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里糊涂打一生肖(中華民族有什么長久未曾改變一直傳承至今的東西)
上下五千多年的傳承除了物質方面的山河外,還有精神因素方面的傳承。最值得中華民族驕傲的就是語言文字和文化方面燦爛成果一直傳承直今,雖然也有變化,例如文字的簡化,文言文改為白話文,但從最根本上溯根求源,還是一脈相承,淵源流長。世界歷史上,曾有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即埃及、巴比倫(現在的)、印度和。除了以外,其它三個國家的文化與文明在外敵入侵下都已斷層。尤其是印度的梵文,現在能夠認識的人可以說寥寥無幾。前些年,具媒體報導,北京大學的季羨林老先生,還收了幾個印度留學生來到跟著先生學習梵文,直可謂印度的梵文出口又要轉內銷了。歷史上雖然也曾遭遇過異國異族的入侵,元朝的蒙古人和清朝的女真人入主中原以后,他們的文化不但沒有發揚光大,反而讓漢民族的文化給同化了。古宮博物院的每座建筑上面的牌匾,都是由兩種文字所寫,也就是漢文與滿文。如果不是新講究民族平等,讓少數民族的文化也有傳承,現在能夠會說、會認、會寫滿文的人可以說也不剩幾個。文化的傳承,應該屬于一個國家和民族軟實力方面的體現。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遺產,復興偉大的夢,既要有強大的物質基礎,又要發揚光大文化的傳播力量,兩手都要發展,兩手都要突破一切障礙,才能使傳統的文化繼續沿著正確的方向傳承下去。因此說,的文字與文化大致上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2020/05/29)
很多年前,二姨收留了一個懷了孕的女人,沒想到就是這個善舉為她日后留下了善根,善報到了自己女兒的身上。二姨收留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女人,不久后還在二姨家還生了一個娃1985年,我二姨和姨夫帶著年僅6歲的兒子還生活在東北的一個小村莊。這一年剛入冬,有一天早上,二姨出門抱柴禾做早飯,剛抽了一下柴禾,就看到有一個女人蜷縮在柴禾堆里。二姨嚇了一跳,剛想跑回家去喊二姨夫,那女人聽到了動靜,就醒了過來,叫了二姨一聲:“大姐,你別害怕,我不是壞人。”二姨仔細地打量了那女人,見她很年輕,穿著一件厚厚的棉襖,身上還搭著一件厚衣服,腳上穿著一雙笨重的棉鞋,扎著兩條麻花辮,劉海有些散亂地遮在眼前。也不知道在這里蜷縮了多久。二姨心想,她大概凍壞了,心下不忍,就壯著膽子問她:“你是誰,怎么睡在俺家的柴火垛里?”那女人見二姨面相慈善,倏地就流下了眼淚,對二姨說:“我昨晚一個人走到這個地方,實在是走不動了,才在這里過了一夜。”二姨心善,見這個女人也不像個壞人,就伸手把她拉了起來,對她說:“跟我家去暖和一下吧,這么冷的天,你窩在這地方,可別凍壞了。”就這樣,二姨把這個年輕的女人帶回了家。二姨熬了一鍋熱騰騰的大碴子粥給女人喝了暖身子。二姨和二姨夫問女人怎么會落到露宿街頭的地步,女人只是默默地流著眼淚不說話。吃過飯,女人緩過勁來,央求二姨說:“大姐,我是到東北來投奔親戚的,誰知道好多年跟親戚家沒通音信了,也不知道他們搬去了哪里。現在我的盤纏也用完了,你就收留我幾天,我有勁,能幫你干活。”二姨禁不住女人的眼淚,就答應先把女人留下來。二姨跟二姨夫商量,說既然她不肯說自己的身世,肯定是有什么難言之隱,也可能是跟家里吵架跑出來的,等過了這段時間,自己就會找回家去了,誰還沒個難處,咱就幫幫她吧。