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網
暑期創作大賽
一:學校概況
211、雙一流、國重點,教育部直屬。位于四川成都。
是中國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學府,中國土木工程、礦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發祥地,也是1921年中國首次建立“交通大學”的最早源頭之一。
二:學校簡史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以后,清政府意識到鐵路對調兵運械與國計民生的重要性,開始著手建造鐵路。
為了培養鐵路人才,1896年,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成立。
1896—1900年,學校招收學生3屆4批,共90人。1900年,第一屆學生17人畢業,他們中的一些人跟隨“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參加了京張鐵路的修建。
1900年,由于八國聯軍入侵,學堂被迫停辦。
1905年,學校在唐山復校,改名為唐山鐵路學堂。
1906年,學校增設礦科,更名為山海關內外路礦學堂。1908年,學堂由清政府郵船部直轄,更名為郵船部唐山路礦學堂。1913年,學校奉教育部、交通部令,更名為唐山工業專門學校。
1920年,時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的葉恭綽以“交通要改亟需專才&34;為由提出改組交通部部屬學校。1921年,交通部所屬的北京、唐山、上海三所高校合并,統一更名為交通大學,總部設在北京。唐山校區定名為交通大學唐山學校。
1922年6月,北洋政府通過交通部議案,將上海、唐山兩校分開辦學。7月,分別設立交通部南洋大學和交通部唐山大學(北京學校稱為交通部唐山大學北京分校)。
1927年7月,學校被改組為交通部第二交通大學(上海校與北平學校分別改名為交通部第一與第三交通大學)。1928年9月,交通部將第一交通大學、第二交通大學、第三交通大學合并,稱為交通部直轄交通大學。
同年11月,學校改為隸屬于鐵道部管轄。上海、唐山、北平三校被合并為鐵道部交通大學(也被稱為國立交通大學)。上海學校作為總部,北平學校改名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唐山學校改名交通大學唐山土木工程學院。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學校被日軍占領。師生被迫多次遷徙,先后在湖南、貴州、重慶辦學。
1937年底在湖南湘潭復校。1938年3月,教育部指令,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暫行并入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5月,學校遷往湖南湘鄉楊家灘。 1938年,武漢淪陷,舉校再次被迫西遷。1939年,學校在貴州平越古城(今福泉市)復課。
1941年7月,教育部下令將學校校名改為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北平鐵道學院。由于該校名在校內引起爭議,1942年1月,教育部更改前令,組建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下設唐山工程學院和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1944年11月,日軍攻占貴州獨山,學校被迫再次遷校到四川璧山辦學。
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8月,接教育部令,學校更名為國立唐山工學院,歸教育部直轄,遷回唐山原址辦學。原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更名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遷回北平。
至此,唐、平、滬三校于1928年第二次組成的統一的交通大學再次解散,成為三所獨立的大學。
1949年,新中國成立,學校由中央軍委鐵道部接管,組建中國交通大學。本部在北京,下設唐山工學院和北京鐵道管理學院。學校更名為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
由于中國交通大學的校名在中國高校中引起了討論,1950年8月,將中國交通大學更名為北方交通大學。學校更名為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北方交通大學撤銷。學校更名為唐山鐵道學院,歸鐵道部管理。采礦、冶金、化工、建筑、水利、通訊等系(組)師生調整到外校。
1964年9月,根據中共中央建設大三線的精神,鐵道部決定學校遷至四川峨眉。
1972年,學校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
1981年,西南交通大學成為中國第一批有權授予博士、碩士的單位。
1989年,總校由峨眉遷往成都。從而形成了成都、峨眉兩個校區。
1994年,學校通過鐵道部和國家教委組織的“211工程”專家組預審,成為全國最早進入“211工程”建設階段的高校之一。
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院正式成立。
2004年,犀浦校區正式啟用,學校“一校兩地三校區”辦學格局正式形成。
2022年2月,西南交通大學入選第二輪“雙一流”高校名單。
三:學科建設
94個本科專業,4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四:師資
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150余人;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6個,國家級教學團隊8個、國家級教學名師7人。
五:報考注意
現有三個校區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成都犀浦校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犀安路 999 號)、成都九里校區(四川省成都市二環路北一段111號)、成都東部(國際)校區(四川省成都市東部新區林棲大道三岔TOD區域)。
其中,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城市設計以及智慧交通專業的辦學地點在成都東部(國際)校區,在成都東部(國際)校區正式啟用前,過渡辦學地點在成都犀浦校區。
按照平行志愿投檔的批次,調檔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05%以內。按照順序志愿投檔的批次,調檔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20%以內。
學校認可各省(區、市)加分以后形成的投檔成績(含小數位),并作為錄取和安排專業依據。以分數優先方式、結合專業志愿,排隊安排考生專業,專業之間無分數級差。
若考生投檔成績相同時,理科(或綜合改革)依次按數學、語文、外語成績確定錄取先后順序;文科依次按語文、數學、外語成績確定錄取先后順序。
對無法滿足所填報專業志愿且服從專業調劑者,學校按考生投檔成績由高到低調劑到未錄滿的相應科類或專業組內的專業;對無法滿足所填報專業志愿又不服從專業調劑者,學校作退檔處理。
請色盲、色弱考生慎重報考以下專業:車輛工程、交通運輸類、安全工程、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自動化、建筑學、建筑類。
學校以英語為外語語種安排教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主要課程采用全英文教學,考生應有較好的英語基礎,建議非英語語種考生在報考時慎重選擇。
六:優勢專業
1:雙一流專業
交通運輸工程
2:國家重點一級學科
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
3:國家重點二級學科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載運工具運用工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橋梁與隧道工程
4:第四輪學科評估
交通運輸工程A+、土木工程A-
馬克思主義理論B+、機械工程B+、電氣工程B+、信息與通信工程B+、計算機科學與技術B+、管理科學與工程B+、工商管理B+
力學B、材料科學與工程B、測繪科學與技術B
電子科學與技術B-、控制科學與工程B-、建筑學B-、軟件工程B-
外國語言文學C+、物理學C+、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C+、城鄉規劃學C+、公共管理C+、設計學C+
中國語言文學C、數學C、統計學C、生物醫學工程C、環境科學與工程C、藥學C-
七:科研
1:國家級重點科研基地
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籌)、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陸地交通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高速鐵路運營安全空間信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綜合交通運輸智能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現代交通通信與傳感網絡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現代軌道交通車輛設計與安全評估技術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安全保障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拉共體軌道交通聯合實驗室
系統可信性自動驗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綜合交通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軌道交通工程動力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2:教育部重點科研基地
材料先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磁浮技術與磁浮列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高速鐵路線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先進驅動節能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