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召開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研討會

4月21日上午,武漢理工大學召開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研討會,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張清杰,副校長王發洲、吳超仲出席,教務處、研究生院、科學技術發展院、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自動化學院、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院、材料復合新技術研究所、智能交通系統研究中心、武漢新能源汽車工業技術研究院等有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由王發洲副校長主持。
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院負責人解讀了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和內容,圍繞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人才培養規模、類型、層次、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等內容提出了初步設想。
武漢新能源汽車工業技術研究院、汽車工程學院、智能交通系統研究中心、自動化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院介紹了本單位人工智能領域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基本情況,并對開展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提出了設想或建議。教務處、科學技術發展院、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中心對做好學校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及學科發展提出了相關意見或建議。
吳超仲副校長表示,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國家將加速發展人工智能相關產業,學校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或研究院意義重大。他指出,學校人工智能領域發展要做好科教結合、產學結合和虛實結合,加強學院或實體型研究院載體建設,進一步凝煉研究方向,形成特色。
王發洲副校長強調了推進學校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的緊迫性。他指出,在學科建設上,要抓緊申報一級學科或二級學科,以實體研究院支持并推動學科發展,在創新人才培養上要推動科教產教融合、促進學科交叉,打破學院間的壁壘,將人才培養與當前學校開展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緊密結合。
張清杰校長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武漢理工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高校應有高度的使命意識,擔負起人工智能這一戰略性學科、戰略性技術、戰略性產業發展的責任和使命。學校相關學院在人工智能領域上已有較好積累,但存在人才培養規模偏小、資源比較分散、集成合力不夠等突出問題。他強調,學校人工智能領域發展要以解決國家重大問題和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的思維緊密對接光電產業、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等武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堅持教、科、產融合發展和學科交叉深度融合的“兩個融合”;要圍繞整體規劃、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及有關具體工作精心謀劃、科學決策,加快培育并形成武漢理工大學人工智能領域特色,提升學校在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聲譽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