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什么什么耳成語(沐猴冠耳什么意思)
導讀
應該是沐猴而冠,沐猴而冠(拼音: mù hóu ér guà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于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沐猴而冠指獼猴戴著帽子裝扮成人的模樣;比喻徒有儀表或地位而無真本領,也可形容壞人裝扮成好人。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忠言逆耳 [zhōng yán nì ěr] 逆耳:不順耳。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但有利于改正缺點錯誤。出 處《兒子家·六本》:“孔子曰:‘良藥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例 句老師對同學們的批評教育是為同學們的將來著想,正所謂~啊。
言字旁加耳是“誀”字,誀er第四聲。
解釋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典故秦王朝滅亡后,項羽見宮室殘破沒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中,自己又占著優勢,于是就自傲自大,想回家鄉炫耀此時的身世。因為在他看來,一個人升官或發財以后,如果不回故鄉夸耀一番,就如同穿了一身綾羅綢緞好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樣,沒有人會知道這個人此時的大富大貴。楚漢之爭正處在最為關鍵的時候,項羽這種務虛的思想觀念反映了他性情的浮躁和短見的政治眼光,對他自己和楚國的前途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有人氣憤地說:“人們都說楚人沐猴而冠,真是說對了。”結果,由于項羽的自傲自驕,再加上戰略失誤,最終走上窮途末路,被劉邦打敗。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何熙”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