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蔞(瓜簍)
1、【藥 名】:瓜蔞【拼 音】:GUALOU【英文名】:藥材 藥材栝樓Snakegourd Fruit 瓜蔞仁 Smakegourd Seed【來 源】:為葫蘆科植物栝樓的干燥成熟果實。
2、【功 效】:潤肺,化痰,散結,滑腸。
3、【主 治】:治痰熱咳嗽,胸痹,結胸,肺痿咳血,消渴,黃疸,便秘,癰腫初起。
4、①《別錄》:"主胸痹。
5、"②《本草圖經》:"主消渴。
6、"③成無己:"通胸中郁熱。
7、"④《傷寒類要》:"治脾癉溺赤出少,惕惕若恐。
8、"⑤《品匯精要》:"消結痰,散癰毒。
9、"⑥《綱目》:"潤肺燥,降火。
10、治咳嗽,滌痰結,利咽喉,消癰腫瘡毒。
11、"⑦《江蘇植藥志》:"治水腫"⑧《山西中藥志》:"瓜瓢洗手,治凍裂。
12、"【性味歸經】:甘苦,寒。
13、①成無己:"味苦,寒。
14、"②《日用本草》:"味苦,平涼,無毒。
15、"③ 《本草衍義補遺》:"甘,潤。
16、入肺、胃、大腸經。
17、①《本草匯言》:"入手少陰、太陰經。
18、"②《本草新編》:"入肺、胃二經。
19、"【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4錢;搗汁或入丸、散。
20、外用:搗敷【用藥忌宜】:脾胃虛寒,大便不實,有寒痰、濕痰者不宜。
21、①《本草便讀》:"冷滑大腸,脾虛無火、大便不實者不可用。
22、"②《本經逢原》:"脾胃虛及嘔吐自利者不可用。
23、"【藥物配伍】:《本草經集注》:"枸杞為之使。
24、惡干姜。
25、畏牛膝、干漆。
26、反烏頭。
27、"【別 名】:果裸(《詩經》)、王菩(《呂氏春秋》)、地樓(《本經》)、澤巨、澤冶(《吳普本草》)、王白(《廣雅》)、天瓜(《爾雅》郭璞注)、萯(《穆天子傳》郭璞注)、瓜蔞(《針灸甲乙經》)、澤姑、黃瓜(《別錄》)、天圓子(《東醫寶鑒》)、柿瓜(《醫林纂要》)、野苦瓜(《貴州民間方藥集》)、杜瓜、大肚瓜(《浙江中藥手冊》)、藥瓜(《四川中藥志》)、鴨屎瓜(《廣東中藥》)【處方名】:栝樓、瓜蔞、全瓜蔞、全栝樓、糖瓜蔞、瓜蔞瓢、瓜蔞實、瓜蔞瓤等【商品名】:瓜蔞、栝樓、全瓜蔞、全栝樓,以個大皺縮、皮厚柔韌、杏黃或紅黃色、糖性足、不破皮者為佳。
28、【動植物資源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29、藥樹主產山東、安徽、河南等地。
30、【藥材的采收與儲藏】:霜降至立冬果實成熟,果皮表面開始有白粉并為淡黃色時,即可采收。
31、連果柄剪下,將果柄編結成串,先堆積屋內2~3天,再掛于陰涼通風處晾干(2個月左右);然后剪去果柄,用軟紙逐個包裹,以保持色澤。
32、防止撞傷破裂,否則易生蟲發霉。
33、【拉丁名】:藥材Fructus Trichosanthis原植物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炮制方法】:去柄,洗凈,置蒸籠內蒸至稍軟,壓扁,切成塊。
34、【考 證】:出自《神農本草經》 ①《本草圖經》:"栝樓,今所在有之。
35、皮黃肉白,三、四月內生苗,引藤蔓,葉如甜瓜葉,作叉,有細毛。
36、七月開花,似葫蘆花,淺黃色。
37、實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赤黃色。
38、其實有正圓者,有銳而長者,功用皆同。
39、"②《綱目》:"栝樓,其根直下生,年久者長數尺,秋后掘者結實有粉,夏月掘者有筋無粉,不堪用。
40、其實圓長,青時如瓜,黃時如熟柿,山家小兒亦食之。
41、內有扁子,大如絲瓜子,殼色褐,仁色綠,多脂,作青氣。
42、"③《重慶堂隨筆》:"栝樓實一名天瓜,故其根名天瓜粉,后世訛瓜為花,然相傳已久,不可改矣。
43、……今藥肆中名此為瓜蔞,以土瓜根子為栝樓,用者不可不審。
44、土瓜一名王瓜,即《月令》孟夏王瓜生是也;非蔬圃之黃瓜,蔬圃黃瓜一名胡瓜,《隨園食單》作王瓜者誤也。
