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試題庫(統計學試題)
統計學試題庫,統計學試題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小飛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計算過程如下: 本例均數=80、標準差=10; (1)Z=(60-80)/10=-2;查標準正態曲線:Z-2=0.0228,故一名學生在1小時或更少時間完成考試的概率為0.0228。
2、 (2)Z=(75-80)/10=-0.5、查標準正態曲線:Z-0.5=0.3085,p=0.3085-0.0228=0.2857;故一名學生在超過60分鐘但少于75分鐘內完成考試的概率為0.2857。
3、 隨便問一句:你是不是查錯表了!!!!!第一章 緒論一、判斷題:社會經濟統計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各個方面。
4、(×) 2、統計調查過程中采用的大量觀察法,是指必須對研究對象的所有單位進行調查。
5、(×) 3、 總體的同質性是指總體中的各個單位在所有標志上都相同。
6、 (×)4、個人的工資水平和全部職工的工資水平,都可以稱為統計指標。
7、(×)5、對某市工程技術人員進行普查,該市工程技術人員的工資收入水平是數量標志。
8、(×)6、某一職工的文化程度在標志的分類上屬于品質標志,職工的平均工資在指標的分類上屬于質量指標。
9、( √)7、總體和總體單位是固定不變的。
10、 (×)8、質量指標是反映總體質的特征,因此可以用文字來表述。
11、 (×)9、指標與標志一樣,都是由名稱和數值兩部分組成的。
12、 (×)10、數量指標由數量標志值匯總而來,質量指標由品質標志值匯總而來。
13、(× )1一個統計總體可以有多個指標。
14、 (√ )二、單選題:屬于統計總體的是(B ) A、某縣的糧食總產量 B、某地區的全部企業 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銷售額 D、某單位的全部職工人數 2、構成統計總體的個別事物稱為( D)。
15、 A、調查單位 B、標志值 C、品質標志 D、總體單位3、對某城市工業企業未安裝設備進行普查,總體單位是(B )。
16、 A、工業企業全部未安裝設備 B、工業企業每一臺未安裝設備 C、每個工業企業的未安裝設備 D、每一個工業企業4、工業企業的設備臺數、產品產值是(D )。
17、 A、連續變量 B、離散變量 C.前者是連續變量,后者是離散變量 D、前者是離散變量,后者是連續變量5、在全國人口普查中(B )。
18、 A、男性是品質標志 B、人的年齡是變量 C、人口的平均壽命是數量標志 D、全國人口是統計指標6、總體的變異性是指(B )。
19、 A.總體之間有差異 B、總體單位之間在某一標志表現上有差異 C.總體隨時間變化而變化 D、總體單位之間有差異7、幾位學生的某門課成績分別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學生成績”是(B )。
20、 A、品質標志 B、數量標志 C、標志值 D、數量指標8、某年級學生四門功課的最高考分分別是98分、86分、88分和95,這四個數字是( D ) A.指標 B.標志 C.變量 D.標志值9、下列指標中屬于質量指標的是(B )。
21、 A、社會總產值 B、產品合格率 C、產品總成本 D、人口總數10、下列屬于質量指標的是( D ) A.產品的產量 B.產品的出口額 C.產品的合格品數量 D.產品的評價1下列屬于離散型變量的是( D ) A.職工的工資 B.商品的價格 C.糧食的畝產量 D.汽車的產量12、標志的具體表現是指( A ) A.標志名稱之后所列示的屬性或數值 B.如性別 C.標志名稱之后所列示的屬性 D.標志名稱之后所列示的數值三、多選題:統計一詞的含義是( CDE ) A.統計設計 B.統計調查 C.統計工作 D.統計學 E.統計資料2、統計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ACDE ) A.大量觀察法 B.重點調查法 C.統計分組法 D.歸納推斷法 E.綜合指標法3、品質標志和數量標志的區別是( AD ) A.數量標志可以用數值表示 B.品質標志可以用數值表示 C.數量標志不可以用數值表示 D.品質標志不可以用數值表示 E.兩者都可以用數值來表示 4、在全國人口普查中(BCE ) A、全國人口總數是統計總體 B、男性是品質標志表現 C、人的年齡是變量 D、每一戶是總體單位 E、人口的平均年齡是統計指標5、在工業普查中( BCE) A、工業企業總數是統計總體 B、每一個工業企業是總體單位 C、固定資產總額是統計指標 D、機器臺數是連續變量 E、職工人數是離散變量6、下列屬于數量標志的有( CE ) A.性別 B.所有制形式 C.收入 D.民族 E.工齡7、下列統計指標中,屬于質量指標的有(BDE ) A、工資總額 B、單位產品成本 C、出勤人數 D、人口密度 E、合格品率第二章 統計數據搜集一、判斷題:對某市下崗職工生活狀況進行調查,要求在一個月內報送調查結果。
