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讓人工智能為師生減負

在人工智能時代加速到來、國家推動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背景下,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建議,深化人工智能應用,落實減負增效,推動智慧教育發展。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教育領域的師生減負問題,但同時,中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依然存在。根據科大訊飛承擔的國家發改委大數據專項“基礎教育大數據研發與應用示范工程”,通過35億次答題記錄數據分析發現,學生作業中超60%的題目為無效重復練習。
劉慶峰認為,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發展可有效緩解這個難題。“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不僅能夠實現師生減負,還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他舉例,智能批改技術目前在四六級閱卷、中高考作文等主觀題批改與質檢等取得良好應用效果。如果應用在教師日常作業批改中,時間可減少50%-70%,有助于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研究上,關注學生的個性成長。
此外,通過手寫識別技術結合自動批改、知識圖譜等技術,可以在不改變學生紙質書寫習慣的同時,記錄學生學習數據、并以此精準分析每個學生的薄弱項進行個性化作業布置,實現學生減負。
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指出,以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為基礎,推動新技術支持下教育的模式變革和生態重構。
劉慶峰分析并建議,積極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師生減負增效,樹立全國樣板。在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中推廣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并將技術促進減負增效和因材施教作為示范區驗收的關鍵內容和核心指標。
“鼓勵學校和社會應用新技術手段來實施因材施教,在設備的使用管理和運營服務上設立多種機制。在保障基礎性普惠教育的同時,在政策上允許家長通過自愿付費的方式獲得個性化教學內容和服務。”他同時呼吁,加大教育領域的新基建投資,將人工智能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師生減負和因材施教列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專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