二姨夫也是個通情達理的漢子,就同意了。女人對二姨說,她姓程,梅。二姨就喊她妹子,讓兒子小龍叫她梅姨。女人就這樣在二姨家里住了下來。二姨和二姨夫本來就是從山東闖關東過來的,村里人也都知道他們的親戚都不在本地。對外,二姨就說是老家的表妹過來走親戚的。村上的人也都沒有懷疑什么。梅姨的手腳很勤快,特別是一雙手,很巧,能縫能補的,給二姨家干了不少的針線活。到了臘月里,有一天晚上,二姨幫著梅姨把西屋的火坑燒暖和了,看梅姨往炕上爬的時候有一點笨拙的樣子,二姨這才發現,梅姨是個大肚子的女人。以前她一直都用厚棉襖裹著,二姨一直都沒有看出來。二姨問她:“妹子,你跟姐說實話,你是不是沒結婚就有娃了,躲出來生娃的?”梅姨低著頭,咬了咬下嘴唇對二姨小聲說:“姐,你先別問了,等以后我會告訴你的。”二姨搖了搖頭說:“傻妹子,你要是沒結婚生下個娃,后半輩子可咋辦呀。”梅姨也不說話,就默默地擦眼淚。俗話說:“難過的日子好過的年”,一轉眼就要出正月了。這天晚上,梅姨突然肚子疼,二姨和二姨夫大急,要趕緊送她去鎮上的衛生院,可是梅姨說什么都不肯去。二姨只得去找了村上一個上了年紀的助產婆幫著梅姨把孩子生了下來。梅姨經過一番折騰,終于生下了一個8斤重的大胖小子。圖片來自網絡二姨用紅糖煮了雞蛋給梅姨吃,還找了幾件破衣服,扯了給孩子當尿布用。這時候,村上開始有閑言閑語傳了出來,都說“村東頭上山東來的老李家說是來了個表妹,誰知道還生了個孩子,這年頭,誰家兒媳婦懷孕了還放心往別人家跑,還把孩子生在外頭,家里都不來個人。誰知道是怎么回事呢?”也有好事的人問二姨“李元海家的,你妹妹生孩子咋也不回去呢?她婆婆和她老公怎么也放心?”這時候二姨就說:“俺這個妹子沒婆婆,俺妹夫心疼妹子生孩子沒人照顧,特意給俺來了信,讓俺妹子到我這來生孩子,讓我幫著照顧月子呢。”梅姨也知道因為她的事,給二姨家惹了不少的閑言碎語,很不好意思地跟二姨說“姐,都是我給你和姐夫惹麻煩了。以后我這個兒子就叫你是干媽,叫姐夫是干爹。你的大恩大德我一輩子也忘不了。”轉眼到了陽歷四月,梅姨的孩子也兩個多月了。有一天,梅姨讓二姨給她看著孩子,她自己去了一趟鎮上,回來的時候就滿面笑容地跟二姨說:“姐,你借我一百塊錢,我要回家去了,等我回到了家里,一定把錢給你寄回來。”二姨猜么著,她這次去鎮上。可能是跟家里取得了聯系,要回去了。那年月,100元錢可不是個小數,二姨二話沒說,給了她一百元,幫她收拾了簡單的行李,把她送到了鎮上。梅姨揮著手跟二姨告別,眼淚嘩嘩地流。回老家以后失去聯系梅姨這一走,從此就沒有了音信,二姨時常想起她來,就跟二姨夫說:“也不知道她回去了,她父母能不能接受她,這突然帶個孩子回去,當父母的肯定受不了。”二姨夫說:“你呀,就別跟著瞎操心了,她也許是個結了婚的也不一定。”就這樣,又到了年底。有一天突然有個郵差送來一個包裹。二姨以為是山東老家捎來的,可是郵差說不是,這個包裹具體的地址沒寫,但是肯定不是山東捎來的,包裹是從江蘇那邊寄過來的。二姨打開包裹一看,里面是一套男孩的衣服和一雙嶄新的鞋子,衣服里還夾著一個信封,里面裝著100塊錢和一張信紙,信紙上寫著:姐姐姐夫:我已到家,一切安好,勿念。我親手給小龍縫了一套衣服,大小應該合適,是我這個做姨的一點心意。小妹:程春梅二姨這才知道,包裹是梅姨寄來的,翻遍了包裹,也沒有看到一個詳細的地址,二姨也沒辦法給她回信,只能收下她的東西,知道她回家過得好,也就放心了。從這一年開始,每到過年,二姨都會收到梅姨寄來的包裹,有時是給小龍縫的衣服,有時是一點兒土特產。包裹依舊沒有詳細的地址,夾的紙條依舊是只言片語。就在梅姨走后的第三年,二姨生了一個二胎的女兒,取名李梅瑩。