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風雅是什么意思(附風庸雅與附庸風雅的區別)
風雅是發自內心的,自己獨特的散發的,而附庸風雅是做作,是自己故意要裝作自己很風雅,本質上有區別,一個是自身散發,一個是裝出來的。區分風雅與附庸風雅最簡單的就是看這種風雅的氣質是不是從自己的內心發散出來,如果是刻意表現出來,那就是附庸風雅。
讀音不同,含義不同,用法不同。風雅:①《詩經》有《國風》《大雅》《小雅》等部分,后世用風雅泛指詩文方面的事:附庸~。②(形)文雅:舉止~。例句:細膩與風雅原是樸實的人必然具備的長處,在他身上使他的談吐更耐人尋味,不亞于主教的辭令。文雅:言談舉止溫和而有禮節:舉止~。例句:給客廳里添置幾件根雕,不僅無傷大雅,還能增添一些文雅之味。
是附庸風雅吧附庸風雅 ( fù yōng fēng yǎ )形容缺乏文化修養的人追隨于文化人,裝出自己很有修養,文雅有風度的樣子。附庸風雅”是一個貶義詞,用來貶低用文化裝點門面的人,比如常常稱那些暴發戶購買書畫的行為為“附庸風雅”。可見文化這東西是人人都追求的,人人都要顯得“有文化”。如果明明沒有文化,偏要裝得有文化,這就叫“附庸風雅”。
應該是“附庸風雅”。附庸風雅,漢語成語,拼音:fù yōng fēng yǎ,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出處,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說稗·臨川夢》:“ 錢牧翁 評 騭陳仲醇 ,謂聊可裝點山林,附庸風雅。”?例句,清·吳趼人《情變》:“那班鹽商明明是咸腌貨色;卻偏要附庸風雅;在揚州蓋造了不少花園。”
釋義附庸:依附,追隨。風雅:本指《詩經》中的《國風》、《大雅》和《小雅》,后泛指文學藝術修養。指缺少文化修養的人,硬裝出一副斯文儒雅的樣子。拼音[fù yōng fēng yǎ]出處清·吳趼人《情變》:“那班鹽商明明是咸腌貨色;卻偏要附庸風雅;在揚州蓋造了不少花園。”例句他本不懂什么藝術,卻偏要花大錢買藝術品,只不過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