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亂倫電影
(本文由影視圈原創:circlemag)
由日本導演新海誠執導的《你的名字》于今日(12月2日)在中國與觀眾見面,該片一經上映便連破兩項紀錄:
零點場報收224萬,創2016年度2D動畫電影零點場票房紀錄,高居進口動畫歷史第二。
首周末預售破5500萬,奪得年度2D電影預售冠軍之位。
《你的名字》上映首日便表現出不俗成績,加上不少觀眾的期待,該片應該可以輕松破億。
本刊之前曾分析過,“限韓令”升級贏家可能會是日本?雖然目前還不能十分確定這一結果,但今年日本影片的引進數量之多的確創造了歷年之最。
眾所周知,“限韓令”因薩德而起,在“限韓令”未升級之前看似無作為,實則早已悄么生效。往年韓國電影都會每年在中國上映3、4部,而今年卻一部都沒有。自去年9月《暗殺》上映后,韓國電影就未能再在影院與中國觀眾見面。
可是,今年在中國上映的日本電影卻高達10部之多,創近年之最。
與上世紀8、90年代日本影視劇在中國的廣泛流行不同,20世紀以來“和風”與“韓流”相比,顯得無足輕重。而中日兩國關系又像是一個大氣候影響到了日本影視劇的引進,2013年和2014年,中國電影院里上映的日本電影數量均為0。
這一情況開始發生轉變是于去年5月《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中國上映后,該片收獲5.3億票房,成績完全可以和一些好萊塢大片比肩。
于是乎,在《哆啦A夢:伴我同行》的票房“激勵”下,各方開始如法炮制,紛紛開始引進其他日本動漫電影,由此日本動漫成為了日本電影被引進的主要類型。
今年引進的10部日本電影有:2月18日《火影忍者劇場版:博人傳》、2月26日《圣斗士星矢:圣域傳說》、4月14日《墊底辣妹》、7月22日《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9月2日《寄生獸》、9月23日《櫻桃小丸子:來自意大利的少年》、11月4日《蠟筆小新:爆睡!夢境世界大突擊》、11月11日《航海王之黃金城》、11月25日《名偵探柯南:純黑的惡夢》、12月2日《你的名字》。
這其中,除了真人電影《墊底辣妹》和由漫畫改編的真人電影《寄生獸》外,其余8部全部都是動畫電影。
為什么真人電影這么少?
資深文化評論人韓浩月認為這與真人電影、現實題材類影片在當下遭遇瓶頸不無關系。 “即便像好萊塢大片,除了《變形金剛》尚能以一招鮮擁有不錯的觀眾基礎外,絕大部分影片已很難預測它的票房走勢。”
他分析,全球觀眾對電影的認知正在發生重大轉變,由以前偏重文化、思想,開始轉向單純娛樂,影片越來越迎合某種情緒,包括懷舊、童年記憶,而這正是動畫電影最為擅長的。
韓皓月表示:“日本電影這些年依然保持比較高的質量,而我們的創作開始跑偏,市場也走向畸形,可以說是自己主動喪失了部分陣地。”所以,日本動漫依靠情懷把這塊失地給搶占了。
引進中國市場的日本動畫電影大多也都屬于能戳中主力觀影人群的情懷“死穴”的影片,像《哆啦 A 夢》、《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龍珠》等都是屬于 80、90 后人群共同的童年回憶,其中《海賊王》和《火影忍者》在新生代中也是人氣不減,這些IP光是看到名字就會促使那些有情懷的粉絲們買票走進電影院,安放曾肆意揮灑的青春。
而且,日本動畫電影的引進更多地滿足了國內電影市場對內容的多樣化需求。
從去年開始,院線上映的電影內容不再局限于商業大片類型,小眾文藝片也漸漸吸引了觀眾們的目光。在這種態勢下,去年《哆啦 A 夢:伴我同行》5.3億的票房和《名偵探柯南:業火的向日葵》近8200萬元的票房讓國內電影市場看到了批片(后面有簡單說明)的希望,也同樣對國內電影市場上映內容的細分有所促進。
除此之外,日本電影在動畫片這一板塊外,真人電影多數存在暴力、色情、血腥場面過多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國內過審又是問題。像《寄生獸》被引進后要做大量刪減及修改,費時又費力。而且日本電影的商業價值,其實除了動畫片以外,其他類型影片的整體實力與好萊塢影片相比還有差距。
