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秦論原文及翻譯 過秦論上中下三篇
秦孝公這家伙占據崤山和函谷關的有利地勢,守著九州大地之一的雍州,雖然這時候的秦國勢力弱經常被幾個諸侯國欺負,但是打不過還躲不起嗎,所以他們君臣異常團結堅守基本盤,默默覬覦周王朝的那口大鼎,期盼著哪天能席卷天下,取代周王朝一統天下。秦孝公在他的好基友商鞅的協助下,在民風彪悍的大秦土地開始實行嚴格的法律,鼓勵大家閑時多扛鋤頭下地種莊稼,同時積極發展軍工業,對外秦國則關起大門,并時不時派人去挑撥離間山東那些諸侯國,默默看他們打來打去,好不熱鬧!就這樣,默默崛起的秦國人不費吹灰之力,奪取了魏國的西河這塊肥肉。
秦國人就像一堆干柴,秦孝公就是那火苗,星星之火終究可以燎原!秦孝公這老兒掛了后,繼位的秦惠文王、秦武王(這家伙名叫嬴蕩,死于扛鼎被鼎壓死,特別奇葩!)、秦昭襄王竟然都不是什么敗家子,他們先后繼承大秦基業,像蠻牛一樣繼續搞商鞅變法那套。當然了,勢力大增的秦國開始四面出擊,向南奪取了漢中,向西奪取了巴蜀少數民族的地盤,向東欺負魏、韓、趙等諸侯國,向北敢跟匈奴硬碰硬。這時候山東諸侯國才開始醒悟過來,他們突然意識到老秦人今非昔比,它已經由跟班小弟變成了老大,想揍誰就揍誰,山東諸侯國開始聯合起來,千方百計一起搞老秦人。諸侯國不惜一切代價,許給奇珍異寶、土地,用來招納天下人才。同時他們互相結盟,抱團對抗秦國。當時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些人都名噪天下,更是當時的仁義禮智信的模范代表,他們采用合縱的計謀相互結盟。當時山東諸侯國有蘇秦、陳軫、樂毅、吳起、孫臏、田忌、廉頗、趙奢等人才,況且這些諸侯國此時還家大業大,一人一口唾沫還可以淹死秦國,他們聯合起來準備大揍秦國一把。然而秦國人大開家門迎戰諸侯國聯軍,諸侯國聯軍隊卻慫了,退兵了。秦國人沒有付出什么代價,就讓山東諸侯國都窘迫不已。于是,他們的聯盟破裂了,這些諸侯國不心疼祖上的基業,爭先恐后地來賄賂秦國,秦國正好趁勝出擊,一一收拾諸侯國,諸侯國中強大一點的表示稱臣,弱小的諸侯國國君都親自來秦國朝拜。秦孝文王、秦莊襄王這兩個短命鬼,沒當幾天老大就兩腿一蹬歸西去了,此時秦國消停了一小段時間。
等到秦始皇繼位,他繼承祖上辛辛苦苦打下的家業,繼續攻城略地,他先后消滅了周王朝和其他諸侯國,一統天下,并自稱皇帝老兒,可謂八面威風,他繼續用治理老秦人那套嚴刑酷法來奴隸天下百姓。秦始皇精力無限,他還向南收拾少數民族百越,把百越劃入中原版圖,百越的首領只能像一個奴隸被押送到秦國。秦始皇又讓蒙恬在北方修筑萬里長城,狂妄的匈奴嚇得都退卻七百多里,哪里還敢南下來放馬,更談不上進犯秦國邊界。然而即便如此,成功人士秦始皇卻整天妄想著一群底層刁民想要鬧事,奪他的家產。于是他就廢除了古代君王的治國之道,就把他認為是妖言惑眾的諸子百家書都給燒掉了,想讓天下的百姓像傻子一樣接受秦朝萬世的統治。同時他還毀掉那些高大的城墻,除掉原來諸侯國的豪杰之士,把天下的兵器都沒收了,把這些兵器都融化了,鑄成了12個銅人,以免刁民造反。然后秦始皇憑借華山、黃河這些天險之地,讓優秀的將領守住要害之地,底層官員則拿著武器整天盤問過路的人,內容大概是“你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天下已經安定下來,秦始皇認為憑借這些天險和地方武裝力量,可以讓秦國的子孫萬代一直稱帝,當天下人的爸爸。
秦始皇掛了以后,他的威名還在邊遠的山溝溝回響著。然而陳勝不過是一個秦國最底層人士,跟奴隸沒什么兩樣,后來還被征發去守衛邊疆。陳勝既談不上賢德之人,也不是什么富有之人。然而他在戍卒的隊伍中突然振臂一呼,帶領這幾百個跟他一樣的人就起來造反,他們用樹干、鋤頭當武器,天下的豪杰也都起來響應他,最終竟然消滅了不可一世的秦國,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
照道理,秦國的土地并沒有縮小,它原來的雍州之地,崤山和函谷關這兩個天險之地也都在自己手里。陳勝這個底層人士,哪里能比得上山東諸侯國的國君那樣尊貴;他們的武器也只是木棍、鋤頭,哪里比得上諸侯國專業打造的武器;那群戍卒更是比不上六國精良的部隊;深謀遠慮、用兵之道就更沒有謀士為他們策劃了。然而諸侯六國被秦滅掉了,陳勝卻滅掉了秦國,完全讓人大跌眼鏡。秦從整天挨打的弱小國家,發展到到處揍人的老大,最后取代周王朝一統天下,已經一百多年了;統一天下后,秦始皇把天下作為自己的家業,崤山、函谷關就當做自己的內宮;陳涉這個戍卒一起來造反,秦國就滅亡了,秦王子嬰甚至于都被楚人項羽所殺,被天下人恥笑,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就因為秦國自以為了不起,統一了天下卻不施行仁政疼惜百姓,從而使攻守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