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黃洪:運用物聯網、大數據、腦科學、人工智能等對人身險業風險進行精準管理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 周菡怡)10月13日,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于《中國金融》上發表《推動人身保險業高質量發展》一文,總結了人身保險行業于2019年所取得的3萬億原保費收入及保費收入排世界第二等成就,回顧了不斷深化改革、持續擴大開放、堅守風險底線等行業共識,并指出人身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其中便提到了新技術運用、創新對于市場主體風險管理及生產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在行業內發展變化方面,黃洪指出,一是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改革開放之初,人身保險業保費規模僅有4.6億元,2019年行業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3萬億元,人身保險業保費收入世界排名第二,年均復合增長率26%,是改革開放后發展最為快速的行業之一。
二是市場體系不斷豐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主體數量不斷增多,逐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層次、多元化的市場體系。目前在我國90家人身保險公司中,從所有制形式看,國有控股公司31家,民營公司31家,外資公司28家;從專業化程度看,專業養老公司8家,健康險公司7家,相互保險公司1家,養老金公司1家。
三是行業實力不斷提高。目前行業總資產19萬億元,提供風險保障金額超過1萬萬億元。2019年世界500強排名中,10家保險公司入圍世界500強企業,數量上僅次于美國,也是我國入圍世界500強企業中數量較多的行業之一。其中,中國平安作為新興市場的唯一代表進入全球9家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之列。
而在行業轉型方面,黃洪指出,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加強能力建設、持續發揮服務功能、持續強化黨的領導五個方面。其中,在持續加強能力建設方面,黃洪提出,對于市場主體而言,要積極運用物聯網、大數據、腦科學、人工智能等新理論、新技術對風險進行精準管理,實現產品開發、銷售服務、核保理賠等流程再造甚至內控機制創新,提高生產力。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管理,促進資產端和負債端統籌聯動。大力發展健康、養老、意外等民生保險險種,提高“三農”、中小微企業以及低收入人群、殘障人士、老年人、婦女兒童等群體的保障水平和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