所以,從商業角度以及國人愛看大片的情況考慮,出品方多數更愿意引進北美大片。中國每年進口片配額有限,如果要引進真人電影,北美叫座大片肯定是首選。
簡單科普一下電影進口配額及其相關
我國目前執行的是嚴格的電影進口配額制度:每年有34部“進口分賬”影片(分賬片)以及20部左右的“進口買斷”影片(批片)。
分賬片:
大多是北美新片,距北美上映不超過半年,由一線公司制作,大明星、大投資,有完善的市場運作,以商業大片為主,要參與中國票房分成。其中,普通(2D)分賬片20部,特種(3D和IMAX)分賬片14部。
批片:
是指國內片商以固定的價格把影片的放映權從國外片商處買斷,而國外片商不參與中國票房分成的電影。由于這類影片多以批量的形式引進,所以被稱為“批片”。
分賬片要被分成,自然在影片選擇上要選擇具有一定票房保證的影片,好萊塢電影就成了主要目標。而其他國家的電影只能進入批片的陣營。
據知,日本電影批片的版權費相對低廉,因此行業內說法是只要票房過了3000萬元就盈利了。像《墊底辣妹》雖然只收獲3757.8萬票房、《寄生獸》也只有4833.9萬票房,但從盈利角度而言,還是賺錢的。
相較于這兩部日本真人電影,動畫電影票房就顯得更加喜人。今年這8部中,《火影忍者劇場版:博人傳》和《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均票房過億,《航海王之黃金城》11月中旬才上映,目前累計票房也已過億,而今日上映的《你的名字》票房破億也指日可待。
日本動漫相較于日本真人電影在中國的更有市場,甚至是大比例全勝的姿態,所以在分賬大片配額有限的情況下,想要在批片上賺取更多,自然日本動畫電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又賺口碑又賺錢。
日本動畫為什么好看?
1產業為王:成熟的市場機制
日本的動漫產業實際上已經成為超過汽車工業的賺錢產業。
巨大的市場利潤使日本全國共有500多家動漫制作公司,擁有一批國際頂尖級的漫畫大師和動畫導演以及大量兢兢業業工作在第一線的動畫繪制者,東京大學等頂尖高校也很早就開設了動漫專業作為日本文化的構成基礎之一,得到日本政府和社會的重視。這給日本動漫的創作和運行都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多年以來,日本動漫在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完善成熟的產業運作方式。
2質量制勝:唯美動人的文本內容
良好的產業機制只是日本動漫發展的市場動力和外在保障,讓日本動漫稱霸全球的核心力量是其優秀的產品質量。
可愛、卡通又真實、感人的人物形象,夸張、幽默、充滿人情味的情節,唯美生動、令人遐思的畫面以及無所不包的廣泛取材,構成了日本動漫的“致命誘惑力”。
這也是它與國產動漫以及好萊塢動畫的不同。國產動畫電影中的形象大部分是非人的,從孫悟空到藍貓,再到喜羊羊甚至是大魚海棠,動畫形象都在虛構架空一個與現實無關的世界。好萊塢也是如此,多取材于虛構的世界中充滿魔法的童話形象。
但在日本動漫中,無論是以宮崎駿為代表的的吉卜力動畫電影,還是各個漫畫IP的劇場版,都盡量讓卡通形象還原于日常的生活形象,或者是著眼于表達人與自然、與世界的連接,觀眾們都能在影片中看到自己的人生和夢想。
這也是日本動漫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擁有巨大市場的原因所在。相對而言,日本真人電影則顯得比較小眾。
日本電影為什么這么極端?
上文曾提到,日本電影在動畫片這一板塊外,真人電影多數存在暴力、色情、血腥場面過多等問題。除此之外,還非常極端,暗黑的暗黑到了極致,清新的又清新到了天際。為什么日本電影會這么極端呢?
有人稱日本電影為懷石藝術。懷石,懷抱暖石以對抗腹中饑餓。日本電影主要以揭示人性的深度給人以深刻印象,表現手法趨于極端,唯美的特別唯美,絕望的特別絕望......
