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越: 做出人類喜歡的好產品 是件特別美好的事情
“我還是給你看我們的產品吧。”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費越一邊說,一邊點開電腦上的公司介紹PPT,隨著PPT頁面一頁頁翻滾,這位人機交互與計算機視覺領域專家的話也明顯多了起來。
uSens凌感科技創始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費越
19年前,費越在復旦完成本科學業,只身赴美求學深造,獲得空間物理博士學位后加入諾基亞、松下等企業在美國的研發中心,進行三維圖形學、人機界面研發,成功開發出多個具有顛覆性的消費電子科技產品,多次代表公司在世界最高級三維圖形會議(Siggraph)和世界最大的消費電子展上(CES)展示產品、取得獎項。
如果只停留于此,費越的職業和生活軌跡已經相當出彩。但事實并非如此,費越有一個要做三維人機交互的創業夢想。
如今,通過他與妻子何安莉一手創辦的凌感科技,讓這個實現“人與數字世界三維交互”的夢想一步步照進現實。
從學習到研發,再到公司領導者,費越說創辦企業主要是為了實現個人理想,而因此能做成人類喜歡的好產品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就像我欣賞的喬布斯和蘋果公司一樣。他們做的產品不僅得到人們喜愛,還推動了人類進步。”
說到底,這其實是一個專家型企業家的創業之路。
A
一種性格
跳躍思維和創造意識結合
面對采訪,費越始終保持溫和地微笑。
“謙虛、穩重又聰明”是同事對他的評價。費越本人也表示,他比較欣賞聰明有靈性有創造力的人:“就是要有跳躍思維和大膽創造意識的人。”
無疑,他也是這樣的人。
1976年出生于沈陽的他,從小成績優秀,尤其是在數學、物理學科上的出色表現,讓他一路被保送到聞名全國的東北育才學校、華師大二附中,直至復旦大學。
但是采訪時問他,你一直是班上的“學霸”嗎?他會謙虛地說:并沒有。
初中,費越就讀的是東北育才學校第一屆競賽班,班上32名同學都是數學高手,競爭激烈,費越的成績一度在中等徘徊,不過這段時間也顯示出他強大的毅力給自己不斷加壓,高一就自學高等數學。
“其實現在還挺懷念那個時候,班上的同學都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費越笑言,也是在這段時間,他發現自己對物理的興趣高于數學,所以最終讀了復旦大學的物理學專業。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優秀是一種習慣。對于費越來說,似乎的確如此。在本科階段,他仍然是出色的,其間發表了兩篇激光和自動化方面的國際論文,并被評為“政學者”。
而憑著一以貫之的優秀表現,他也順利拿到了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空間物理專業的錄取通知書,研究領域包括等離子流體、數字模擬和三維數據可視化。之后,費越一直致力于人機交互、三維圖像、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和產品開發。
問他博士畢業后為何沒有從事物理專業,反而選擇了計算機,選擇走一條更富有風險和挑戰性的路?費越的回答也頗符合他的性格:“在我看來,物理是研究世界規則的,而計算機則可以創造一個新的世界。計算機更具有創造力,也更有意思。”
毋庸置疑,電腦的應用給人們帶來方便,提高了效率。但是,在電腦剛剛出現時卻因為人機交互的不方便而無法普及。
“一開始,電腦沒有鼠標也沒有Windows(微軟視窗系統),主要用DOS(磁盤操作系統)界面敲行命令來交互。后來有了二維的GUI(圖形用戶界面)和可以直接操作GUI的鼠標,完成人機交互一維到二維的轉變,電腦才真正普及起來。”費越說。
但這些在費越看來還遠遠不夠。他表示,敲鍵盤、用鼠標都是在一個二維的世界,而人類是生活在三維的世界中。“所以,人類與電子世界最自然的交互也應該是三維的。”
早在博士就讀期間,他就利用業余時間研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在微軟視窗系統(Windows)下運行的三維桌面系統。這個發明改變了二維的界面,讓用戶得以更容易的方式管理軟件和數據。
B
一個夢想
做虛擬現實的產品
