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 營養師證怎么考
今天聊聊這個話題,怎么找到一個靠譜的咨詢師。
這是一個蠻復雜的問題,因為心理咨詢師在我們國家沒有一個嚴格、規范的認證和評價系統,而且,說實話,“心理咨詢師”這個職業本身都帶有很大問題,我愿將現代的心理咨詢師稱為“工業革命后現代化下的中世紀牧師”。呵呵。
但是,確實,人類的心理問題復雜多端,現在鑒于國內的同胞心理健康水準又低得堪憂,“心理咨詢”這個職業確實在市場上有它可行的必然性,只是,我來跟你說說怎么避坑。
首先,不要對心理咨詢師抱有幻想。就像中世紀的農婦寄希望于牧師,盼望著能通過牧師來鏈接到上帝以此來除去自己的所有苦難一樣,現在的人們,往往也寄希望于所謂的“心理咨詢師”,希望他們能夠除去自己所有的內心之苦。
但這是不可能的,這個想法徹底打消掉!
好了,接下來我給你講講靠譜的:
中國的心理咨詢亂象叢生,妖魔鬼怪橫行霸道,本想尋求心理咨詢協助的廣大“來訪者們”,往往有時候問題得不到解決也就算了,反而還有可能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浪費大量的時間、金錢,更有甚者,在咨詢過程中還要受到再次傷害。
這一點都沒夸張,這些年來,我見過的來訪者,因為迷信心理咨詢、覺得通過咨詢能夠解決“問題”,從而把大量的時間金錢用在做心理咨詢上,有一些來訪者是全國跑了個遍,有一些來訪者是負債借錢去做心理咨詢,最后的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屁結果都沒有。
所以這是我說的第一件事:不要迷信心理咨詢。
其次,在你確定要做心理咨詢的基礎上,我可以告訴您,心理咨詢是能夠解決一些問題、使得來訪者得到某些成長上的幫助、提升看待問題的角度和眼光,等等。這些都是有益處的。
那么,如果你已經破除了對心理咨詢的迷信,我可以給你接下來的建議了:
在中國,你能夠找得到的心理咨詢師一般分為三個“幫派”:江湖派、體制派、愛心派。
“江湖派”,是指市面上那些獨立或者掛靠心理咨詢機構來執業的咨詢師。這類的咨詢師,屬于在市場上野蠻生長,其中有優秀不錯的好人,但也有危險糟糕的壞人。
“體制派”,一般指有正式編制、在體制系統內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人。一般有高校的心理師、醫院體制內的心理師。技術不說,這一類的咨詢師如果你能聯系到,價格不會昂貴。當然,如果這位咨詢師單獨出來掙錢的話,那另當別論。但高校和醫院的咨詢師資源,并不是誰都有資格可享受的。
“愛心派”,我指的是社會上各種公益援助類的心理咨詢,他們的特點是免費,或者價格極低。
江湖派的心理咨詢一般是商業行為、由市場決定;體制派的心理咨詢屬于教育和醫療性質,主要受所在系統(高校、醫院)制約;愛心派就不用說了,用愛發電,丘比特說了算。
但無論哪的咨詢師,咨詢的基本倫理還是要遵守的。(比如,不能和來訪者發生多重關系,不能對來訪者的基本隱私進行泄露等等)
現在社會上大多數的心理咨詢服務,都屬于第一類,也就是“江湖派”。江湖派的名字沒有貶義,江湖派的咨詢師,大多數都是在社會上歷練摸爬了很久,其本質便是立足于市場,為了盈利而存在。所以在咨詢的設置和服務上,基本還是做得很好的。
但江湖派的缺點,就是貴。心理咨詢動輒一小時幾百成千,不是哪個普通家庭都能隨便承擔起的。
并且如果要找一個江湖派的咨詢師的話,建議還是找一些大平臺、大機構來選擇。在國內的話,比如說簡單心理、壹心理,算是做的時間比較長、相對來說靠點譜的,當然還有其他的平臺,大家可以去搜搜,我就不舉例子了。
