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醫藥大學 張雪峰談中醫針灸推拿
天津中醫藥大學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醫學院,2006年更名為天津中醫藥大學,系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是原國家教委批準的唯一一所中國傳統醫藥國際學院,是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2017年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雙一流),中藥學為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中醫內科學和針灸推拿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天津中醫藥大學擁有靜海團泊校區、南開玉泉路校區,主校區坐落于天津市靜海區團泊湖畔,占地2600余畝,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植物園、最先進的中醫藥科技園。
天津中醫藥大學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張伯禮、石學敏、劉昌孝),國醫大師2人(張伯禮、石學敏),全國名中醫5人(張伯禮、黃文政、武連仲、毛靜遠、賈英杰)。學校設有6個學科門類31個本科專業,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中藥學A-,中醫學和中西醫結合B+;藥理學與毒理學、臨床醫學進入ESI前1%。
天津中醫藥大學擁有直屬附屬醫院4所,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專科)51個。其中,第一附屬醫院是全國首批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輸出醫院、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國家中管局中醫藥高層次人才綜合基地、國家中醫應急醫療隊伍和疫病防治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建設單位和全國中醫文化建設示范單位。
新冠疫情期間,天津中醫藥大學的科研團隊聯合京津冀和武漢科研醫療單位,將臨床救治和科研攻關協同推進,在全國率先完成了新冠肺炎大樣本中醫證候學調查研究和藥物篩選研究;制定了全療程中醫藥規范化治療方案;承擔國家科技應急攻關項目,研制了第一個新冠肺炎臨床療效評價核心指標集,率先完成了對數十個中成藥的臨床評價研究;研發了中藥新藥“宣肺敗毒方”,納入國家推薦“三藥三方”,完成新藥研發并成功轉化;研發了“清感飲”系列茶藥并在天津市醫療機構調劑使用。張伯禮院士榮獲“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22年,天津中醫藥大學在江蘇投放招生計劃55個,其中物理類48人,歷史類7人。
2022年物理類最低投檔線534分,全省排名第70648名。與2021年最低投檔線516分(省排名69940)相比,雖然上升18分,但省排名下降了708名。歷史類最低投檔線528分,全省排名第20594名,與2021年最低投檔線530分(省排名24093)相比,下降了2分,省排名上升了349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