從美國萊斯大學畢業后,費越曾在諾基亞、摩托羅拉、松下等世界五百強企業在美國的研究中心工作,研究主題就是三維圖形學、人機界面。
很快,他憑借超強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才能,成為三維用戶界面領域的佼佼者。在擔任項目經理期間,他帶領的創新團隊包括軟件工程師、電子工程師、機械設計、用戶界面設計、工業設計師多人,參與開發了多個重要科技產品。
不過,如果你仔細研究費越的履歷,就會發現一個“規律”在創業之前,他幾乎是在純技術研發崗位做兩年,然后又在主管工程師崗位上做兩年,如此反復。
而這也有他刻意而為之的因素。
在他看來,作為企業技術決策的核心人員,除了要清晰未來技術發展趨勢,還應該思考市場的需求在哪里。“因為,技術人才是需要服務公司的,而公司是服務市場的,市場又是面向客戶的。如果不顧市場需求生產出來沒人要的商品,對公司顯然是不利的。”
在剛開始創業時,雖然費越夫婦還沒有明確的創業方向,但是他們已經清楚地意識到要做三維人機交互的內容一方面是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另一方面也是結合時代的需要。
“在我們創業時,我們就在思考:隨著電腦、智能手機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二者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那么下一個智能平臺會是什么?什么樣的人機交互方式才是最好呢?”
而契機,也適時來臨。2014年,Facebook 宣布重金收購一家名為 Oculus 的 VR (虛擬現實)創業公司,突然間VR 、AR(現實增強)等新一代的智能設備就開始火了起來,同時也在呼喚著新的交互方式。
做虛擬現實的產品一直是費越的夢想。費越認為,人和數字世界最自然的交互方式是模仿人類自然的肢體語言,也應該是三維的。“所以,我們把計算機視覺作為我們創業方向,我們所做的就是給下一代智能硬件賦能,提供最好的三維感知系統。”
方向既定,未來的想象空間才能鋪展開來。
同年,費越夫婦雙雙從世界500強企業離職,回國創辦杭州凌感科技有限公司,轉而成為一名西子湖畔的創業者。
從成立開始,凌感科技一直致力于三維人機交互方案的研發。他們相信手勢識別更符合VR應用場景的交互方式,也符合移動化的未來趨勢。
2014年,公司就開始研發“印象湃”這個交互式的虛擬現實產品,并把自己研發出來的手勢技術命名為“Fingo”(中文名“凌指”)。隨后,基于凌指的技術,公司又研發出用手勢控制的廣告機。“這種廣告機改變了目前市場上的廣告機不能交互,或只能用觸摸屏交互的現狀。”費越補充道。
在此背景下,凌感科技強大的技術公司背景,也得到了資本的青睞:2014年,凌感完成12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2015年獲得IDG領投的550萬美元Pre-A輪融資;2016年完成昆仲資本領投的2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
截至目前,除杭州外,凌感科技在美國硅谷、深圳和北京都有自己的團隊,分別負責手勢和SLAM(位置追蹤)等技術的研發、硬件供應鏈和應用開發。
C
一次突破
希望在三維人機交互領域開拓出新天地
從美國到中國,從大公司研發管理人員再到高科技企業的創業者,費越表示這種角色的轉變還是非常大的,“大公司有整套成熟的管理制度,充足的資金和資源,完善的體系設施和團隊,自己出來創業什么都沒有。從資金、技術到團隊等事無巨細,都需要事必躬親,要去面對和處理。”費越說。
顯然,費越夫婦做好了接受這種挑戰的準備。何安莉之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在她看來,創業最重要的就是不畏艱難,堅持到底。
事實上,他們也這樣做了,并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在三維人機交互領域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在2014年大熱之后,VR、AR隨后的發展并沒有呈現出爆發的態勢,而凌感科技所專注的手勢識別技術和SLAM技術主要是針對VR和AR這兩個領域。一時間,公司的何去何從擺在了他們夫婦面前。
