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經貿大學 對外經貿最差專業
前段時間因為一張工資單,金融領域奇高的收入引發人們的廣泛關注。而這些金融界的高收入人群從哪里來?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財經類高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與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并稱為中國大學圈里的“兩財一貿”。由于兩財一貿的實力都很強悍,是中國最有實力的財經類大學,在財經類高校長期熱門的背景下,這三所院校的錄取分數線常常高于同層次院校,甚至高于一些985大學。
但我們同時也注意到,一邊是財經類高校持續受熱捧,一邊卻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衰弱的傳言不脛而走,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些,為什么大家覺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衰弱了?
一、學校基本情況介紹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簡稱貿大,是教育部直屬與商務部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211工程”建設高校。
學校前身為創建于1951年的貿易部直屬高級商業干部學校。1953年更名為北京對外貿易專科學校。1954年人大貿易系對外貿易專業并入,并更名為北京對外貿易學院。真正是又紅又專的出身。
1984年正式更名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能在上世紀80年代升格為大學的,那是真正的實力選手。后來的985、211大學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一大批學院都是88年后才升格為大學,真正的升格大學潮,是到2000年前后才到來。
2000年,原中國人民銀行直屬的中國金融學院并入,使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財經學科更加完整,同時,伴隨著各部委大學的改革,學校劃歸了教育部,教育部愿意留下的都是行業內最好的大學,不然就是下放給各省份,這樣進一步明確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地位。
作為部委直屬的大學,雖然名字沒有直接體現,卻是事實上的“國字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外交學院情況類似。
二、學校的專業建設成績
作為國家重點大學,學校的規模是偏小的,這也是地處北京高校的魔咒。學校占地面積僅500余畝,學校教職工1600余人;各類全日制在校學生穩定在1.6萬余人的規模,碩博研究生近6000人,已經是達到學校的承載上限,再無擴容的空間了。
雖然規模相較于巨無霸的綜合性大學偏少,但學科建設還是不錯,學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12個;開辦本科專業49個。
學校設有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金融學院、國際商學院、國際關系學院、保險學院、統計學院、英語學院、外語學院等國際貿易息息相關的二級學院。
開設的專業包括國際商務物流管理、金融學(國際金融與市場)、經濟與金融、國際經濟與貿易、海關管理、商務英語和多個小語種等外貿特色專業;
還開設了財政學、稅收學、金融學、投資學、精算學、會計學、保險學、經濟統計學、工商管理、財務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金融數學等與經濟運行息息相關的專業;
另外還包括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電子商務、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政治、漢語國際教育、漢語言文學等與學校專業特色相呼應的專業方向。
可以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既緊緊圍繞主業,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的道路,又在不斷拓展專業空間,建設更為完整的專業體系。
三、為什么會有衰弱的傳言?
1.外部環境的變化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之初,由于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需要,讓貿大曾經盛極一時,甚至江湖人稱“小北大”。隨著各個大學普遍擴招,專業結構調整,培養成本相對較低、專業發展相對較快的財經類專業在各個高校普遍開設,不僅綜合性大學普遍加快建設財經類專業,很多理工科也紛紛開設財經類、外語類專業,這種大干快上的局面,造成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格局的變化。
比如貿大最強的應用經濟學領域,走在它前面的除了中央財經大學之外,還有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
2.同類院校的擠壓
本世紀初,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一批財經類大學同時被納入首批211工程大學建設,這些大學也獲得長足發展,貿大因為失去了外經貿部長子的身份,和原財政部直屬的大學爭奪資源,表現自然沒有過去搶眼。
現在整體而言,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的熱度和生源質量,都要更優于貿大。
3.學科評估的失色
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有8個學科上榜,全部屬于全國前30%的B類以上,比如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2個專業獲評A;法學和外國語言文學2個專業獲評A-; 統計學獲評B+;理論經濟學、政治學和公共管理獲評B。
這樣的成績雖然不錯,但由于各個高校對財經類專業的推動,讓貿大在學科實力上,難以體現優勢,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貿大的工商管理專業同時面臨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這些國內頂尖大學的比拼,貿大在人才吸引、人才培養和生源質量上很難占得優勢。
4.學科建設的矛盾
雖然從學院設置和學科建設上我們可以看出,貿大也在努力向多學科發展,希望建設成為一所學科門類更為齊全的財經類綜合性大學,學科評估中,確實有財經、外語、管理、法學、政治等專業上榜,并取得不錯的成績,但由于歷史原因,這一步真的走得很艱難,同時,也不是自身優勢,專業開設再完整,也沒辦法和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綜合性大學相提并論。
雖然更加完整的學科建設,有利于大學的人才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視野和復合能力,但從學科排名的單調數據上看,不如中央財經大學更加集中精力發展財經類專業成績那么亮眼。
不能簡單地說貿大衰弱了,更為合理的解釋是,大環境變化了,原本的優勢沒有了,加上被圈內圈外的大學互相擠占空間,貿大應該加強人才引進、強化專業優勢,找到自身合適的生態位,繼續秉持精英化教育理念,創出更好的行業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