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什么意思(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什么意思,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小飛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意思是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
2、一、出處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二、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3、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6、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7、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8、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9、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10、孔子云:何陋之有?三、釋義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11、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
12、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
13、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
14、到這里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平時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
15、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16、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
17、孔子說:“這有什么簡陋呢?”四、重點陋室:陋室,簡陋的屋子。
18、2、在:在于,動詞。
19、3、名:出名,著名,名詞用作動詞。
20、4、靈:神奇;靈異。
21、5、是陋室:這是簡陋的屋子。
22、6、惟吾德馨:只因為陋室銘的銘文就不感到簡陋了。
23、7、上:長到8、入:映入。
24、9、鴻儒:大儒,這里指博學的人。
25、10、白丁:平民。
26、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27、1調素琴:彈奏不加裝飾的琴。
28、12、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的總稱,“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
29、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30、13、之:語氣助詞,不譯。
31、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32、14、亂耳:擾亂雙耳。
33、15、案牘:官府的公文,文書。
34、16、勞形:使身體勞累。
35、17、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屬于賓語前置。
36、之,助詞,表示強烈的反問,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37、18、談笑有鴻儒:談笑間都是學識淵博的人。
38、擴展資料作品賞析《陋室銘》即開篇以山水起興,山可以不用高,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么居所雖然簡陋,但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
39、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么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
40、此種借力打力的技巧,實為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
41、特別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
4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一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引論鋪下了基礎。
43、也點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44、在此點看出,作者寫此隨筆是經過反復思考的,絕對不是一時的靈感沖動。
45、絕句可以是靈光乍現,而連接無暇卻是平時的功底積累和反復推敲了。
46、四到七句刁難下祭出此文,并將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強烈的針鋒相對的性質。
47、從全文的寫作手法來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氣呵成,而不是烘托。
48、那么“苔痕”和“談笑”二句究竟在說什么呢? 青苔在石階上照樣綠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
49、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劉禹錫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養的飽學之士,沒有你們這些無學之輩。
50、作者以青苔和野草來比喻自己獨立的人格,這是氣節的寫照,是不屈的宣言。
51、如果說本文的一到三句是一種鋪墊,那么四到七句則進入了真正的對抗。
52、作者以詩一般優美的語言展示了自己的錚錚傲骨,同時,也對勢利小人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53、“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作類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兩人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們一樣擁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同時暗示了陋室不陋。
54、實際上劉禹錫這樣寫還有另一層深意,即諸葛亮是閑居臥龍草廬以待明主出山。
55、而揚雄呢?卻是淡薄于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之士,雖官至上品,然他對于官職的起起落落與金錢的淡泊,卻是后世的典范。
56、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達的意思是:榮辱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的意思。
57、既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負,若無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種志向。
58、這結合作者官場的起起落落,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59、結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說明陋室“不陋”。
60、表達了他對當時封建禮教的最高道德品質的追求。
61、用圣人肯定的操守來規范要求自己,也許就是劉禹錫對自己的道德品質的最高要求。
62、這樣的結句,不說其中的內容是何種意思,但結合題意,卻是妙手天成。
63、因為封建禮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標準為最高道德標準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為他道德品質的論注下了最好的定論,論文當有論據,而引孔圣人言作為論據,無疑在當時是最好的論據,充分而不可辯駁。
64、這是古詩詞常用的一種手法,就如“蓮動下魚舟”一樣,意思是: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65、青苔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
66、這是古詩詞常用的一種手法,就如“蓮動下魚舟”一樣,意思是: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這是古詩詞常用的一種手法,就如“蓮動下魚舟”一樣,意思是: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今天的內容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