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采礦機器人RoboMiner成為了一名“藍領”
采礦機器人就像煤礦中的金絲雀,它可以幫助建筑等行業實現自動化。
為礦山運營商提供爆破服務的Enaex公司最近與機器人公司SRI?International合作,他們在嘗試合作是否能創造出一種機器人礦工,并且把自己的自動化機器人解決方案稱為RoboMiner。
采礦業本身就是一種危險的職業,該行業長期以來一直尋求通過技術來減輕礦工們承受的危險。
在20世紀早期,礦井操作員開始使用崗哨種類的工具,其中最著名的是一種來探測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含量的工具。這項技術由英國醫生John?Scott?Haldane首創,現在已經被電子探測器取代,當它警告空氣質量已經無法提供正常呼吸時,礦工們就會撤離。
但危險依然存在。塌方、爆炸和重型設備壓力都是造成這一風險的因素,盡管統計數據還很粗略,但在全球范圍內,采礦業由于各式各樣的死亡原因每年可能會失去多達12,000名工人。
而機器人可以提供一個當今急需的解決安全問題的方案。
SRI的設備更準確地描述為一個遙控操作的人形機器人,它可以以遠程控制的方式被派往危險的礦井環境下進行工作。這使得運營商能夠到達那些對人類安全構成高風險的采礦領域。
據斯里蘭卡的一位發言人說,這可能還會讓礦業公司去追逐那些目前不可能被開采的資源。
采礦業已經開始使用自動化設備了。在澳大利亞,Rio?Tinto礦業公司使用了73輛自動駕駛卡車。這些卡車的大小相當于一棟兩層樓的房子,而且不需要人在車上操控。
但許多采礦任務需要靈巧性和駕馭非結構化環境的能力。SRI的解決方案可能會改變機器人的不足,這也可能會使采礦機器人變為煤礦中的金絲雀,它們將用來擴大相關行業的自動化程度,比如建筑業。
關于首次亮相的報道少之又少,但我還是設法與一名SRI代表進行了溝通,來填補一些所見所聞的空白。
RoboMiner由人造的仿生化軀干、頭部和手臂組成。機器上的有效載荷包括可以實現立體視覺、力反愧場景渲染和定位的傳感器。這款機器人安裝在一個帶有四個堅固輪子的移動平臺上,可以處理各種地形情況。它能夠在5-10公斤的承重范圍內像人類一樣移動。
這個系統讓我想起了薩爾科機器人公司的‘守護者GT’,這是另一個遠程操控的單位,我最近試著尋找機會在接下來發布的帖子中進行報道。守護者GT機器人是為了人類能夠實現其在核電站等危險的環境中運行,但最終它的創造者們設想它會在建筑工地上變得輕車熟路。
更多的證據表明下一代藍領工作可能會涉及駕駛機器人的工作。
RoboMiner最初計劃將在露天礦山運營,但最終它會實現地下開采。這一點很重要,機器人可以代替礦工們進行危險的工作,因為地下礦井會讓工人接觸到各種潛在的環境風險,包括高溫、低溫和潮濕、塵土飛揚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