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職業大學 天津職業大學升為本科
7月13日,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呂雙雙在實驗室工作。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新華社天津8月19日電(記者梁姊)這個暑假,天津職業大學負責人王海龍真正感到了一絲“放松”。他對自己的學生團隊在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已完成賽項的成績非常滿意,也為本校應屆畢業生的良好就業率而開心。
天津職業大學今年5373名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已近92%,平均月薪達到5000元。王海龍說,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這樣的數據讓人欣慰。
今年21歲的天津職業大學應屆畢業生李東宇,已入職卡斯馬汽車系統(上海)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成為一名汽車零件質量巡檢員,轉正后月薪可達6000元。
對于這個來自農村家庭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份不錯的工作。“這是一家新成立的分公司,職業上升的空間很大。”李東宇說。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大多數職業院校的學生都是在中考、高考成績不理想的情況下入學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的人生就此平庸。
8月8日,在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比賽場地內,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們進行賽前準備工作。新華社記者趙子碩攝
職業教育為不能進入普通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提供了不同選擇——通過掌握先進技能實現高質量就業。
“職業教育傳授的技術和技能,也能夠讓他們像普通高校學生一樣成為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王海龍說。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說,企業招工難與大學生就業難的資源錯配現象,正在因職業教育的不斷壯大而逐步緩解。更重要的是,良好的職業教育正在幫助中國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裕。
中國教育部今年5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共有職業院校1.12萬所,在校生超過2915萬人。過去3年,中國高等職業院校總計擴招413.3萬人。
在國家政策的激勵下,2021年,高職院校輸送了398萬名技術技能人才,比10年前增加了70萬人。此外,職業院校每年開展的各類培訓人數達到上億人次。
8月8日,在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室內,老師正給學生講解設備操作要領。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職業教育是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的一個重要途徑。中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到2025年,中國要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而在2020年,這個數字是10.8年。
剔除其他影響因素,受教育年限的提高與收入的增長呈正相關。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家約書亞·安格里斯特和勞動經濟學家艾倫·克魯格的研究顯示,接受12年教育的人比起11年的收入增加12%,接受16年教育的則要高出65%。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藥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開設了中國目前唯一一門質譜儀操作使用課程。這是一款中國新近實現自主研發的醫療設備,用以進行新生兒遺傳病和治療藥物監測等精準醫療項目。
藥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師徐亮告訴記者,此領域專業人員的稀缺性,有望給能夠操作質譜儀的畢業生帶來每月上萬元的薪資收入。
隨著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高素質、高技能的一線制造業工人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十分緊俏的。
近年來,貫通“中高本碩博”的職業教育培養體系已在中國完整建立。今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這是此法時隔26年來的首次修訂,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被明確寫入。
遼寧沈陽市居民張巖為今年高考的兒子選擇了一所高職院校的動畫設計專業。據她了解,在企業和學校聯合培養模式下,該校學生畢業后能進入動畫企業工作,起薪能達五六千元。
“作為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壯大的受益者,我們感到很幸運。”張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