45、"【生藥材鑒定】:干燥果實呈長橢圓形或卵圓形,長約9厘米,直徑約6厘米。
46、果皮橙黃色或土黃色,微有光澤,皺縮,頂端有圓形的花柱殘存,基部略尖,有果柄的殘余,果柄部周圍的果皮上有放射狀縱溝。
47、質重,剖開后內表面黃白色,并有纖維,肉質胎座多已縮成粘絲狀,種子集結成團。
48、氣如焦糖,味略甜。
49、以個大、不破、色澄黃、糖味濃者為佳。
50、同屬植物圓子栝樓 Trichosanthes hylonoma Hand.-Mazz、長萼栝樓 T.Sinopunctata C. Y. Cheng et C. H.Yuch 的果實,在少數地區亦作栝樓入藥。
51、【顯微鑒定】栝樓果皮 粉末:淡黃棕 色。
52、①石細胞類方形、圓多角形、長方形、長圓形、菱形、類三角形或蚌形,直徑14~70μm,壁厚4~ 17μm層紋不明顯,紋孔細密,孔溝細,有的分叉。
53、②果皮表皮細胞斷面觀類長方形,有的具縱向分隔,外壁較厚,被有顯顆粒性的角質層,并呈脊狀伸入表皮細胞的垂周壁;表面觀類方形或類多角形,垂周壁厚度不一,分隔壁較薄。
54、氣孔副衛細胞5~7個,環列。
55、③木化薄壁細胞類多角形、類圓形或稍不規則,壁稍厚,微木化,紋孔較密。
56、④纖維長條形,壁稍厚,紋孔斜裂縫狀式十字形,孔溝較明顯。
57、⑤導管主為螺紋導管,有的為雙螺紋或多螺紋增厚。
58、 瓜蔞以完整、皺縮、皮厚、糖性足者為佳。
59、瓜蔞皮以外表面色橙紅、內表面色共黃白、皮厚者為佳。
60、【顯微鑒定】 栝樓種子粉末暗紅棕色。
61、①種皮表皮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平周壁具稍彎曲或平直的角質條紋;斷面觀細胞形狀不一,有的徑向延長成柵狀,有的切向延長,外有角質層。
62、②厚壁細胞較大,棕色。
63、不規則的長方形、長圓形、類三角形,壁波狀彎曲,有的呈短分枝狀,直徑32~78μm,長至152μm,壁厚6~16μm,有的厚薄不勻,木化,具網狀裂縫,孔溝較密。
64、③石細胞不規則形或長條形,壁波狀彎曲或呈短分枝狀,直徑12~68μm,長至170μm,壁厚7~14μm,少數具層紋,孔溝較稀,有的一邊孔溝不明顯,有的胞腔內含黃棕色或棕色物。
65、④星狀細胞不規則長條形或長圓形,壁彎曲,具數個短分枝或突起,枝端鈍圓,細胞直徑12~29μm,長至175μm,壁厚3~9μm,木化,紋孔明顯,孔溝較密,有的胞腔內含棕色物。
66、另有星狀細胞較大、壁薄,突起多而鈍圓,紋孔大小不一。
67、此外,子葉細胞充滿糊粉粒,并含脂肪油滴和脂類物質;內胚乳細胞充滿細小糊粉粒;以及鑲嵌狀排列的假種皮細胞、色素塊等。
68、本品以飽滿、油性足者為佳。
69、【中藥化學成分】:果實含三萜皂甙、有機酸、樹脂、糖類和色素。
70、種子含脂肪油。
71、果實所含的蛋白質與其塊根"天花粉"所含的蛋白質不同,參見"天花粉"條。
72、 栝樓果實含皂甙、有機酸及其鹽類、樹脂、脂肪油、色素、糖類,還含有精氨酸、賴氨酸、丙氨鹽、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及類生物堿物質,后者含有多個單體。
73、果皮含棕櫚酸、木蠟酸、蠟酸、蒙坦尼酸、蜂蜜酸、L-(一)-α- 棕櫚酸甘油酯 、△7-豆甾烯醇、△7-豆甾烯酮 –3和△7-豆甾烯醇 -3- β-D-吡喃葡萄糖。
74、并含鉀、鈉、鈣、鎂、銅、鋅、鐵、鉬、鉻等金屬元素。
75、⑴栝樓仁含皂甙、有機酸及其鹽、樹脂、脂肪油及色素。
76、脂肪油仿量為26%,其中飽和脂肪酸占30%,不飽和脂肪酸占66.5%,以栝樓酸(trichosanic acid)為主。
77、此外,種子油中尚含有安石榴酸,可能為栝樓屬種子油中的特片成分。
78、油中還含有 4個△5-萜類,6個△7-萜類,被鑒定為菜油甾醇、7,24-膽甾雙烯醇、7,25-膽甾雙烯醇,7,22,25-膽甾三烯醇。
79、并分到豆甾完醇。
80、⑵中華栝樓種子成分與栝樓種子大致相同,分得△7-豆甾烯醇葡萄糖甙和α-菠菜甾醇葡萄糖的混合物,及三個酚類化合物。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