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我已不做大佬好多年筆趣閣
要論歷史文化背景,河北最牛的就是邯鄲。
上古時期,女媧就是在這里摶土造人、煉石補天。
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開啟農業文明的新紀元。磁山文化早于仰韶文化1000年,是世界上粟、家雞的最早發現地。
磁山文化的生活狀態
邯鄲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3000多年沒改過名字的地方,和邯鄲有密切關系的成語有1500多條,還有眾多的成語典故遺址景觀。
戰國時期,邯鄲作為趙國都城達158年之久,是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曹操的銅雀臺,也在這……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邯鄲文化之豐富,讓美女也成為這里的特產,自古以來,就有“邯鄲出美女”的說法,特別是在中原區域,這種說法尤為流行。甚至于,“燕趙”一詞也因邯鄲美女眾多,而成為了古代詩詞中美女的代名詞。
從“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的羅敷,到“愿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的卓文君,從秦始皇的生母趙姬,到漢武帝劉徹金屋藏嬌的陳阿嬌,都是邯鄲人。
羅敷“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南北朝鮑照的《代白纻曲》描寫邯鄲美女時寫到:“朱唇動,素腕舉,洛陽少童邯鄲女。古稱淥水今白纻,催弦急管為君舞。窮秋九月荷葉黃,北風驅雁天雨霜,夜長酒多樂未央。”
要說才子,邯鄲更是出眾,千古一帝秦始皇、胡服騎射強大趙國的趙武靈王、趙國名相藺相如、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李牧、新朝建立者王莽也都生于邯鄲。
長達幾千年的歷史長河,邯鄲誕生了無數燦爛的文化。邯鄲的文化一直被外界所羨慕,津津樂道,但對于邯鄲人,似乎并不在意,或許是身處其中習以為常。
在河北省,要論歷史上的地位,曾經發揮的作用,以及文化底蘊的深厚,邯鄲當屬第一,曾經的大哥,耀眼璀璨。
然而,邯鄲人說:我沒有當大哥已經很久了……
現如今,外地人提起“邯鄲”一般有三種情況:邯鄲是戰國七雄趙國的都城、邯鄲學步、邯鋼。但即使是邯鋼,也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了。
邯鄲現在成了河北最落寞的城市,國家政策近些年似乎不是很青睞這個地方,就連京津冀一體化,畫的最大那個圈,也沒有圈到邯鄲。這里具備河北其他地區少有的優勢,地處河北最南端,連接河北、河南、山西、山東,但仍被邊緣化,只是京津冀一體化中也只是一個小尾巴,完全沒有發揮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英雄無用武之地”。
京津冀一體化規劃圖,邯鄲都沒被畫到圈里
不過,受幾千年文化的熏陶,邯鄲人的脾氣秉性十分柔和,在一群人中,邯鄲人往往是最安靜的那個,看似佛系,卻溫潤如玉,與邯鄲人的交往會非常簡單、容易。他們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你,時間越久越舒服,最后,往往最安靜、最不折騰的邯鄲人往往會成為中心,身邊聚集著一幫鐵磁,這就是邯鄲人獨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