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院士:我國年底或發放5G牌照
在11月2日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院士峰會上,5G技術的應用成為專家和企業代表的最熱話題。我國光纖傳送網與信息寬帶網專家鄔賀銓院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我國今年年底可能開始發放5G牌照,基站建設現在基本上可以商用化。他說在3G、4G時代,我們比發達國家晚了很多年;而在5G的產業化準備上跟它們同步,甚至在系統和應用等某些地方還會走在前面。他還預測,應用了5G技術的智能網聯汽車,將是帶輪子的寬帶移動智能終端,也是產業創新的方向。
中國5G用戶規模
將超其他國家
鄔賀銓說,5G技術的國際標準化進程明年9月可以完成。過去這樣的技術標準要好幾年才能系統應用,而5G的進展不會這么久,不少國家計劃在明后年投入商用,如日本將在東京舉行的2020年奧運會正式使用5G。中國到今年年底可能會發放5G牌照,基站現已能夠達到商用水平。而且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占全部網民的98%,用戶規模將超過其他國家。但也要看到,在芯片、移動終端操作系統等基礎技術上,我國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
開發5G技術將有什么實際好處呢?他解釋說,5G有三大應用優勢,一是增強應用寬帶,5G將比現有的速率提高10倍;二是高可靠、低時延,可靠性達到99.999%,時延要從10毫秒降到1毫秒,將來可支持遠程醫療、500公里時速的高鐵應用等;其三是大連接,1平方公里能有100萬個傳感器連到網上。
5G技術將令汽車成為“帶輪子的智能終端”
鄔賀銓在大會上作《5G賦能智聯汽車》的演講時提出,5G技術將完全改變汽車的功能。他說,現在依靠數據所建立的城市大腦來驅動城市的運行,而在5G時代,數據會更豐富,定位會更準確,響應會更快。
“我認為,5G是為網聯汽車而生的,是面向移動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特別是車聯網。”他指出,汽車就是一個物聯網節點和大數據源。2020年的汽車將搭載10多個CPU,加上遠程軟件升級和寬帶無線的多通信鏈路,智能網聯汽車將成為帶輪子的寬帶移動智能終端,具有5G短程通信和物聯網的通信能力,有與低軌衛星和北斗及GPC的聯網能力。
未來,智能網聯汽車將成為汽車產業換代的新機遇。現在,汽車電子系統占總成本的30%—60%。是汽車的主要利潤所在。而未來汽車創新的80%會來自汽車電子和智能網聯系統。到2020年,全球的汽車電子系統與車聯網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