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沒之熊心歸來 電影《熊出沒之過年》
央視財經(《老爸全知道》)“動畫片是如何制作的?”,“問問”又問出了讓人頭疼的問題,好在“老爸”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又能拍著胸脯告訴兒子“老爸全知道”啦!
電視劇里的情節,都是演員們表演出來的。但是,動畫片里的人物都不是真實存在的,也沒有真實的人在表演,那么動畫片里的這些人物都是怎么動起來的呢?
中國電影博物館講解員吳敏告訴“問問”和“老爸”:“早期的動畫片全部都是動畫師手工來繪制完成的,每張圖畫和另一張圖畫之間的差別,都是非常細小的。動畫片放映一秒鐘就有25幅圖畫,而一分鐘的動畫片,就需要動畫師把1500張圖畫,進行連續的放映,這樣我們就能看到動畫的連續效果了。”
在那個時候,叔叔阿姨們想做好一部動畫片是需要花費很多很多精力的,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
中國電影博物館講解員吳敏告訴“問問”和“老爸”:“20世紀80年代開始,開始用電腦來進行動畫制作,這樣就大大減輕了手繪動畫的工作量,讓動畫片制作,更加便捷快速。”
現在的絕大多數動畫片,都是通過電腦制作的。為了讓“問問”搞明白如今的動畫片是如何制作的,“老爸”還找到專家為“問問”演示了現代動畫片的制作方式。
《熊出沒之熊心歸來》副導演林匯達告訴“問問”和“老爸”:“《熊出沒》是國產三維動畫,如果說起國產二維動畫,我們更多想到的是《大鬧天宮》和《哪吒鬧海》。三維動畫和二維動畫不同的就是技術上更加復雜,然后三維動畫的呈現就會更真實,代入感會更強。”
所有的動畫片在最開始時,都需要先經歷策劃立項創造人物和故事基礎的過程。
每一集動畫片都有它要表達的主題和立意,在寫好本集動畫片的文字版故事劇本之后,動畫片制作師們就要開始畫分鏡臺本了。
《熊出沒之熊心歸來》副導演林匯達告訴“問問”和“老爸”:“分鏡頭其實就是表達。首先,制作分鏡要徹底的理解劇本,把劇本提煉出來,然后用畫面表達出來。”
這一步完成之后,故事就由文字變成了一張張平面圖畫了,接下來要對分鏡頭草圖進行下一步詳細制作。
《熊出沒之熊心歸來》副導演張秉君告訴“問問”和“老爸”:“接下來就會進入到中期的制作環節,就是把二維的世界,變成三維的世界。我們以熊大為例,那它先進入到的第一個制作部門就是建模,比如在電腦里建立一個立方體,這就是最簡單的一個三維模型,然后把它像揉橡皮泥一樣,捏成熊大的一個整體模型。”
這個時候的人物形象還是不能動的,想要讓形象動起來,還有一個關鍵的步驟。
《熊出沒之熊心歸來》副導演張秉君告訴“問問”和“老爸”:“不能動怎么辦呢?我們就會模擬人物,對這個模型給它賦予骨骼,同時在骨骼的基礎上,像一些關節點,我們都會去做一些控制器,讓這個角色能夠動起來。”
接下來,動畫師把所有設計制作好的 環境背景、人物形象等等的三維模型收集在一起,然后就可以讓人物在設計好的環境中按照故事情節做相應的動作了。
《熊出沒之熊心歸來》副導演張秉君告訴“問問”和“老爸”:“制作動畫會交給專業的動畫師,要先去研究出來的分鏡,看一下分鏡里邊的角色是怎么表演的,然后同時動畫師會對著鏡子,自己去擺各種各樣的表情,包括動作怎么去動起來,在研究了每個造型之后,才會在電腦上,去完成動畫的部分,角色的動畫部分。”
經過這么多環節之后,原先寫在紙上的幾句劇本變成了立體并可以播放的連貫畫面。但在這個時候,動畫片還是黑白的。
《熊出沒之熊心歸來》副導演張秉君告訴“問問”和“老爸”:“接下來就會進入到燈光環節,會去模擬各種自然光線,讓整個的三維世界亮起來,最后會進行合成環節,對所有畫面當中的角色,還有道具和場景,每一個元素都會去上色,讓整個世界變的五彩繽紛起來。”
進行到這一步,動畫片的主體基本完成,與平時看到的動畫片唯一不同的,就是沒聲音。那么動畫片里的聲音都是怎么來的呢?
《熊出沒之熊心歸來》副導演張秉君告訴“問問”和“老爸”:“畫面完成之后,就會進入到后期制作環節,首先會進行配音,配音會根據已經做好的動畫,對每一個角色,去完成聲音的表演,但是聲音世界不光只有配音一項,還有音樂,然后還有環境聲,這些就會進入到音頻部門,去完成音樂和音效的制作。之后,把聲音和畫面結合起來,整個動畫片就已經制作完成了。”
這樣一來,一個動畫片就制作完成了。雖然現在有了電腦的幫助,但想要完整的制作一集動畫片出來,同樣需要很多專業人員,共同配合一點一點精心制作才能完成。所以當我們在觀看動畫片覺得開心快樂的時候,也不要忘了那些在幕后付出辛苦參與制作的動畫師們啊。
《老爸全知道》徹底突破以往形態,采用情景科普劇模式,以情景喜劇+現場科學實驗+外拍權威驗證的方式為孩子們提供形式輕松有趣、內容科學嚴謹的答案,為孩子們解答疑問,傳播知識。
10月21日18:28分,CCTV2播出第五集,敬請收看。
(本文編輯:魏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