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的古詩 《端午節》古詩
01
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
誰家兒共女,
慶端陽。
細纏五色臂絲長。
空惆悵,
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
千年忠義氣,
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
無人解,
樹轉午陰涼。
注釋:
⑴小重山: 詞牌名。又名&34;小重山令&34;。《 金奩集》入&34;雙調&34;。唐人例用以寫&34;宮怨&34;,故其調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韻。
⑵端午: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等,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亦以紀念相傳于是自沉 汨羅江的古代愛國詩人屈原,有裹粽子及賽龍舟等風俗。
⑶碧艾:綠色的艾草。香蒲(pú):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稱蒲草。生長在水邊或池沼內。葉狹長,夏季開花,雌雄花穗緊密排列在同一穗軸上,形如蠟燭,有絨毛,可做枕頭心;葉片可編織席子、蒲包、扇子。花粉稱蒲黃,用為止血藥。舊時端午節有在門口掛 菖蒲、 艾葉、 蒿草、 白芷等植物的習俗。
⑷端陽:端陽節,端午節的別稱。明 馮應京《 月令廣義·歲令一·禮節》:&34;五月初一至初五日名女兒節,初三日扇市,初五日端陽節,十三日龍節。&34;
⑸五色臂絲:荊楚風俗,端午節以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系臂,相傳這五彩絲線代表著東、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可以抵御邪祟災瘟,人們稱之為&34;長命線&34;。一說這五彩象征著五色龍,可以降服鬼怪。
⑹惆悵: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 楚辭·九辯》:&34;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34;
⑺吊:憑吊,悼念。沅(yuán)湘:二水名,沅水和湘水的并稱。沅水發源于貴州,湘水發源于廣西,都經過湖南省注入 洞庭湖。戰國楚詩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長期流浪沅湘間。湘水支流中有汨羅江,為屈原自沉之處。《楚辭·離騷》:&34;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34;這里指代屈原。
⑻往事:過去的事情。《 荀子·成相》:&34;觀往事,以自戒,治亂是非亦可識。&34;此指屈原投江自盡之事。論量(liáng):評論,計較。
(9)日星光:屈原《 九章·涉江》:&34;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同光。&34;這句是說屈原的忠義氣節永不泯滅,就像太陽和星星的光輝一樣。
(10)離騷:指屈原的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此詩抒發了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
(11)午陰:中午的陰涼處。常指樹蔭下。宋 蘇舜欽《寄題趙叔平嘉樹亭》詩:&34;午陰閑淡茶煙外,曉韻蕭疏睡雨中。&34;
02
浣溪沙·端午
【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
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云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注釋:
碧紈:綠色薄綢。
芳蘭:芳香的蘭花,這里指婦女。
流香漲膩:指女子梳洗時,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宮賦》:&34;棄脂水也&34;。
這句指婦女們在發髻上掛著祛邪驅鬼、保佑平安的符錄。
03
端午
【唐代】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注釋:
楚江:楚國境內的江河,此處指汨羅江。
直臣:正直之臣,此處指屈原。
04
南鄉子·端午
【宋代】李之儀
小雨濕黃昏。
重午佳辰獨掩門。
巢燕引雛渾去盡,
銷魂。
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
好事無人載一樽。
唯有鶯聲知此恨,
殷勤。
恰似當時枕上聞。
注釋:
濕:浸潤。
獨:獨自一人。
巢燕:巢里的燕子。
客舍:旅居的客舍。
村:鄉野山村。
好事:喜悅的事情。
唯:只,僅僅。
恰似:好像是。
聞:聽到。
05
賀新郎·端午
【宋代】劉克莊
深院榴花吐。
畫簾開、束衣紈扇,
午風清暑。
兒女紛紛夸結束,
新樣釵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觀渡。
老大逢場慵作戲,
任陌頭、年少爭旗鼓。
溪雨急,
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
憶生平、既紉蘭佩,
更懷椒糈。
誰信騷魂千載后,
波底垂涎角黍。
又說是、蛟饞龍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
料當年、醉死差無苦。
聊一笑,
吊千古。
端午節
注釋:
①綀衣:葛布衣,指平民衣著。
②結束:妝束、打扮。
③釵符艾虎:《抱樸子》:&34;五月五日剪采作小符,綴髻鬢為釵頭符&34;。《荊門記》:&34;午節人皆采艾為虎為人,掛于門以辟邪氣。&34;
④觀渡:《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人傷其死,故命舟楫拯之。
⑤靈均標致:屈原風度。屈原字靈均。
⑥紉蘭佩:聯綴秋蘭而佩于身。
⑦椒:香物,用以降神;醑:美酒,用以祭神
⑧角黍:粽子。
⑨&34;把似&34;句:假如屈原而今醒過來。
06
端午日
【唐代】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
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
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
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
幾人湮沒幾垂名。
注釋:
少年:年輕。
艾符:艾草和驅邪符。
榴:石榴花。
賢愚:圣賢,愚蠢。
垂名:名垂青史。
07
端午日·賜衣
【唐代】杜甫
宮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
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
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
終身荷圣情。
注釋:
(1)宮衣,指官服。曾經有諺語說:&34;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34;指在端午節的風俗,吃粽子后穿上畫了圖案的衣裳,可以讓這一年都不再怕風霜。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指在端午節這天,自己終于可以做官了,757年五月,杜甫官拜左拾遺,這首應該是那時候寫的。被恩榮,指得到賞識而覺得榮幸。
(2)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葛,是一種植物,可用來織布,細葛,指用最細最好的葛絲做的布,含風軟,指葛布像風那么柔軟。香羅,羅是一種有孔的絲織品,香羅指羅的香味;疊雪輕,像雪花疊在一起那么輕。這兩句都在形容衣服的材料之好。
(3)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題,指衣服的領子部分,濕,不是說濕潤的濕,而是柔軟的料子貼在頸上,涼涼的很舒服。當暑,指在天氣熱的時候,著,指穿著;清,涼爽。全句的意思是衣領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潤的,天氣熱的時候穿起來一定很涼爽。
(4)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意內,指心里。稱長短,指計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荷圣情,指充滿圣上的恩情。全句的意思是,心里計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竟然剛好,感覺全身都充滿了圣上的恩情。
08
和端午
【宋代】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注釋:
⑴競渡:賽龍舟。
⑵詎(jù):豈,表示反問。
⑶殞(yǔn ):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