暴力、死亡、恐懼、畸戀、變態、精神潔癖等種種命題都是日本暗黑電影中病態美學所關注的焦點。
羅蘭巴特在《符號帝國》中寫道,日本就是一個過度符號化的國家。婦女得彎腰行大禮,每句話前都得有成串成串的的敬語……各種各樣的規矩,讓日本成了世界上最恭謙懂禮貌的民族,對這些東西的堅持也讓他們成了最分裂的一群人。也正是由于這種過度儀式感所養成的極端的形式美感,讓日本電影人在表現暴力時既殘忍又形式紛繁。
比如,電影《殺手阿一》。片中的黑幫殘暴異常,而專殺黑幫的神秘殺手阿一則更為殘暴。以暴對暴的結果不難想象會是什么樣。充斥在銀幕畫面上的,都是打打殺殺,都是血漿,都是令人不忍多看一眼的血肉模糊。而制造這些場面出現的人物則更加離奇,主角們大多性格壓抑,甚至是有些神經錯亂,施虐與受虐同樣被他們視為是人生最大樂趣。
比如,日本專門有一類禁錮類、囚禁類電影,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新藤兼人開創的《禁室培欲》系列,其中第二部講了一個剛失去了母親的中年男人綁架了一個少女,他每天給女孩洗澡拍照還要在照片上寫下她當天的體重,最后兩個人產生了情愫。這無疑是現代日本人對感情缺失的一種極端恐懼的反應。
相對于變態性愛,倫理顯然更具殺傷力。但日本電影人在這方面走得仍然超出我們的想像。比如,導演周防正行的處女作《變態家族》。它講述了一個女人和丈夫的弟弟以及繼父的亂倫關系。日本大師級導演今村昌平的《復仇在我》中,公公和媳婦之間也有露骨的情欲戲。
不過這些電影還只是打了個擦邊球,因為這些發生關系的人之間并沒有血緣關系。但即便如此,在觀看時都有些讓人難以接受,更何況有血緣關系的亂倫戲,可這在日本電影中卻很常見。
日本在出產那么多陰暗題材的電影的同時,精神上擁有潔癖的電影同樣不少。越是善良越能感受丑惡,越是脆弱越是渴望強大,越是追求完美越是能看見瑕疵。
巖井俊二的《情書》,通過書信這種傳統的聯系方式,牽引出兩段愛情的記憶。初中時代的愛情記憶是影片著重講述的部分,回憶中充滿了清麗純潔的情感,青春期愛情的蘇醒與萌動被細膩地展現。
與記憶的美麗并行發展的是兩位女主人公所面對的“現時”的殘酷,這使影片的“現時”與“過去”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對女藤井樹來說,男藤井樹死亡的現實,也使那剛剛從記憶深處挖掘出來的朦朧的愛情再一次遭受了被冰凍塵封的命運。這體現了巖井俊二對“現時”與“過去”的態度,在他的眼中,“現時”是嚴酷無情的,而“過去”則是美麗溫情的。
地理上的位置形成了日本人心理的格局,而自古以來形成的社會制度和傳統觀念又加深了日本文化中“菊花斯文,軍刀狂暴”的特點。
在日本人的世界里,兩種截然相反的東西構成奇特的互補,能夠調和一切表面上看似矛盾的沖突。無論是生活中,還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甚至是民族精神,都表現出這樣鮮明的矛盾性。
在這種強烈的自我意識的控制下,日本民族關注的東西歷來都是帶有矛盾、悲觀和溫柔、清新的兩極分化的,這也是為什么說日本電影的主題會看起來像是處于兩個極端中。
通過日本電影,觀眾也可以更加清晰更加立體的看到日本文化和日本的真實生活狀態。
寫在最后
據知,明年將重新談判進口片名額指標,縱觀今年日本電影配額高達10部,想必此舉也算是提前開啟預熱。
日本的電影特色非常鮮明,無論是類型上動漫電影的產量占據半壁江山,還是內容上黑暗與清新的兩極分化,都讓日本電影藝術呈現出獨特之處。
隨著新海誠的《你的名字》熱映,宮崎駿的第N度復出,日本動漫在中國市場的熱度會是只增不減,加之真人電影又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想必日本電影會在未來成為我國批片配額大戶。
影視圈原創,微信ID:circlemag
微信搜索關注:影視圈Magazine
邂逅更多圈內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