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公布79家抗疫表現突出人工智能企業 濟南4家上榜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公布了在科技支撐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現突出的人工智能企業名單,全國共計79家單位上榜,濟南占了四席。
其中,濟南翼菲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山東眾陽健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憑借疫情防控機器人上榜;神思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憑借AI人體測溫系統上榜;山大地緯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憑借憑借智能分析系統名列其中。這四家企業都集聚在濟南高新區。
人工智能產業鏈結構通常分為基礎層(計算基礎設施)、技術層(軟件算法及平臺)與應用層(行業應用及產品)。濟南高新區具有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雄厚基礎和突出優勢,在智能制造系統、機器人、物聯網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支撐領域都有較好發展,擁有齊魯軟件園等專業園區,聚集浪潮集團、眾陽軟件、神思電子、山大地緯、京東鉬媒等一批重點企業。
在基礎層領域,培育高云半導體FPGA、領能科技視覺圖像快速處理芯片、華翼微電子無線射頻識別;聯暻半導體、世芯電子、盛品電子等人工智能系統芯片(AI SoC)設計企業;集中中維世紀、神戎科技等視覺傳感器企業;并與英國Arm公司共建集成電路IP創新服務平臺,打造人工智能基礎層生態環境。
在技術層領域,培育眼神科技、神思電子、金正數碼、鯤云科技等從事人臉識別、視覺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研究和產品研制企業。在機器視覺、智能語音、語義處理領域還是短板,目前與多家“獨角獸”企業接洽招商,并積極開展對歐洲各國的交流與合作,引進該領域技術或企業。
在應用層領域,培育萬騰科技、華天軟件、旋幾自動化等自主可控工業智能機器人和工業互聯網企業,魯能智能、優寶特、湯尼、神思電子、云晟等一批智能服務機器人研發和應用企業;引進極限人工智能手術機器人項目,在醫療機器人領域成為特色。浪潮、普洱奧、九通、眾陽等大批大數據企業,將人工智能通用技術應用于金融、安防、建筑、醫療、教育、娛樂等領域,形成人工智能+行業場景廣。
2018年,濟南高新區就規劃布局了人工智能產業基地。人工智能產業基地建設將以“政府引導、應用主導、市場培育、集群發展”為原則,按照“雙孵化器+雙加速器”的建設思路,聚焦人工智能基礎應用、關鍵共性技術等核心領域,打造集創新孵化、資源聚合、產學研轉化功能于一體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環境,推動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實體經濟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人工智能產業的產業聚集和規模化發展。力爭用5年時間,基地形成500億產值規模,將基地建設成全省人工智能產業核心區和人工智能技術引領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