1992年,二姨夫在工地上干活出了工傷,一時半會兒干不來重活,二姨一個人操持著四口之家,日子一下子開始變得拮據起來。山東老家的親戚知道了二姨的處境,捎信給她,老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讓她一家還是搬回來,親戚們相互也好有個照應。二姨和二姨夫變賣了東北家里的東西,收拾了簡單的行李,帶著一雙兒女回到了老家。二姨回老家以后,先是租了一個老房子,用賣房子的錢支起了一個賣海鮮的小攤子,起早貪黑地干了起來。二姨和二姨夫雖然自己讀書不多,但對兩個孩子讀書要求相當嚴格。二姨夫時常對兩個孩子說:“你爸媽沒有大本事,你們一定得好好讀書,將來給自己謀一個好前程。只要你們好好讀書,砸鍋賣鐵我和都供你們。”幾年以后,二姨和二姨夫在山東買了屬于自己的房子。兒子也考上了大學,女兒也上小學了。二姨這些年偶爾還是會想起梅姨來,有時候也念叨,搬回山東好多年了,因為沒有詳細的地址,也沒能給梅姨捎一封信,從此和梅姨就斷了音信。山東老家的親戚也都知道二姨收留了一個孕婦的事,都說二姨心腸太軟,好人有好報。偶遇—救了表妹的女人正是當年的梅姨時間轉眼到了2012年,二姨的女兒也大學畢業了,兒子小龍已經在省城結婚生子,扎下了根。二姨的女兒李梅瑩大學畢業以后,二姨怎么央求她回老家發展,她都不肯聽,非要留在上海找工作。上海雖然繁華,但表妹李梅瑩的工作找得并沒有想象中的順利。表妹又是個要面子的姑娘,自己在父母面前發誓要在外邊混出個樣來,這時候怎么可能跟父母訴苦。正在表妹苦于找不到出路的時候,她初中的一個同學給她打了一個,告訴她自己現在正在南京的一家公司工作,工資高,福利待遇也好,讓表妹也過去試試。正為工作發愁的表妹接到這個就如同抓住了救命的稻草,立馬起身去了南京。表妹一到南京,就被她同學和另一個女人帶到了一個單元樓。一開始,表妹以為是去了她同學的住處,進了房間才知道,同學說的什么公司根本就不存在,她同學是把她領進了一個傳銷組織。進了這道門,再想出去也就難了,他們不僅拿走了她的手機,連她的錢包也給拿走了。好在表妹還比較機靈,裝作順從的樣子跟她們了好幾天,終于贏得了他們的信任。這天上午,已經取得他們信任的表妹爭取到和她同學一起出采購的機會。就在她同學買東西的當兒,表妹祥裝去廁所,一口氣逃了出來。她那同學發覺表妹逃走了,就在后邊一邊打通知上級一邊追表妹。慌不擇路的表妹逃進了一個大商場,一下子撞到了一個中年女人身上。表妹連忙說“對不起,對不起”。那個女人看了表妹一眼,瞬間愣了一下,這時,表妹同學的聲音隔遠傳了過來“梅瑩,你別跑。”驚魂未定的表妹顧不了許多,對那個中年婦女說:“阿姨,你救救我,她們是傳銷的,騙我過去的。我好不容易才跑出來。”那女人聽后二話沒說,拉著表妹就從商場的一個側門跑了出去。隨后表妹就上了那個女人的車。在車上,女人大體了解了表妹的現狀,知道表妹是山東人,剛大學畢業出來找工作的,現在錢包和手機都被傳銷的那幫人給扣走了。那女人和藹地跟表妹說:“姑娘啊,你信不信得過我?你要是信得過我,就先跟我去吧,隨后你想回家我就給你父母打個讓他們來接你。”就這樣,表妹真跟著這個女人回了家。表妹跟那女人說,自己還不想就這么回家去,好在自己的身份證還在身上,還是想自己去找個工作。那女人問表妹,是學什么專業的?表妹說:“學的服裝設計。”女人說:“我家正好經營著一家服裝廠,你不如留下來試試看,你今天就在我家休息一天,等明天我領你到廠里看看。”就這樣,表妹在這家廠子里干了下來。慢慢地,表妹知道這家老板姓林,老板娘姓程---就是當初救表妹的那個女人,表妹就叫她程姨。表妹也知道了老板家里有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大女兒已經結婚了,和老三是一對雙胞胎,也各自有著自己的店鋪。