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一化(歸一)
歸一化,歸一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小飛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復合應用題中的某些問題,解題時需先根據已知條件,求出一個單位量的數值,如單位面積的產量、單位時間的工作量、單位物品的價格、單位時間所行的距離等等,然后,再根據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求出結果。
2、這樣的應用題就叫做歸一問題,這種解題方法叫做“歸一法”。
3、有些歸一問題可以采取同類數量之間進行倍數比較的方法進行解答,這種方法叫做倍比法。
4、由上所述,解答歸一問題的關鍵是求出單位量的數值,再根據題中“照這樣計算”、“用同樣的速度”等句子的含義,抓準題中數量的對應關系,列出算式,求得問題的解決。
5、歸一問題有:(1) 直進歸一:如上例便是直進歸一,需先求買1支鉛筆要幾分,再求買5支鉛筆要多少錢.列式為:48÷3×5=80(分)(2) 返回歸一(逆歸一):例如:“一輛汽車4小時行120千米,照這樣計算,行180千米要用幾小時?”先求平均1小時行多少千米,再求行180千米要幾小時.列式為:180÷(120÷4)=180÷30=6(時)佛教中的歸一的“一”,指的是“一心”,萬法唯心所現的“心”,也是指的這個“一心”。
6、 一心在佛教有許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實相、佛性、法性、如來藏、圓成實性、本來面目、本地風光、大圓鏡智等。
7、一心的真諦不可思議,不可思即禪宗的“動念即乖、心行處滅”,不可議即禪宗的“開口便錯、言語道斷”。
8、在此,只好引用蓮池大師的話作一個牽強的比喻:“心是無形相的,所以沒有任何東西可作為比喻。
9、大凡用來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與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東西來形容它,使人對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領會,但不可以認為心當真如某種東西。
10、試舉一例,譬如以鏡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鏡能照物,當物還沒有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把物的影像攝入鏡中;當物正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因為物的好惡美丑而生憎愛;當物離開鏡子的時候,鏡子也不會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鏡子里。
11、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則一塵不染,照則遍覺十方。
12、此心既不住內,不住外,不住中間,三際空寂,而又無所不住,無物不照。
13、所以用鏡子來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
14、究極而論,鏡子畢竟是一種沒有知覺的物體,心難道也象鏡子那樣無知嗎?而且鏡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體常寂常照。
15、以此類推,或以寶珠喻心,或以虛空喻心,無論用哪一種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樣的。
16、萬法歸于自性。
17、自性一切眾生是其心造成問的好!。
今天的內容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