22、所規定的一個月時間是調查時間。
23、(×)2、對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產區進行調查,以掌握全國主要糧食作物生長的基本情況,這種調查是重點調查。
24、( √)3、我國人口普查的總體單位和調查單位都是每一個人,而填報單位是戶。
25、(√ )4、采用重點調查搜集資料時,選擇的調查單位是標志值較大的單位。
26、( ×)5、對調查資料進行準確性檢查,既要檢查調查資料的登記性誤差,也要檢查資料的代表性誤差。
27、(× ) 6、重點調查是在調查對象中選擇一部分樣本進行的一種全面調查。
28、 (√ )7、多種調查方式結合運用,會造成重復勞動,不應該提倡。
29、 (×)8、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是以調查組織規模的大小來劃分的。
30、 ( ×)9、在統計調查中,調查單位與填報單位有時是不一致的。
31、 ( √)二、單選題:調查幾個重要鐵路樞紐,就可以了解我國鐵路貨運量的基本情況和問題,這種調查屬于( B)。
32、 A、普查 B、重點調查 C、典型調查 D、抽樣調查2、某市工業企業2010年生產經營成果年報呈報時間規定在2011年1月31日,則調查期限為( B)。
33、 A、一日 B、一個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個月3、下列調查中,調查單位與填報單位一致的是(D )。
34、 A、企業設備調查 B、人口普查 C、農村耕地調查 D、工業企業現狀調查4、對一批商品進行質量檢驗,最適宜采用的方法是(B )。
35、 A、全面調查 B、抽樣調查 C、典型調查 D、重點調查5、調查時間是指(A )。
36、 A、調查資料所屬的時間 B、進行調查的時間 C、調查工作的期限 D、調查資料報送的時間6、有意識地選擇三個農村點調查農民收入情況,這種調查方式屬于(A)。
37、 A、典型調查 B、重點調查 C、抽樣調查 D、普查7、通過調查大慶、勝利、遼河等幾大油田,了解我國石油生產的基本情況。
38、這種調查方式是( B )。
39、A.典型調查 B.重點調查 C.抽樣調查 D.普查8、人口普查是( C )。
40、A.重點調查 B.典型調查 C.一次性調查 D.經常性調查9、人口普查規定標準時間是為了( C )。
41、A.確定調查時限 B.確定調查單位 C.避免登記重復和遺漏 D.確定調查對象10、重點調查中的重點單位是指( A )。
42、A.標志值在總體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單位 B.具有典型意義或代表性的單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屬性差異的品質標志的單位 D.能用以推算總體標志總量的單位三、多選題:抽樣調查和重點調查的共同點是(AB ) A、兩者都是非全面調查 B、兩者選取單位都不受主觀因素的影響 C、兩者都按隨機原則選取單位 D、兩者都按非隨機原則選取單位 E、兩者都可以用來推斷總體指標2、普查是一種( ABE) A、專門組織的調查 B、一次性調查 C、經常性調查 D、非全面調查 E、全面調查3、在工業企業設備普查中(BDE ) A、工業企業是調查對象 B、工業企業的全部設備是調查對象 C、每臺設備是填報單位 D、每臺設備是調查單位 E、每個工業企業是填報單位4、我國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間是1990年7月1日零時, 下列情況應統計人口數的有 (BDE ) A、1990年7月2日出生的嬰兒 B、1990年6月29日出生的嬰兒 C、1990年6月29日晚死亡的人 D、1990年7月1日1時死亡的人 E、1990年6月26出生,7月1日6時死亡的的嬰兒5、下列調查屬于非全面調查的有( BCD) A.普查 B.重點調查 C.典型調查 D.抽樣調查 E.統計報表6、對某地區高校進行辦學質量評估,則該地區每一所高校屬于(BC) A.調查對象 B.調查單位 C.填報單位 D.典型單位 E.重點單位第三章 數據整理和描述數據整理一、判斷題:統計分組的關鍵問題是確定組距和組數。