兒子只比表妹大兩歲,還在讀研。表妹也給二姨打了,就說是手機丟了,一時還沒有買新的,現在已經找到了工作,讓家里不要掛念。快到過年的時候,表妹發了工資,買了一些土特產,打包了一個紙箱子,封好了,寫了一個地址,放到了自己的辦公桌上等著快遞員過來取件。正好程姨走了過來,笑著問表妹:“給家里買了禮物了?”說著瞥了一眼箱子上寫地址的白字條,她突然臉就變了,很激動地問表妹:“你爸叫李元海?”表妹說:“啊,是啊。”“你們一直住山東嗎?你家里還有什么人?”表妹說:“我小時候住在東北呢,我爸媽都是山東人,后來才回山東的。”程姨激動地說:“你還有個哥叫小龍對不對?”“是啊,你怎么會知道?”表妹被問得一臉懵。程姨激動地抓著表妹的肩說:“我說呢,我第一眼看你就覺得眼熟,你長得真像。你知道梅姨不?你聽說起梅姨不?”表妹更懵了,說:“知道啊,我媽經常提起,說是她的一個干妹妹。我媽說,梅姨在我家的時候,我還沒出生呢。”程姨聽了,滿眼含淚,說:“我就是啊,我就是你梅姨。”表妹都不敢相信了,世上哪有這么巧的事?趕緊告訴了家里,二姨和二姨夫也都不敢相信,二姨說,這簡直像做夢一樣。原來,二姨搬走以后,梅姨寄回東北的郵件都被退回到了當地的郵局,梅姨也曾托人打聽過二姨一家的下落,但都沒什么結果。后來二姨二姨夫和梅姨一家在南京見了面,梅姨向全家人隆重地介紹了自己的救命恩人。二姨和二姨夫看到梅姨的那三個女兒,不用問,心下也明白了當年梅姨流落到東北的原因。梅姨回老家以后,靠著自己和老公多年的打拼,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四個孩子也都算是成功人士。緣分真是一個奇妙的東西,誰也沒有想到,二姨和梅姨的這場緣分會在27年后,以梅姨救助了表妹的再續前緣。現在,老家的親戚們一提起二姨和梅姨之間的緣分,都唏噓不已,都說這簡直像演電影一樣。寫在最后通過二姨和梅姨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人間自有真情在”。也讓我總結到以下幾點為人處世的道理:第一,人比錢重要。這一點一直是二姨為人處事的第一原則。也真是因為她有著這樣一個原則,才會在自己也不是十分有錢的情況下收留一個跟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就像二姨說的“誰還沒有個難處呢!”所以她總是樸質的想要幫幫人家。而我們現在的很多人都會把錢看得很重要,一切向“錢”看,讓我們丟掉了很多親情感。第二,人與人之間,應該多一份溫暖,少一份冷漠。如果當年二姨遇到梅姨的時候,不是向她伸出了溫暖的手,而是冷漠的不管她,后邊就不會有這么多年溫情的故事。當你送別人一份溫暖的時候,也許會給一個身處逆境的人送去一分希望,讓他(她)更有面對未來的勇氣。第三,好人有好報。二姨和梅姨都是好人。二姨能在當年那種物質還算匱乏的年代收留一個陌生人,完全是出于好心,從來沒有想到會有什么回報;沒想到多年以后,她的女兒因為二姨當年的善舉,得到了梅姨的救助,梅姨對表妹的救助,也可以說是二姨善舉的延續。反過來說,二姨雖然從來沒有奢求梅姨回報她什么,但是梅姨也從來沒有忘記了二姨的恩情,她把這份恩情深深地記在心里,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為人處世。如果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能懷著一顆好心、善心、感恩的心,那么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的和諧。