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博鰲:碳中和、人工智能、RCEP有哪些投資機會?
導讀轉載自騰訊網 平頭影視剪輯2021年4月18日到21日,全世界進入“博鰲時間”。今年博鰲論壇的主題為“世界大變局共襄全球治理盛舉,合奏一帶一路強音”。在短短的四天里,論壇涉及了碳中和、數字人民幣等眾

轉載自騰訊網 平頭影視剪輯
2021年4月18日到21日,全世界進入“博鰲時間”。
今年博鰲論壇的主題為“世界大變局:共襄全球治理盛舉,合奏一帶一路強音”。在短短的四天里,論壇涉及了碳中和、數字人民幣等眾多話題,釋放了大量投資信號。
一、碳中和:體現大國擔當,重構中國經濟
2021年,碳達峰和碳中和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碳達峰就是中國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而到2060年,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
四個最大排放國家中,中國是第一個提出碳中和目標的國家,印度還沒有碳中和承諾。中國的決定無疑體現了全面落實《巴黎協定》的大國擔當,但不可忽視的是,中國2060年實現“碳中和”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因為參考歐洲的情況,歐洲在1990年就碳達峰了,到2050年有60年的時間實現碳中和。而中國的碳達峰時間是2030年,到2060年碳中和只有30年的時間。
另外歐洲國家在提出碳中和的時候,人均GDP已經達到3萬美元的水平,服務業占比達到70%,工業消耗能源部分較低,而中國目前人均GDP在1萬美元左右,對能源的依賴度遠高于歐洲,想在保持增長的同時減少排放非常困難。
盡管挑戰重重,但機遇和挑戰相伴相生,未來碳中和將在根本上重構中國經濟。
東亞前海證券研究所策略首席易斌認為,碳中和主要會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一是增量市場,二是存量市場。增量市場主要包括光伏、風電、特高壓、儲能、新能源車等,因為碳中和打開了這些行業的想象空間。
存量市場主要影響鋼鐵、水泥、玻璃、有色等,這些行業更多是在碳中和主題下進行技術革新和存量市場結構轉變。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陳悅東”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