43、(× )2、某企業職工按文化程度分組形成的分配數列是一個單項式分布數列。
44、( ×)3、連續型變量和離散型變量在進行組距式分組時,均可采用相鄰組組距重疊的方法確定組限。
45、(√ )4、對資料進行組距式分組,是假定變量值在各組內部的分布是均勻的,所以這種分組會使資料的真實性受到損害。
46、(√ )5、統計分組以后,掩蓋了各組內部各單位的差異,而突出了各組之間單位的差異。
47、(√ )6、離散型變量既可以編制單項變量數列,也可以編制組距變量數列;連續型變量只能編制組距變量數列,且相鄰組的組限必須重疊。
48、( √)7、按品質標志分組所形成的次數分布數列就是變量數列。
49、( ×)二、單選題:在組距分組時,對于連續型變量,相鄰兩組的組限( A)。
50、 A、必須是重疊的 B、必須是間斷的 C、可以是重疊的,也可以是間斷的 D、必須取整數2、有一個學生考試成績為70分,在統計分組中,這個變量值應歸入( B)。
51、 A、60---70分這一組 B、70---80分這一組 C、60-70或70-80兩組都可以 D、作為上限的那一組3、 某主管局將下屬企業先按輕、重工業分類,再按企業規模分組,這樣的分組屬于(B )。
52、 A、簡單分組 B、復合分組 C、分析分組 D、結構分組4、 劃分連續變量的組限時,相鄰組的組限必須(A )。
53、 A、重疊 B、相近 C、不等 D、間斷5、在等距數列中,組距的大小與組數的多少成(C )。
54、A、正比 B、等比 C、反比 D、不成比例6、有12名工人分別看管機器臺數資料如下:2、5、4、4、3、4、3、4、4、2、2、4,按以上資料編制變量數列,應采用( A)。
55、A、單項式分組 B、等距分組 C、不等距分組 D、以上幾種分組均可三、多選題:1.統計分組( ACD)。
56、A、是一種統計方法 B、對總體而言是“合” C、對總體而言是“分”D、對個體而言是“合” E、對個體而言是“分”2、在組距數列中,組中值(ABE ) A、上限和下限之間的中點數值 B、用來代表各組標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開放式分組中無法確定 D、就是組平均數 E、在開放式分組中,可以參照相鄰組的組距來確定3、分布數列的兩個組成要素為(CD )。
57、A、品質標志 B、數量標志 C、各組名稱 D、次數 E、分組標志。
58、4、根據分組標志性質不同,分布數列可分為(CD )。
59、A、等距數列 B、異距數列 C、品質數列 D、變量數列 E、次數與頻率。
60、5、下列數列屬于(BCDE )按生產計劃完成程度分組(%)企業數(個)80─90 1590─10030100─1105合計50A、品質分布數列 B、變量分布數列 C、組距式變量分布數列 D、等距變量分布數列 E、次數分布數列數據描述——總量指標和相對指標一、判斷題:統計資料顯示,× ×年全國凈增加人口1320萬人,這是時點指標。
61、( × )2、我國耕地面積占世界的7%,養活占世界人口總數22%的人口,這兩個指標都是結構相對指標。
62、(√ )3、全國糧食總產量與全國人口對比計算的人均糧食產量是平均指標。
63、( ×)4、某年甲、乙兩地社會商品零售額之比為1:3,這是一個比例相對指標。
64、( ×)5、某企業生產某種產品的單位成本,計劃在上年的基礎上降低2%,實際降低了3%,則該企業差一個百分點,沒有完成計劃任務。
65、(× )6、同一總體的一部分數值與另一部分數值對比得到的相對指標是比較相對指標。
66、(× )二、單選題:一工廠2004年10月份產值30萬元,10月底半成品庫存額25萬元,這兩個指標( C)。
67、 A、均為時期指標 B、均為時點指標 C、前者為時期指標,后者為時點指標 D、前者為時點指標,后者為時期指標2、某廠1996年完成產值2000萬元,1997年計劃增長10%,實際完成2310萬元,超額完成計劃(B )。
68、 A、5.5% B、5% C、115.5% D、15.5%3、反映不同總體中同類指標對比的相對指標是(B )。
69、 A、結構相對指標 B、比較相對指標 C、強度相對指標 D、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4、下列相對數中,屬于不同時期對比的指標有( B)。
