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我國機器人產業取得進展,尚在初期階段
9月10日-13日,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舉辦。11日,世界機器人大會主論壇“領航峰會”召開,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做了主旨報告,介紹了當前全世界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技術進展,也對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做了總結和展望。
辛國斌表示,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取得了新進展,在基礎能力、產品質量、集成應用等方面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中國機器人產業總體尚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很多關鍵核心技術仍然有待進一步突破,高端供給仍然不足,行業應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世界機器人產業穩步提升,已經能情感交互
辛國斌介紹,機器人產業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正呈現新趨勢。
首先,機器人產業規模正穩步提升,有力支撐經濟增長。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從2016年的204億美元持續增長到2019年的306億美元,年均增長14.5%。特別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服務機器人逆勢增長,預計2020年同比增長20.7%。
其次,辛國斌指出,當前機器人產業的應用場景廣闊。例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清潔消毒機器人無接觸室內配送機器人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廣泛應用于餐廳、酒店醫院及隔離點等場景,有效保障人類健康安全。此外,外部和機器人、護理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創新產品不斷涌現,已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好幫手。
機器人產業的另一個重要趨勢是智能化。辛國斌指出,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智能傳感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深度應用,機器人智能化發展呈現多維升級的新特點。一是從單一感知向全域感知提升,六維力傳感器、激光雷達、三維視覺傳感器等機器人專用傳感器的大量應用,讓機器人對周邊環境的感知更加全面。二是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升級,例如臉書人工智能研究團隊基于深度學習系統,訓練機器人實時適應不同的運行環境,準確理解外部環境,并實時作出應變決策。三是從單機智能向集群智能演進。
此外,如今的機器人已經具備一定情感。辛國斌向聽眾分享了國外基于多模態融合感知技術的情感交互機器人的進展。例如美國柯達公司發布的機器狗裝載了多種傳感器,具備豐富的視覺、聽覺、觸覺和嗅覺,能夠感知人的情緒,并與人情感交互。
中國機器人產業取得進展,但總體尚處于初期階段
辛國斌介紹,近年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取得了新進展,在基礎能力、產品質量、集成應用等方面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在產業規模方面,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蓬勃發展,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2020年裝機量占全球的44%。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從7.2萬套快速增長到21.2萬套,年均增長31%。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服務機器人、各種機器人制造企業營業收入529億元,同比增長41%。
辛國斌指出,未來,隨著醫療、養老、教育等行業智能化需求的持續釋放,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蘊藏巨大的發展潛力。
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在前沿技術上也取得進步。辛國斌提到,一些以前只能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場景,已經走進了現實生活。例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應用北京百匯威康的5G手術機器人,成功遠程輔助實施了腦內血腫清除手術。
應用方面,辛國斌介紹,在高端應用方面,工業機器人已經成功應用于航空、航天、造船、汽車、發動機等多個高端制造行業。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在醫療手術、教育服務、安防巡檢、災后救援等高附加值服務場景實現了突破應用。
此外,機器人不僅應用于高科技行業,也在逐漸向家具、食品、冶金、建筑、紡織、鑄造、鍛造、陶瓷、衛浴等傳統行業延伸,有效解決了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難的問題,以及惡劣環境高風險作業等行業的痛點問題。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已在47個行業大類,129個行業中類中廣泛應用。
最后,辛國斌總結,中國機器人產業總體尚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很多關鍵核心技術仍然有待進一步突破,高端供給仍然不足,行業應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要緊緊把握機器人技術發展趨勢,共同突破機器人系統開發等共性技術,研發仿生感知與認知等前沿技術,推進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提高機器人智能化和網絡化水平。”他說。
采寫:南都記者李婭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