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而不舍下一句經典詩詞(鍥而不舍下一句)
大家好,小飛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鍥而不舍下一句經典詩詞,鍥而不舍下一句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鍥而不舍的下一句是:金石可鏤。
2、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3、謂只要堅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屬、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飾。
4、引申為: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再難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5、鍥而不舍(漢語成語)鍥:鏤刻;舍:停止。
6、不斷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7、二者都是出自:荀況——《勸學篇》:“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8、”譯文:不能夠堅持,腐朽的木條都折不斷,能夠堅持,金屬、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飾。
9、擴展資料:鍥而不舍正音:鍥,音qiè,古“契”同“鍥”,意為用刀子刻; 現代漢語中多用“鍥而不舍”;鍥而不舍辨形:“契”同“鍥”,前者音為qì,后者為qiè。
10、鍥而不舍辨析:“鍥而不舍”和“持之以恒”都可形容有“恒心”。
11、但是“鍥而不舍”是帶有比喻性,更加形象;而“持之以恒”是直陳性的。
12、鍥而不舍蘊含的道理: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專心致志地去做就沒有不成功的。
13、2、毅力和決心是人生成功路上至關重要的。
14、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15、鍥:鏤刻;舍:停止。
16、不斷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7、中性詞,含貶義或褒義詞,本詞的詞性仍處于爭議中;出處為《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18、”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十二》曰:“要治這麻木狀態的國度,只有一法,就是‘韌’,也就是‘鍥而不舍’”。
19、【正音】:鍥,音qiè,古“契”同“鍥”,意為用刀子刻; 現代漢語中多用“鍥而不舍”;【辨形】:“契”同“鍥”,前者音為qì,后者為qiè。
20、【辨析】:“鍥而不舍”和“持之以恒”都可形容有“恒心”。
21、但是“鍥而不舍”是帶有比喻性,更加形象;而“持之以恒”是直陳性的。
22、戰國末期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荀況(即荀子)在《勸學》中教育人們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23、這個詞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不停地雕刻,就連金屬和石頭那么硬的東西都可以鏤穿。
24、其中“鏤刻”是一種精細的雕刻方式。
25、在哲學思想方面,荀子認為自然發展有其客觀的規律;反對天命,不迷信鬼神,認為人定勝天;還主張因地、因時制宜,充分發揮人的才能,促使萬物發展。
26、在教育方面,他寫過一篇十分著名的文章——《勸學》,來闡明他的教育思想。
27、《勸學》中記述了他在教育、學習方面的很多理論,對后世影響十分深遠。
28、比如,他認為人接受教育,努力學習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使學生超過老師,后人勝過前人。
29、在《勸學》中,荀子還用鏤刻金石來說明學習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30、他寫道: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31、后人就是根據這里鍥而不舍的意思總結出了這句成語。
32、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鏤刻而不能堅持下去,就連朽木也不會被折斷;但若堅持一直不停地鏤刻,就是金屬、石頭也會被鏤穿。
33、學習知識是一個由少到多、日積月累的過程,高深淵博的學識是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34、所以人們學習時一定要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才會取得成功。
35、鍥而不舍的下一句是:金石可鏤。
36、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37、謂只要堅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屬、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飾。
38、引申為: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再難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39、鍥而不舍(漢語成語)鍥:鏤刻;舍:停止。
40、不斷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1、二者都是出自:荀況——《勸學篇》:“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42、”譯文:不能夠堅持,腐朽的木條都折不斷,能夠堅持,金屬、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飾。
43、擴展資料:鍥而不舍正音:鍥,音qiè,古“契”同“鍥”,意為用刀子刻;現代漢語中多用“鍥而不舍”;鍥而不舍辨形:“契”同“鍥”,前者音為qì,后者為qiè。
44、鍥而不舍辨析:“鍥而不舍”和“持之以恒”都可形容有“恒心”。
45、但是“鍥而不舍”是帶有比喻性,更加形象;而“持之以恒”是直陳性的。
46、鍥而不舍蘊含的道理: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專心致志地去做就沒有不成功的。
47、2、毅力和決心是人生成功路上至關重要的。
48、參考資料:搜狗百科-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不舍的下一句,這子詩句出自《勸學》篇,鍥而不舍的下一句是:金石可鏤。
49、以下是關于鍥而不舍的下一句的原文及其賞析: 《勸學》: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50、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51、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圣心備焉。
52、故不積跬步, 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 無以成江海,騎驥一躍, 不能十步;駑馬十駕, 功在不舍。
53、鍥而舍之, 朽木不折;鍥而不舍, 金石可鏤。
54、蚯無爪之利、 筋骨之強,上食埃土, 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55、 蟹六跪而二鰲,非蛇鱔之穴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56、 《勸學》的全詩譯文: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因而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備。
57、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 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
58、千里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59、(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 爛的木頭也刻不斷。
60、(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61、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啊。
62、螃蟹有六條腿( 實際上有八只腳)和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63、 有關鍥而不舍的下一句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里,希望有著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精神。
64、 鍥而不舍的意思 鍥而不舍拼音:qiè ér bù shě [鍥而不舍釋義] 鍥:雕刻;舍:停止。
65、不停地雕刻。
66、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
67、 [語出] 《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68、” [辨形] 鍥;不能寫作“契”。
69、 [近義] 堅持不懈 堅韌不拔 [反義] 半途而廢 知難而退 [用法] 用作褒義。
70、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71、 [辨析] ~和“持之以恒”都可形容有“恒心”。
72、但是~是帶有比喻性;更加形象;而“持之以恒”是直陳性的。
73、 [例句] 能否做成學問;除必要的天賦外;很大程度取決于有無~的精神。
74、[鍥而不舍成語故事] 戰國末期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荀況在《勸學》中教育人們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75、這個詞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不停地雕刻,就連金屬和石頭那么硬的東西都可以鏤穿。
76、其中“鏤刻”是一種精細的雕刻方式。
77、在哲學思想方面,荀子認為自然發展有其客觀的規律;反對天命,不迷信鬼神,認為人定勝天;還主張因地、因時制宜,充分發揮人的才能,促使萬物發展。
78、在 教育方面,他寫過一篇十分著名的文章——《勸學》,來闡明他的教育思想。
79、《勸學》中記述了他在教育、學習方面的很多理論,對后世影響十分深遠。
80、比如,他認 為人接受教育,努力學習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使學生超過老師,后人勝過前人。
81、在《勸學》中,荀子還用鏤刻金石來說明學習一定要 持之以恒的道理。
82、他寫道: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83、后人就是根據這里鍥而不舍的意思總結出了這句成語。
84、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鏤刻而不能堅持 下去,就連朽木也不會被折斷;但若堅持一直不停地鏤刻,就是金屬、石頭也會被鏤穿。
85、學習知識是一個由少到多、日積月累的過程,高深淵博的學識是一點一滴積 累而成的,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86、所以人們學習時一定要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才會取得成功。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