70、 A、結構相對數 B、動態相對數 C、比較相對數 D、強度相對數5、總量指標按照其反映的內容不同,分為(A )A.總體單位總量和總體標志總量 B.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C.實物指標、價值指標和勞動量指標 D.平均指標和相對指標6、下列指標中,屬于相對數的是(C )A.某企業的工人勞動生產率 B.某種商品的平均價格C.某地區的人均糧食產量 D.某公司職工的平均工資三、多選題:下列統計指標屬于時點指標的有( ACE) A、某地區人口數 B、某地區人口死亡數 C、某城市在校學生數 D、某農場每年拖拉機臺數 E、某工廠月末在冊職工人數2、下列屬于時期指標的有(BCD ) A.職工人數 B.大學生畢業人數 C.嬰兒出生數 D.固定資產折舊額3、相對指標中,分子和分母有可能互換的有(BCE ) A.計劃完成百分比 B.比例相對數 C.強度相對數 D.比較相對數4、下列指標中的結構相對指標是(ACD ) A、國有制企業職工占總數的比重 B、某工業產品產量比上年增長的百分比 C、大學生占全部學生的比重 D、中間投入占總產出的比重 E、某年人均消費額5、下列指標屬于相對指標的是( BDE) A、某地區平均每人生活費245元 B、某地區人口出生率14.3% C、某地區糧食總產量4000萬噸 D、某產品產量計劃完成程度為113% E、某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11.5‰數據描述——平均指標和變異指標一、單選題:某公司下屬五個企業,共有2000名工人。
71、已知每個企業某月產值計劃完成百分比和實際產值,要計算該公司月平均產值計劃完成程度,采用加權調和平均數的方法計算,其權數是(B )。
72、 A、計劃產值 B、實際產值 C、工人數 D、企業數 2、 加權算術平均數計算公式 的權數是(C )。
73、 A、f B、∑f C、f/∑f D、X3、權數對算術平均數的影響作用,實質上取決于(A )。
74、 A、作為權數的各組單位數占總體單位數比重的大小 B、各組標志值占總體標志總量比重的大小 C、標志值本身的大小 D、標志值數量的多少4、比較兩個不同水平數列總體標志的變異程度,必須利用(B )。
75、 A、標準差 B、標志變動系數 C、平均差 D、全距5、用標準差比較分析兩個同類總體平均指標的代表性的前提條件是(B )。
76、 A、兩個總體的標準差應相等 B、兩個總體的平均數應相等 C、兩個總體的單位數應相等 D、兩個總體的離差之和應相等6、甲、乙兩數列的平均數分別為100和14.5,它們的標準差為12.8和3.7,則(A )。
77、 A、甲數列平均數的代表性高于乙數列 B、乙數列平均數的代表性高于甲數列 A、兩數列平均數的代表性相同 B、兩數列平均數的代表性無法比較7、若某一變量數列中,有變量值為零,則不適宜計算的平均指標是(B) A.算數平均數 B.調和平均數 C.中位數 D.眾數二、多選題:平均數的種類有(ABCDE ) A、算術平均數 B、眾數 C、中位數 D、調和平均數 E、幾何平均數2、影響加權算術平均數的因素有( AB) A、各組頻率或頻數 B、各組標志值的大小 C、各組組距的大小 D、各組組數的多少 E、各組組限的大小 3、在下列條件下,加權算術平均數等于簡單算術平均數( ADE) A、各組次數相等 B、各組變量值不等 C、變量數列為組距數列 D、各組次數都為1 E、各組次數占總次數的比重相等4、可以衡量變量離散程度的指標有( ABCD) A.全距 B.平均差 C.標準差 D.標準差系數5、位置平均數有(CD ) A.算數平均數 B.調和平均數 C.中位數 D.眾數6、受極端值影響較大的平均指標有(ABC ) A.算術平均數 B.調和平均數 C.幾何平均數 D.眾數第五至七章 抽樣推斷一、判斷題:抽樣推斷是利用樣本資料對總體的數量特征進行估計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誤差,這種誤差的大小是不能進行控制的。
78、(×)2、從全部總體單位中按照隨機原則抽取部分單位組成樣本,只可能組成一個樣本。
79、(×)3、在抽樣推斷中,作為推斷的總體和作為觀察對象的樣本都是確定的、唯一的。
80、(×)4、抽樣估計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樣指標和總體指標的誤差不超過一定范圍的概率保證程度。