“這迫使我們必須調整方向,轉到一個近期內就有產品落地且有爆發點的領域。”幸運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費越和他的團隊發現了手機AR和車載手勢兩個市場,并找到較大的突破口。
去年,隨著蘋果等公司相繼將AR功能加入手機,手機端AR內容開始進入大量增長階段。根據市場變化,凌感科技將手勢識別加入更多手機 AR 解決方案,讓手機 AR 的玩法有了更多可能性。
底氣,來自領先的技術水平。2017年,凌感科技全球首創基于移動端的Inside-out位置追蹤解決方案。該方案可以將人的手和頭部的所有動作都識別出來,從而極大地減少用戶對游戲手柄或外置攝像頭等外部輸入設備的依賴,更方便地在移動端人機交互場景中實現自然交互。
凌感科技近日發布的一段官方視頻,就再現了這一場景。只見在視頻中,一只藍色蝴蝶在辦公桌前飛舞,伸手與蝴蝶互動,手心會出現一團火苗。而事實上,視頻中除了手是真實的,蝴蝶和火苗都是由電腦設計的虛擬動畫。但是,由于定位準確,手和虛擬物體的融合度高,給人真實的感受。
不僅如此,在智能汽車領域,凌感科技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可以通過不同手勢,在虛擬現實中完成接聽電話、調節音量、選取歌曲等多種場景,“想象下,當你坐在后排寬敞的座位上不用開車,看著前面一塊屏,就像在家里看電視一樣,肯定希望用一些簡單的手勢就能控制,而不是需要一個遙控器。”
費越告訴記者,凌感科技通過對手部22個關鍵點,26個自由度的追蹤,通過深度學習等算法,對手部骨骼進行識別,實現雙手自然交互。相比其他公司的“手型控制”,關節追蹤會更加精準、穩定。目前,拜騰汽車上的手勢識別就采用的這一技術。
“我們公司的核心技術一直是手勢識別技術和位置追蹤技術, 早期是想應用在AR/VR頭顯上,后來因為頭顯市場沒有起來,就轉向了手機AR和車載手勢控制。因為我們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以不變應市場萬變。”他總結道。
問答
1.問:您認為技術和市場哪個更重要?如何讓二者很好地結合?
答:不同的企業需要不同的技術人員,企業在不同的階段也需要不同的技術人員。凌感是一個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公司,前期主要需要科研型的科學家,面向前沿技術進行探索和實驗,屬于夢想實驗階段。前期算法結束后,會更需要工程人員。
因此,在我看來,技術和市場都很重要,兩者是動態的平衡過程。比如公司最早期可能技術更重要,需要把核心技術開發好,練內家;稍后市場就更重要,因為需要市場來檢驗產品,來賺錢,練外家。做公司管理其實和中國傳統文化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2.問:隨著企業迅速發展,有很多海歸博士加入核心團隊,對于這些新的加盟者,有沒有什么標準?
答:符合公司的招聘標準,愿意跟我們一起奮斗,相信凌感會走向成功。凌感只是一個平臺,但是天空是廣闊的,有技術有追求的人需要不斷追求、探索未來的東西,這才是人類前進的動力和存在的價值,同時也是凌感選擇人才的根本標準。
3.問:凌感科技選擇杭州的原因是什么 ?
答:首先,杭州很重視科技創業,重視人才引進,并愿意扶植初創公司;其次,杭州有好的大學,好的公司,以及眾多投資機構;最后,杭州乃至浙江有很好的創業精神,而且城市氛圍、社會精神面貌、政府效率等方面都在不斷進步。
4.問:您是如何說服其他海歸和您一起回國創業的?
答:最重要的是說服我太太跟我一起創業。其他人都是相信公司有好的前景吧,就是“志同道合事竟成”。
公司簡介:
杭州凌感科技有限公司是由硅谷的高科技人才回國創立的,是一家致力于研究AR/VR領域領先技術及裝備的高科技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研發銷售人機交互設備,為AR/VR提供三維人機交互軟硬件解決方案,為VR提供三維交互解決方案。
公司核心團隊成員由在美留學及工作多年的頂尖華人工程師及科學家組成,聚集了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資深專家,掌握全球領先的AR/VR交互技術,是首個在移動平臺上提供三維手勢追蹤技術,并將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