另外,現在自媒體時代,很多心理咨詢師打個人IP,在網絡上做營銷,或許不用掛靠哪個機構就可以找到客戶。如果你在自媒體平臺上尋找咨詢師的話,可信度比在既定、已知的平臺上去找,要低。
再說說“體制派”吧。由于國內的具體現狀,醫院和學校里的心理咨詢需求量和來訪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能夠提供咨詢服務的咨詢師資源數量有限。而且醫院和高校的設置,往往很難讓一個人連續地享受到一段時間的完整服務。這個是弊端。
第三類是“愛心派”,很多公益活動會由一些組織發起,這類咨詢一般是免費的,或者價格較低,普通的來訪者也能夠承擔起。
它的弊處在于,資源有限,公益咨詢是好的,但是不能指靠公益咨詢去解決國內巨大的心理咨詢需求。而且,一些打著公益咨詢旗號的機構營銷行為,其本質就是為了賣后面的長期咨詢,“公益”,只是一種引流的噱頭和手段。這種“公益”,想必來訪者真正受益的可能性很小。
而且,一些“愛心派”的咨詢師,往往是咨詢經驗并不豐富的新手,他們愿意拿公益咨詢來“練練手”。不過,這也無可厚非。
總結一下,江湖派的咨詢師收費貴,但是大多有保障。體制派和愛心派的咨詢師數量少,雖然費用低廉,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享受到這樣的服務。找咨詢師,如果不差錢,那就盡情去找江湖派吧;如果確實無法負擔昂貴的心理咨詢費用,那就可以想辦法去利用利用體制派和愛心派的資源,尤其一些城市開設了心理咨詢能夠納入醫保的醫療政策,如果能用到醫保,將會減輕一大筆負擔。
但是,還是那句話,資源是有限的。
這篇文章本來打算多寫點東西,但是時間已經不早了,最后再只談一下如何匹配、認識一位咨詢師的方法吧。
除去上面的經濟、資源因素,在選擇具體的心理咨詢師上,可以這么說,咨詢師的專業背景和咨詢水平占三分之一,咨詢師的人品和個人特質占三分之一,你們之間的匹配程度也占三分之一。
咨詢師的專業背景就比較簡單了,可以看看他(她)是哪里畢業的,本科或者碩士都讀的什么專業,受過哪些專業的心理技術培訓,咨詢師是哪個流派為主的,他(她)做過多少案例,從業時間多久了,等等。
一般來說,中國的心理咨詢師,能夠或者說正在執業的,至少有一半以上本科或碩士讀的都不是心理學專業,而是后來自己從其他地方學習、積累的,如果說咨詢師在全日制學校畢業的專業不是心理相關,那么就要仔細了解一下咨詢師從其他地方、途徑是否學習了足夠的心理相關知識、內容,有沒有參加專業培訓,資質如何,如果說咨詢師雖然不是心理本專業畢業,但是自己在其他正規地方積累了足夠量的心理知識、技能,那么也是可以考慮的。
相反,如果是心理專業畢業的,但是卻沒有在具體的心理咨詢技術、流派上有額外、持續的進修和學習,那么也很難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做心理咨詢不是光看學歷,咨詢師個人要具備很多東西,才可以勝任這份職業。
學歷、專業考量完了,看一看咨詢師的從業年限,從業時間在3年以上,咨詢小時數在300-400小時以上的咨詢師,算是一個準入的小門檻,在這個門檻上的咨詢師,基本已經過了新手、小白的階段,而隨著咨詢閱歷的加深、咨詢經驗的累積,咨詢師在咨詢室當中的能力肯定是相應的正比例增加。但,不是絕對的。
有些做了幾千小時個案的咨詢師,或許不一定適合你,而他的水平也未必高。因為心理咨詢不光要看經驗的累積,也要看咨詢師在自己人生方面成長的程度和深度。