81、(√)5、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提高抽樣估計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樣估計的精確度。
82、(×)6、抽樣平均誤差反映抽樣的可能誤差范圍,實際上每次的抽樣誤差可能大于抽樣平均誤差,也可能小于抽樣平均誤差。
83、(×)二、單選題:抽樣誤差是指( C)。
84、A.在調查過程中由于觀察、測量等差錯所引起的誤差B.在調查中違反隨機原則出現的系統誤差C.隨機抽樣而產生的代表性誤差D.人為原因所造成的誤差2、在一定的抽樣平均誤差條件下( A )。
85、A.擴大極限誤差范圍,可以提高推斷的可靠程度B.擴大極限誤差范圍,會降低推斷的可靠程度C.縮小極限誤差范圍,可以提高推斷的可靠程度D.縮小極限誤差范圍,不改變推斷的可靠程度3、反映樣本指標與總體指標之間的平均誤差程度的指標是(C )。
86、A.抽樣誤差系數 B.概率度C.抽樣平均誤差 D.抽樣極限誤差4、抽樣平均誤差是( C )。
87、A.全及總體的標準差 B.樣本的標準差C.抽樣指標的標準差 D.抽樣誤差的平均差5、抽樣平均誤差說明抽樣指標與總體指標之間的( B )。
88、A.實際誤差 B.平均誤差 C.實際誤差的平方 D.允許誤差6、總體均值和樣本均值之間的關系是( A )。
89、A.總體均值是確定值,樣本均值是隨機變量 B.總體均值是隨機變量,樣本均值是確定值C.兩者都是隨機變量 D.兩者都是確定值7、所謂大樣本是指樣本單位數( B )。
90、A.30個 B.大于等于30個C.大于等于50個 D.50個8、樣本容量是指( B )。
91、A.樣本的個數 B.樣本中所包含的單位數C.樣本的大小 D.總體單位數第八章 相關與回歸分析一、判斷題:正相關是指兩個變量之間的變化方向都是上升的趨勢,而負相關是指兩個變量之間的變化方向都是下降的趨勢。
92、(×)2、函數關系是一種完全的相關關系。
93、(√) 3、已知兩變量直線回歸方程為:Y^=-45.25+1.61x,則可斷定這兩個變量之間一定存在正相關關系。
94、(√)4、相關系數的數值越大,說明相關程度越高;同理,相關系數的數值越小,說明相關程度越低。
95、(×)5、不具有因果關系的兩個變量之間,一定不存在相關關系。
96、(×)二、單選題:當相關系數r=O時,說明(C )。
97、 A、現象之間相關程度較小 B、現象之間完全相關 C、現象之間無直線相關 D、現象之間完全無關2、 若兩個變量之間的線性相關程度是高的,則計算出的相關系數應接近( C ) A、 0 B、 0.5 C、 -1或+1 D、 25、下列各組列出為同一個問題的回歸方程和相關系數,哪一組肯定是錯誤的(C) A、y=50+0.3x,r=0.8; B、y=-75+13x, r=0.91; C、y=5-2.6x, r=0.78; D、y=-130+3.5x, r=0.966、下列現象中,相關密切程度高的是(D )A、 商品銷售量與商品銷售額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0B、商品銷售額與商業利潤率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60C、商品銷售額與流通費用率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85D、商業利潤率與流通費用率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57、回歸方程 ^Y=a+bx 中的回歸系數 b 說明自變量變動一個單位時, 因變量( B) A、變動b個單位 B、平均變動b個單位C、變動a+b個單位 D、變動1/b個單位第九章 時間序列分析一、判斷題:發展水平就是動態數列中的每一項具體指標數值,它只能表現為絕對數。
98、(×)2、若將1990-1995年末國有企業固定資產凈值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此種動態數列稱為時點數列。
99、(√)3、定基發展速度等于相應各個環比發展速度的連乘積,所以定基增長速度也等于相應各個環比增長速度的連乘積。
100、(×)4、發展速度是以相對數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標,增長量是以絕對數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標。
101、(×)5、定基發展速度和環比發展速度之間的關系是兩個相鄰時期的定基發展速度之積等于相應的環比發展速度。
