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使金樽空對月 莫使金樽空對月武林外傳
每天學一點知識,讓生活充滿詩意
歡迎關注槐序姑娘
▼
今天我們來讀一首李白的經典詩篇。
李白性格狂放,隨性不羈,25歲仗劍出蜀,兩年時間揮金30萬,可謂朋友遍天下。
但是李白的求仕之路卻走得異常艱辛,直到43歲時才入翰林,且僅僅只供職一年就被玄宗賜金放還。
在這18年里,李白經歷了三段感情,亦有喪妻之痛,三個孩子的出生讓他分身乏術,不得不委身屈就。
此后,李白的人生更加渺茫,甚至一度入獄。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首詩,幾乎就是他一生的寫照。
01 | 品詩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出自李白的《將進酒》
將(qiāng)進酒:樂府舊題,為勸酒歌,故“將”作“請”解;
岑夫子:為岑勛,李白好友,隱鳴皋山,史料記載不多,但顏真卿的《多寶塔感應碑》為岑勛所撰寫;
丹丘生:即元丹丘,李白的貴人,無論是在仕途上,還是詩歌的創作上,元丹丘對他都多有幫助;
陳王:指陳思王曹植;
平樂:觀名,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富豪顯貴的消遣場所。
02 | 詩意
-
詩人大意可解為:
難道你沒看見,那黃河之水猶如從天上傾瀉而下,翻滾著奔向大海再也不回流。
難道你沒看見,高堂之上的明鏡里,是令人悲嘆的一頭白發,早晨還是黑的,晚上就變得如雪一般。
人在得意的時候,就是要盡情地享樂,不要讓酒杯空對明月,辜負大好年華。
上天賦予我們的才能,總會有用武之地,千金萬銀花沒了還能再次賺回來。
就讓我們烹羊宰牛痛痛快快地豪飲吧,一次喝三百杯都不嫌多。
岑勛啊,元丹丘啊,請爽快地喝吧,不要停下來。
我為你們唱一首歌,請你們仔細傾耳聆聽。
這些精美的樂器和食物都不算珍貴,只希望能醉生夢死不再醒來。
自古以來,圣賢都是孤單寂寞的,只有愛酒的人才會留下美名。
如陳王曹植昔日在平樂觀設宴,就是喝著瓊漿玉釀快意人生。
為何你還說沒有錢買酒?我們只管暢快地喝。
我還有一匹名貴的坐騎,和一件價值千金的裘皮大氅,不妨也叫侍兒拿去統統置換美酒,讓我們一起消除這無盡的人生煩惱!
03 | 解詩
-
李白詩篇天下第一,李白勸酒的功夫同樣是舉世無雙,不然也不會還有“酒仙”之譽。
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李白才剛剛為玄宗獻完《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735年)。
李唐王朝自認是李耳的后裔,所以崇尚道教,故李白在《大獵賦》中對道家思鄉多有闡述,以迎合玄宗。
奈何,和此前(734年)獻《明堂賦》一樣,投遞無果,玄宗還是沒有搭理他。
公元736年,岑勛千里尋訪李白至嵩山,元丹丘請李白相聚,以酒相待,遂李白寫下了這首《將進酒》。
同時還作了一首《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自然,李白此時是不得志的,求仕無門,故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之慨嘆。
李白出蜀以后,最先拜訪的就是司馬承禎,為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師,并寫下了《大鵬遇希有鳥賦》。
而元丹丘也是一位道士,李白所作的這一切,其實都是為了求仕,原因很簡單,因為玉真公主修道,而元丹丘和玉真熟識,且交好。
李白能得玉真青睞,并向玄宗舉薦,元丹丘功不可沒。
在李白這首詩里,有隨遇而安的灑脫,也有通透豁達的人生態度,同時還夾雜著郁郁不志后故作瀟灑,他的一生也是矛盾的,一邊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一邊又努力的想要當官。
所以說,這首《將進酒》幾乎是李白一生的寫照。
歷史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