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5f1t"><meter id="v5f1t"><dfn id="v5f1t"></dfn></meter></address>

<nobr id="v5f1t"><i id="v5f1t"><em id="v5f1t"></em></i></nobr>
      <font id="v5f1t"></font>

    <font id="v5f1t"><ruby id="v5f1t"></ruby></font>

      <listing id="v5f1t"></listing>

        <dfn id="v5f1t"><ruby id="v5f1t"><form id="v5f1t"></form></ruby></dfn>

            <dfn id="v5f1t"></dfn>

            <progress id="v5f1t"><b id="v5f1t"><strike id="v5f1t"></strike></b></progress>

              <font id="v5f1t"></font>

                      阿里云叫板AWS,“阿里云速度”能保持多久?

                      導讀關健3月初,亞馬遜旗下云計算服務AWS出現S3存儲故障長達4個小時,導致依賴AWS服務的Airbnb、圖片社交Pinterest、協同應用Slack等一大批互聯網服務商瞪眼干著急,剛上市的Snapch

                      關健

                      3月初,亞馬遜旗下云計算服務AWS出現S3存儲故障長達4個小時,導致依賴AWS服務的Airbnb、圖片社交Pinterest、協同應用Slack等一大批互聯網服務商瞪眼干著急,剛上市的Snapchat也因此受到影響。隨后,微軟云服務Azure也出現宕機。國內廠商青云也在前兩天發生了數據中心電力故障。

                      “黑天鵝”事件一次次席卷云計算公司,會讓客戶信心下降,進而讓行業倒退?并沒有。

                      與其他互聯網技術相比,云計算已經算是一個很精密的機器,一層又一層的容災備份防患于未然,但這不代表它可以達到100%的穩定性。

                      現在國內流行一個概念叫“3A公司”(AWS、Azure、Alicloud),代表該領域的全球最強者。事實上,這三家并沒處在同一個量級上,AWS收入規模2016年超過122億美元,利潤有31億美元。相比阿里云在2016年的收入是8.3億美元,基本上是15倍的關系。之前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報告甚至測算,亞馬遜的計算能力相當于其他14家競爭對手的總和。

                      從阿里云兩年前啟動國際化布局,到2015年二季度阿里財報首次披露云計算營收,再到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在2015年下半年稱在四年內趕超AWS,像三級火箭一樣將兩家公司的比較熱度沖上了天。

                      在美國市場,阿里云雖然已在東、西部組建了兩個數據中心,但客戶大多以大拿科技等中國出海創業公司為主。AWS在北美市場的主要競爭者目前還不是阿里云,而是微軟、IBM和谷歌。

                      同樣在中國市場,很多人忽視了一個“AWS中國”,即AWS在中國監管要求下找到的中國區運營代理商——創業板公司光環新網。由于AWS進入中國較晚,再加上中國政府對數據留存的政策限制,導致AWS在中國的營收只有阿里云的零頭。

                      可見,在前景最被看好的中美云計算市場,雙方目前在對方地盤均無明顯威脅。在營收數字背后比拼的首要維度是針對第三方市場的開拓能力,而亞太和歐洲將最有可能成為雙方未來的主戰常AWS在這兩個區域具有先發優勢,但阿里云在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中東等地的開拓速度很快。

                      相比之下,阿里云在海外小心謹慎,在德國與沃達豐合作,在日本與軟銀合作,在迪拜與Meraas合作,都是交由熟悉市場的當地企業運營;亞馬遜表現得更強勢,大多是自己建設數據中心。這兩種模式孰優孰劣,至少三年才能見分曉。

                      第二個比較維度來自產品矩陣與價格。目前,AWS擁有超過1500種產品和2100余種第三方模塊,在全球16個地理區域內運營著42個可用區。這個產品矩陣超過任何一家競爭者。產品線的豐富度是拓展不同市場的基礎之一,而產品背后往往與價格掛鉤。

                      阿里云2015年實施了17次降價,AWS產品的整體價格目前高于阿里云,但降價趨勢上雙方保持一致。降價的最直接目的是大魚擠走小蝦,同時讓等體量的競爭對手陷入被動。

                      隨著營收的增長,很多人好奇阿里云的盈虧平衡點是否將很快到來。但無論對阿里云還是已經盈利的AWS,盈利只是策略問題,而非能力問題。阿里云眼下要的是市場,絕非利潤,因此其盈虧平衡未必會在接下來的這個季度到來。

                      此外,降價背后考驗著雙方與Intel、AMD等上游廠商的合作緊密度,是否能提前拿到未上市的硬件產品去擴充自己的云。根據摩爾定律,時間優勢意味著更低的成本空間。

                      第三個比拼點將放在更長遠的生態競爭上。云計算領域未來也可能出現這種生態模式,AWS、阿里云提供IaaS層服務外,還在各自云市場(相當于store)上提供來自第三方或自己的SaaS軟件產品,作為平臺向第三方分成。

                      AWS構建云生態的一個優勢是,全球前20名軟件公司基本來自歐美國家。而中國IT行業斷檔式的發展導致其在過去20年缺席了軟件層的舞臺,一直扮演國外軟件外包代理商角色,云生態中SaaS層的豐富度是一個相對短板。

                      最后仍要回到數字上。阿里云讓AWS感到潛在威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阿里云已經連續7個季度超過100%的收入增速,這個速度至少是AWS的2~3倍。未來一個著眼點在于這種“阿里云速度”能保持多久?2016年四個季度阿里云的同比增速分別是175%、156%、130%、115%,呈現遞減趨勢。這背后考驗阿里云對大客戶(政府、大型國企等)的吸引力以及拓展新行業客戶的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王書”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
                      <address id="v5f1t"><meter id="v5f1t"><dfn id="v5f1t"></dfn></meter></address>

                      <nobr id="v5f1t"><i id="v5f1t"><em id="v5f1t"></em></i></nobr>
                          <font id="v5f1t"></font>

                        <font id="v5f1t"><ruby id="v5f1t"></ruby></font>

                          <listing id="v5f1t"></listing>

                            <dfn id="v5f1t"><ruby id="v5f1t"><form id="v5f1t"></form></ruby></dfn>

                                <dfn id="v5f1t"></dfn>

                                <progress id="v5f1t"><b id="v5f1t"><strike id="v5f1t"></strike></b></progress>

                                  <font id="v5f1t"></font>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