102、(×)6、平均增長速度不是根據各個增長速度直接來求得,而是根據平均發展速度計算的。
103、(√)二、單選題:3、某企業的職工工資水平比上年提高5%,職工人數增加2%,則企業工資總額增長(B )。
104、A. 10% B. 7.1% C. 7% D. 11%解釋:工資總額指數=工資水平指數*職工人數指數 所以,工資總額指數=(1+5%)*(1+2%)=107.1%4、間隔相等的間斷時點數列計算序時平均數應采用(D )。
105、A.幾何平均法 B.加權算術平均法 C.簡單算術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5、定基發展速度和環比發展速度的關系是( A )。
106、A.兩個相鄰時期的定基發展速度之商等于相應的環比發展速度B.兩個相鄰時期的定基發展速度之差等于相應的環比發展速度C.兩個相鄰時期的定基發展速度之和等于相應的環比發展速度D.兩個相鄰時期的定基發展速度之積等于相應的環比發展速度6、下列數列中哪一個屬于動態數列(D )。
107、A.學生按學習成績分組形成的數列B.工業企業按地區分組形成的數列C.職工按工資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數列D.出口額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形成的數列7、說明現象在較長時期內發展的總速度的指標是( C )。
108、A.環比發展速度 B.平均發展速度 C.定基發展速度 D.定基增長速度8、已知各期環比增長速度為2%、5%、8%和7%,則相應的定基增長速度的計算方法為( A )。
109、A.(102%×105%×108%×107%)-100%B. 102%×105%×108%×107%C. 2%×5%×8%×7%D.(2%×5%×8%×7%)-100%9、平均發展速度是( C )。
110、A.定基發展速度的算術平均數 B.環比發展速度的算術平均數C.環比發展速度的幾何平均數 D.增長速度加上100%10、以1960年為基期,1993年為報告期,計算某現象的平均發展速度應開(A )。
111、A. 33次方 B. 32次方 C. 31次方 D. 30次方1假定某產品產量2009年比2001年增加28%,那2001年-2009年的平均發展速度為(D )。
112、A. B. C. D. 三、多選題:4、定基發展速度和環比發展速度的關系是( ABD )。
113、A.兩者都屬于速度指標B.環比發展速度的連乘積等于定基發展速度C.定基發展速度的連乘積等于環比發展速度D.相鄰兩個定基發展速度之商等于相應的環比發展速度E.相鄰兩個環比發展速度之商等于相應的定基發展速度5、累積增長量與逐期增長量( ABD )。
114、A.前者基期水平不變,后者基期水平總在變動B.二者存在關系式:逐期增長量之和=累積增長量C.相鄰的兩個逐期增長量之差等于相應的累積增長量D.根據這兩個增長量都可以計算較長時期內的平均每期增長量E.這兩個增長量都屬于速度分析指標6、下列哪些屬于序時平均數( ABDE )。
115、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職工人數 B.某產品產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長量C某企業職工第四季度人均產值 D.某商場職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銷售額E.某地區進幾年出口商品貿易額平均增長速度第十章 統計指數一、單選題:2、銷售價格綜合指數 表示( C )。
116、A.綜合反映多種商品銷售量變動程度 B.綜合反映多種商品銷售額變動程度C.報告期銷售的商品,其價格綜合變動的程度D.基期銷售的商品,其價格綜合變動程度3、編制數量指標指數,用(C)作為同度量因素。
117、A.基期的數量指標 B.報告期的數量指標C.基期的質量指標 D.報告期的質量指標二、多選題:下列屬于質量指標指數的是( CDE )。
118、 A.商品零售量指數 B.商品零售額指數 C.商品零售價格指數 D.職工勞動生產率指數 E.銷售商品計劃完成程度指數2、下列屬于數量指標指數的有( ACD )。
119、 A.工業總產值指數 B.勞動生產率指數 C.職工人數指數 D.產品總成本指數 E.產品單位成本指數這樣可以么?。
今天的內容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