所以說,咨詢師的資質,包括專業、年限、咨詢經驗等等,這些只是考量的標準之一。
其次,咨詢師的人格和個人特質,也占三分之一。
有些個案小時數已經超過五六千小時,在這方面積累了足夠長的經驗的咨詢師,但在人生的其他方面,其個人的待人接物、生活管理上,卻是一塌糊涂,這樣的咨詢師能找嗎?不能。
數千小時的工作經驗只能說明一位咨詢師的職業閱歷,但并不能完全說明她的心理咨詢能力。假設有一位新手咨詢師,咨詢經驗沒有那么豐富,但是其人生高度、內心深度以及他(她)對人性和人類精神心理現象問題的理解足夠敏銳和深刻,那么這樣一位咨詢師,其能力是高于前面那位的。
咨詢師個人走過的心路,往往是比專業更為難得的東西。
當然,不要因噎廢食,這并不等于任何一個有足夠閱歷的人,都能當咨詢師。
翻開心理咨詢的教科書,告訴人們心理咨詢師要“不帶有自己的主觀偏好”、“保持自我的價值觀與立場中立”,這,其實很可笑。
當然,作為咨詢師來講,要讓個人的喜好不去干涉來訪者的選擇,例如,一位不信宗教的咨詢師是不能隨便下結論給一位基督徒來訪者說上帝是沒有的。類似這樣的比喻。
但是,真能做到客觀、中立嗎?能做到客觀、中立的話,我們還談論咨詢師的個人品質干什么?要論客觀中立、不摻雜個人感情的話,那AI機器人比哪一位心理咨詢師都做得更好,那為什么還需要找“人”來做咨詢呢?
只要是人,他的個人特質就難免摻到咨詢過程中來。你找今天的一位心理咨詢師,還是找曾經的釋迦牟尼、孔子、老子、蘇格拉底,讓他們來做心理咨詢,其個人特質也是一樣會影響到整個咨詢過程。
所以,“價值觀和立場中立”這句話,確實該改一下了。
不過這又涉及到復雜的咨詢流派理論取向的問題,說起來又復雜了,不再談。
最后,你和咨詢師的雙方匹配問題。
你要找一位咨詢師,就要認真去感受對面的這個人,這個人是不是你喜歡的,你和這位咨詢師待在一起是不是舒服,答案只在你的感受里。
如果來訪者去尋找一位咨詢師,咨詢師的背景足夠專業、經驗足夠豐富、簡歷介紹足夠好看,但是你和他(她)待在一起就是覺得哪哪不太舒服,他(她)不是讓你感覺很好的那個人,這個時候,你就不要迷信專業了,老老實實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感覺,是比抽象的理論更精準的測量儀。
如果一位咨詢師,你在和他(她)接觸的時候,由內到外的感覺都很好、很舒服,而這位咨詢師雖然看起來履歷沒有那么豐富,經驗也不是特別的資深,但是,往往,這才是最適合你的咨詢師。
他(她)需要適合你,并不是你適應他(她)。
最后總結一下:尋找一位合適的咨詢師,感覺很重要。你與一位可能在未來的日子里將在一段特殊的關系里一起同行、共處很長時間,一起解決、共同面對一些很復雜的事情,你的很多隱私秘密,心中的創傷,苦與累、愛與恨,都要告訴他(她),讓他(她)知道,在你信任他(她)的同時,他(她)還能夠一針見血、一絲不茍、一塵不染的慰藉你、支持你,給你力量,給你溫暖,而且不欺騙你、傷害你,不讓你覺得所托非人的這樣一個人,在你第一次與他(她)接觸的時候,任何的概念上的分辨、判斷、推理其實都不能夠知道他(她)是不是就是你要找的人,這個判斷的標準,往往很玄幻,就在你內心的感受里。
簡單說,就是你和這個咨詢師待在一起,是不是舒服。
關于心理咨詢到底能做什么、有沒有用的問題,留在以后有機會再談吧!本篇文章到此結束,希望每一位尋求心理咨詢幫助的人,都能夠從中成長獲益,而不是最終黯然離去。
"若吾輩之筆墨得君心,不妨轉而分享,四海之內,真偽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