第四,當人處于逆境的時候,一定要有勇于面對逆境的勇氣。在我看來,梅姨是個了不起的女人,當年她流落到東北,在那么無助的狀況下,也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而是努力爭取到自己生存的條件。回到老家,梅姨也沒有就此停滯努力的腳步,雖然養育了幾個小孩兒,還是靠著自己努力地打拼創造出了更美好的生活。二姨在二姨夫出工傷以后,也很快地回到老家,調整了工作的方向,靠著辛勤地勞動在老家買了房子扎了根,也將兩個孩子培養成才,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總之,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我們想收獲什么樣的人生,就要用什么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當你想從別人那里收獲尊敬,你就要去尊敬別人;當你想從別人那里收獲溫暖,你就要賦予別人溫暖;當你用善念對待生活,生活也會把善報送到你的身邊......
以我的婚姻來講,真的很靈,不得不相信命運。我22歲到26歲都在一個公司上班,幾年中,我都沒有談到男朋友。我們那個年代26歲沒結婚算是很大年齡了,我媽很是著急,托了好多媒婆給我介紹男朋友。其中的兩次相親讓我相信了有命運之說。第一次是,記得那天早上,媒婆通知我家里人,說鄰村有個男孩,相貌不錯,為人也老實本分,家庭條件也不錯。家族是開酒廠的,在村里有名有勢,有房有車,問我要不要見個面,了解了解。我當時稀里糊涂答應了媒婆和男孩見一面。見面的地點就在我家。不一會兒,男孩和媽一同來了我家,我媽媽剛要去打招呼,鼻子就突然流鼻血了,我心里咯噔一下,不過我沒說什么,招呼他們進屋坐,給我媽處理了一下鼻子。我媽用紙巾塞住鼻子,又去給男孩母子沏茶。萬萬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把我和我母親以及在場的人都嚇蒙了,我媽總共倒了五杯茶,我和我媽一人一杯,媒婆一杯,男孩一杯,男孩母親一杯。男孩和的杯子,瞬間杯底脫落,茶灑了一桌子,我們的杯子都好好的。見到這情景,我媽立馬打了個圓場,說今天不談相親的事,改天再說吧。媒婆畢竟是媒婆,見得世面多了,立馬明白我媽的意思,拉著男孩兩母子離開了我家。相親失敗。第二次是,和媒婆約好了,在街上的一個米粉店和男孩見面。記得男孩騎了一輛嶄新的摩托車來的,我們都談的差不多了,我們那里有一個習慣,就是談的差不多了,男孩要買一個禮物給女方,無論禮物的大小,一般買支筆,或者買個日記本什么的都可以,男孩沒有提前準備好禮物,就騎摩托車去買。發動車子加了一下油門還沒騎出十米遠,不知哪里竄出一條狗呲溜一下撞上,當場狗狗就沒氣了。萬幸的是男孩沒事。兆頭都不好,這次相親也以失敗告終。兩次相親,可以說是非常的奇怪,那時我媽就說是我的婚姻緣份沒到,要相信命運,緣份到了擋都擋不住,命里有就有,命里無時,想都想不到。我將信將疑。也真巧了,后來我和我老公在一次朋友聚餐中認識,相識相愛都很自然,也很順利。到現在結婚19年了,生兒育女,平平淡淡,日子過的雖然不是很富裕,但是一家人在一起過得開心快樂,平凡而知足。我不是一個迷信的人,但是我相信命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越努力越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