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源網絡:注意!學會這些軟文推廣的玩法和套路,輕松完成KPI!
冬源網絡:注意!學會這些軟文推廣的玩法和套路,輕松完成KPI!
說到做軟文推廣,很多小伙伴默默留下了兩行淚:
精挑細選了幾個媒體渠道投放軟文,結果能被百度收錄的卻沒幾個;
好不容易說服老板多投點預算,在幾個自媒體大號上投放軟文,結果閱讀量和轉發量都少的可憐,既不能漲粉又不能增加銷量,難受。
看著這個月的推廣數據,感覺KPI又完不成了,真是欲哭無淚啊!
明明自己很努力很認真地在寫軟文,找媒體投放文章,為什么就是達不到預期效果呢?
其實軟文推廣,和愛情挺像的,都是為了俘獲其他人的心。
在愛情里面,其實是需要一點套路的,正所謂套路得人心,軟文推廣也是如此。
所謂套路,不是指不真誠的欺騙行為,而是指精心策劃的應對某種情況的方式方法。
簡單點來說,就是這個方法應對某些事很管用,那碰見這種事,就習慣性的用這個方法,那這個方法就叫套路。
想要軟文的閱讀量更高,傳播范圍更廣,那在創作和投放軟文時就需要花點心思。
想想什么樣的文章才能打動客戶,什么樣的文章才能促使用戶去自發宣傳。
做軟文投放,常常會面臨預算問題,不可能投放太多媒體,而1個或者幾個媒體的覆蓋面始終有限。
只有軟文內容夠優秀,才能被其他媒體轉載,被用戶自行轉發,這樣也就能擴大軟文的傳播范圍,提高推廣效果。
究竟什么樣的軟文才能促使用戶主動分享轉發呢?這就要求軟文自帶傳播或話題討論的屬性。
例如,能為用戶提供有用的價值,讓用戶產生認同感,或是幫助用戶完成某種社交任務等等。
這些都是軟文推廣的套路,按照這些套路去創作軟文,就很容易促使用戶主動轉發,帶來意想不到的推廣效果。
就經驗來看,一般帶有以下5種屬性的軟文,比較容易刺激用戶主動分享傳播。
01代表讀者發聲
在與人交往中,每個人都渴望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立場觀點。
而此時,如果你能為目標對象發聲,表達他們此時的想法和心情、觀點和立場,抑或是想吐槽的事情等,讓他們產生共鳴,他們也就會很自然地轉發你的文章。
比如《抱歉我就喜歡過你覺得“不值”的生活》一文就利用了這一點:
很多人都討厭身邊那種愛以自己的經驗判斷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的人,但礙于情面和覺得麻煩,又不想自己寫篇文章去吐槽他們。
這篇文章的出現,正好能夠幫助想要吐槽的讀者表達心聲,讀者就會自然而然地轉發。
02塑造形象認同
每個人都渴望塑造并強化自己的正面形象。
如果軟文能幫助他們強化自己的正面形象,或者說符合他們理想自我的需求,抑或是能塑造出某個群體的身份認同,他們就更容易轉發。
像“成熟的人”“獨立的人”“有才華的人”“愛國的人”等等之類的標簽,大眾會比較喜歡。
例如,之前人民日報發的熱文《青年,我們一起遠離為虎作倀的“樂天”!》,引起讀者的瘋狂轉發和熱議。
他們評論及轉發此類話題,其實就是想要強化自己作為中國人的“愛國”形象。
再如,有人在朋友圈看到《獨立的女人才最漂亮》等這類話題,也會經常轉發。
這也是想要借助軟文展現自己更優秀、更有才華和更獨立的一面。
03提供談資或者幫助
人類天生就擁有分享的欲望,愿意向親朋好友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分享自己的思想、經驗和心情等。
如果軟文能夠為讀者提供不同尋常的談資信息或內容,或是為讀者提供在幫助他人過程中所需的有用信息,他們就更愿意轉發。
如《你知道嗎?這樣睡覺很容易讓人“癱瘓”!很多人都有這個壞習慣!》等打破了人類思維定式的奇聞逸事,都是能夠為讀者提供談資的內容,更容易被讀者轉發分享。
還有,我們在朋友圈也經常能看到一些關于教你怎么吃才健康的營養飲食搭配建議、關于怎么使用工作軟件能使你效率翻倍的工作技能等干貨實用型軟文。
它們之所以能夠引起瘋狂轉發的很重要原因,是因為它們能夠幫助讀者覺得自己被他人所需,能夠為他人提供有價值的幫助。
04社會比較心理
社會比較理論最初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提出來的。
它是指“每個個體在缺乏客觀的情況下,利用他人作為比較的尺度,來進行自我評價”。
人們希望借助社會比較確認自己的某種屬性之外,還希望能得到肯定性的情感滿足。
也就是說,人們都希望通過這種比較,更好地確認自己高人一等的地位。
正如自然界的動物一樣,人們也喜歡站在社會階層的頂端,享受這種被人敬仰的優越感。
因此,如果軟文的內容能夠幫助讀者進行社會比較,并讓讀者在比較中產生優越感和心理獎勵,他們就會更愿意主動轉發分享。
如得到 App的學習勛章、Keep App的運動勛章、小米運動的步數排名、支付寶的十年賬單等,都能讓用戶在社會比較中獲取成就感和優越感,從而促使用戶轉發。
05群體效應心理
每個人都具有社會屬性,都有尋求歸屬感與愛的需求。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的 “人類需求層次理論”,把人類需求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自我實現五種需求。
愛和歸屬感的需求是僅次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第三需求。可見對于人類而言,在群體中獲得歸屬感和認同感是如此重要。
很多人會通過模仿所渴望群體的行為,讓自己變得更像這個群體的一員;
會通過參與喜愛群體組織的活動或做出符合喜愛群體身份的行為,來凸顯自己是群體里的一分子。
因此,如果軟文能夠滿足讀者的這種心理需求,讀者就會主動轉發。
如一篇刷爆朋友圈的《雙鴨山大學歡迎你》,轉發的朋友都是來自這所“雙鴨山”大學(即中山大學)的校友們。
作為名校畢業的一分子,中山大學畢業這一標簽,也成為這個他們喜愛群體的標簽,讓他們更有自豪感和成就感。
小編總結
軟文推廣一定要學會套路,只是干巴巴的寫文章,找媒體去投放,很難達到好的推廣效果。
上面這5種軟文設計套路,符合用戶心理需求,能誘導用戶去主動傳播,幫助我們提高軟文推廣效果。
當然,好的文章是一方面,合適的媒體投放平臺也很重要,不管采用哪一種套路創作軟文,投放平臺都要符合軟文的人群定位。
所投放媒體的用戶人群,是首次能看到軟文信息的人,如果都不能打動這些讀者,如何能刺激他們主動轉發呢,再好的套路也沒有用。
所以說做軟文推廣,還是需要多掌握一些媒體渠道,了解媒體平臺信息,如果不清楚各個媒體資源的情況,可以通過軟文投放平臺去了解。
總的來說,掌握這些軟文推廣的傳播設計套路,再有軟文投放平臺的協助,推廣效果一定會有顯著提升!
做軟文推廣的小伙伴們,這個月的KPI可以輕松完成了喲!