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此外,新冠疫情也暴露出人類長期處于新型疾病威脅中的問題,AI能在新藥研發中幫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后疫情時代,AI+醫療有望迎來大發展。
(二)AI+安防
在新需求的驅動下,傳統安防行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而AI技術在安防領域的率先應用,為安防領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AI+安防”行業逐步興起。該產業鏈條由上游的模組、芯片等廠商,中游的AI技術提供商、Saas服務商、安防產品硬件廠商和下游專門的渠道運營服務商等組成。
截至2020年3月11日,AI安防企業共計349家,過去交易事件總數267件,有融資歷史的企業132家,過去一年該行業融資交易總額73億元。
圖7:2015-2019年AI安防-中國私募交易數量輪次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整理
“AI+安防”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驅動下,正朝著城市化、綜合化和主動化方向發展,且逐步成為安防行業的主要發展模式。
五、中國人工智能投資價值分析
(一)A股及新三板上市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投資動態分析
2020年1-8月,A股及新三板上市公司共完成人工智能領域投資項目41個,投資金額總計達131.3億元。
圖8:2020年1-8月A股及新三板上市公司人工智能領域投資規模
注:從投資的角度分析的,此處僅統計A股及新三板上市公司投資金額超過1,000萬元的投資項目。
數據來源:中投大數據
(二)人工智能領先企業投資領域
在人工智能發展的熱潮中,嗅覺敏銳的互聯網巨頭也開始了自己的戰略布局。從領域來看,各投資機構選擇投資的項目均處于其未來產業戰略布局的上下游,而這些獲投項目也推動著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的落地。
圖9:AI領先企業主要投資領域
注:以上為不完全統計,僅列舉了部分代表性企業
數據來源:德勤研究
隨著數字化在各行業中的轉型和融合,人工智能在無人駕駛、醫療健康、教育、金融、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都將成為巨頭的必爭之地。
(三)人工智能未來發展前景展望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已步入全方位商業化階段,并對傳統行業各參與方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改變了各行業的生態。此外,新基建帶動人工智能建設,疫情刺激數據智能市場跨越式前進,行業企業將AI全面滲透。
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為全球GDP帶來14%的增長空間,即15.7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其中,中國的GDP增長規模為26%,智能經濟形態逐步顯現。世界經濟總量的70%將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未來10年內,中國GDP的26.1%將受益于人工智能,智能轉型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可能超過世界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