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落自有時 女生發朋友圈說花又開了
這是一篇悲傷的文字,基調始于題目。
追完了《延禧攻略》,領略了魏瓔珞大女主光壞一路披荊斬棘、降魔除妖,終了如魚得水、風光無限,看得人大快人心、拍手稱快。第一次追于正的劇,無關乎其為人或之前的種種爛梗,這劇確實不錯:演員演技在線(聶遠、秦嵐)、畫面精美、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在《延禧攻略》的強大攻勢之下,《如懿傳》終于呼之欲出了!兩部劇相同背景、不同側重、多有交集,大多看官并不買賬:先入為主不說,前者呼聲甚高,后者開局平淡,兩項比較,似乎輸贏已定。
鑒于實在劇荒,內心對迅哥的諸多期待,我還是耐著性子在追《如》。怎么追的呢?每晚孩子睡后,快速拉著看,有時看著看著也就不自覺睡著了……大致了解劇情,知曉結局如何,追劇也就在消磨時間了。到如懿斷發處之后,就不忍看了,曾經的“少年郎”已成“渣龍”,看的人甚是不忍與氣憤,果斷“棄劇”!
再拾起是周五晚上,孩兒不在,收拾停當,一人在家無事可做,這會中間空了也就不到十集。不想竟無法自拔……
終于明白導演汪俊起初宣傳時所說:這不是一部宮斗劇,她是一部感情戲、愛情戲,尤其是在訴說人到中年之后的夫妻相處之道。
如懿百般冤屈、病入膏肓,強撐最后一絲力氣懲治惡人。她必須撐住,枉死的兩個孩兒、僅存孩兒的安危、自己的一世清白,必要死得瞑目、死得其所。枕邊人已是“渣龍”,斷發已對情緣做了了結。愛情曾經有,如今大勢已去。
真相明了,沉冤得雪,如懿雖有解脫,但枉死的人終究回不來了!此時渣龍幡然醒悟,以大男子的“九五之尊”來尋如懿,一句“這些年讓你受委屈了”、再一句“以前的事兒過去就過去了吧”給自己找臺階,真TMD讓人想抽,已看淡一切的如懿說她淡忘了所有。結發之妻,了無信任、諸多猜忌,加以迫害,再多的情分也經不起這般折騰!如懿是決絕的,斷發、剪畫,不留念想;女人道是無情卻有情,口中說“相見不如不見”,目送曾經少年郎遠去后的輕輕一拜,讓人不忍,痛心之余,她多少是懷念曾經些許美好的……
平生第一次知曉“蘭因絮果”一詞,果真如如懿所說,初識會覺遺憾,又怎知世事難料。
如懿,人淡如菊,喜歡她的人一直喜歡,即使其間有嫌隙,比如渣龍、海藍;不喜她的人要么本身品行不端,如衛嬿婉,惡人難喜好人,要么本性不壞,如甄嬛,日久見人心,患難見真情。如甄嬛所說,如懿一生過得很明白,她始終不忘初心、活得本真!相比,嬛嬛一生宮斗,收獲“冠軍”頭銜又如何,人累心累,享受繁華假象。
生不逢時,《如懿傳》可能火不過《甄嬛傳》,但后者是冰冷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終不可取;前者是有溫度的,秉持本心,相信善惡終有報。第一次覺得所謂的宮斗劇都可以看出其他門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